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型基金和被动型基金,谁更适合定投?

本伟量投 2021-10-15 00:03

主动基金好,还是被动基金好,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

主动基金重点在于依靠基金经理的个人或团队能力,获得超额收益。

被动基金则试图复制指数走势,获得市场的平均收益。

基金里的门道其实非常多,咋一看就一个字的差别,实际上主动基金依靠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主动操作,买入主动基金就相当于雇人打工了。

而被动基金,尤其是宽基,获得平均收益,就相当于赌整个股市长期上涨,更通俗的说法就是赌国运

昨天说基金定投应该不拘一格的去看待这个“定”字,定投主要是针对上班群体的,如果手中有一大笔钱那就不需要定投了。

后面仔细一想,这不就是主动型基金覆盖的群体吗。

从策略的角度来看,无论什么基金,只要下跌的时候去定投,都会起到平摊成本的作用,但是主动型基金更多的依靠团队的主动操作,再去叠加定投策略,这个策略的发力点感觉不对。

那么是不是一次性买入主动型基金就不用管了呢?

也不是,按照我个人买基金的经验来说,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基金,去买入的价格都是有讲究的。

不要买太贵是第一原则。

主动基金也有参考标的,全市场的主动基金会参考沪深300指数等这样的宽基来进行估值,而行业型主动基金会参考行业指数来进行估值。

意味着,无论主动基金或是被动基金都要遵循低估买入的原则,之后再谈买入策略。

于是,主动型基金似乎搭配低估后首次买入,之后分档买入的策略会更加简单直接,雇人打工嘛,既然雇好了,那么跌了不断抄底就行了,似乎没有必要再定投了。

被动型基金去做定投会更好一点,因为指数的波动是清晰可见的,另外指数的震荡期很长,因此一开始小批量的去做定投很有必要,随着定投的时间拉长,成本会更有优势,同时筹码也足够。

让我们再来理一理,主动型基金和被动型基金一开始都应该在低估的时候去做买入,但当完成第一笔买入之后,主动型基金的锚定价应该换成第一次买入的价格,而被动型基金的锚定价应该始终是低估线下定投。

说了这么多,我大概是想表达这样的意思吧,有点烧脑。

注意:文章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非推荐基金,请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

每日估值表:

相关证券:
  • 华宝医疗ETF联接A(162412)
  • 中证医疗(399989)
  • 沪深300(000300)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