说干就干!资管机构“自购”超23亿元,前海开源、中银基金等已动手

金百灵资产 2022-02-16 23:59

2022年以来市场波动剧烈,包括基金公司在内的资管机构,掀起一轮“自购潮”。截至目前,已有东海证券、前海开源基金、中银基金等资管机构逐步落实自购计划。从目前数据来看,本轮自购规模超过了23亿元。

公募表示,不必对市场短期震荡悲观,市场行情将会逐步回温,预计后续行情会沿着价值与低估值方向发力。

多家基金公司落实自购计划

2月15日,东海证券公告显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拟于2月17日运用不超过100万元的自有资金,申购旗下“东海证券海鑫尊利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

2月11日,前海开源基金发布的《关于公司固有资金申购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的进一步公告》显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前海开源基金已于2月7日至2月9日期间运用固有资金5000万元申购公司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并承诺持有3年以上。而早在1月28日,前海开源基金就对外宣告本次自购计划:自购计划公告宣布之日起5个交易日内以固有资金申购公司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合计出资金额将不低于5000万元,并持有3年以上。

中银基金2月8日公告显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充满信心,近期已运用固有资金投资于公司旗下权益类基金总计1亿元。具体看,中银基金出资2500万元申购中银新财富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出资2500万元申购中银民丰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出资3000万元申购中银新经济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出资2000万元申购中银高质量发展机遇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此外,根据华夏基金1月27日公告,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以及与广大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原则,华夏基金自2021年12月以来投资旗下偏股 型公募基金共计1.2亿元。该公司表示,自公告日起30个交易日内,继续出资5000万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并承诺持有时间不少于1年。

深圳市场人士王翔(化名)指出,公募基金自购,是用真金白金彰显投资信心的行为。此前发布自购计划的基金公司,正在逐步落实自购计划。

自购规模超23亿元

本轮自购潮始于春节前,当时就有易方达、广发、汇添富、富国、南方、嘉实等公募对外发布了自购计划。春节之后,鹏华基金、中银基金、长城基金等公募跟进自购。

需要指出的是,春节之后自购行为的发起主体,由基金公司扩展到了基金经理个人层面。比如,继1月27日发布公司自购计划后,南方基金在2月11日发布公告称,本着与广大投资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南方新兴产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下称“南方新兴产业混合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罗安安出资100万元认购南方新兴产业混合基金;南方宝裕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下称“南方宝裕混合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孙鲁闽出资100万元认购南方宝裕混合基金,最终认购申请确认金额以基金注册登记机构计算并确认的结果为准。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6日,2022年以来公募基金自购(包括公司层面和基金经理层面的自购)规模超过了23亿元。

中金公司研报显示,从历史来看,基金公司自购规模峰值多数发生在A股下跌区间,近年来自购基金类型转向股票型基金。2021年四季度,基金公司净自购季度规模达到11.58亿元,突破历史新高。此外,自2015年以来,基金公司净自购规模(股票型+混合型)阶段性峰值发生在2015年三季度、2018年一季度、2020年一季度及2021年一季度,与A股下跌区间相对应。

市场将逐步回温

前海开源基金荣誉董事长王宏远表示,展望2022年,全球股市在空前大放水难以为继、通货膨胀节节走高、美联储开始收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开始进入风险释放期属于必然。在这样的背景下,前几年一直坚持稳健财政货币政策且有大量政策工具储备的中国,是目前全球大国中唯一有能力、有意愿、有工具、有执行力托底经济的国家。

王宏远认为,全球资本积极追逐中国优质股票、优质债券的长期战略性拐点已经出现,优秀的本土机构投资者应该行动起来,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和全球投资者一起迎接中国资本市场更美好的明天。虎年的中国股市,将会成为全球股市中最亮丽的市场之一。

信达澳银基金分析称,中国当前对“稳增长”的决心较为明显,2022年投资需要进一步专注细分行业挖掘,无需对市场整体过度担忧,应珍惜2800点以下的创业板及3400点以下的上证指数。在投资布局上,可关注以下三大方面:一是交运、旅游、养殖、地产链等超跌行业;二是“碳中和”领域的绿电、新能源、风电、光伏等赛道,这些板块的长期发展逻辑没有改变;三是环保、建筑等逆周期板块,其业绩增长确定性将会在今年有更为充分的体现。

招商基金表示,不必对市场的短期震荡悲观,随着积极因素的上修,市场接下来将逐步回温。当前,市场风险偏好的核心挂钩点在宽信用的节奏,而地方债与地产作为宽信用的主导因素,成为风险偏好的重要观察锚点。往后看,在“稳增长”诉求之下,基建作为重要抓手会持续发力。

招商基金认为,市场行情仍沿价值与低估值方向发力。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加速推进与发力,基建与地产预期均将逐步上修。配置方面,当前市场下价值风格仍将阶段占优,成长型公司尤其是赛道型公司的机会还需要等待风险偏好的回暖。

来源:中国证券报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不够成任何投资建议,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不做承诺与保障。任何人据此入市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CRO概念股归来,葛兰能否重获信任?#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