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知之”而后“知止”

民生加银基金 2021-09-24 23:58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投资名家李录先生将此进一步阐述为四句话 “你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你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你知道自己有必要知道什么,你要知道自己永远不知道什么。”

这些话放在投资上,是再通用不过的。以此展开,其实蕴含了三层要求和行动。

Image

首要的前提是要对自己客观诚实,芒格把这个称之为“理性诚实”,即用理性中立的态度客观评判自己,而不盲目自信,自我欺骗。这其实是一个很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刻意培养和训练,才能做到。在很多领域,人们往往会有不切实际的过高自我评价,在投资上更是如此。

Brad Barber和Terrance Odean

在1991年至1997年中,研究了38000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和收益情况,结论显示: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在市场中会频繁交易,他们更喜欢冒风险,同时也容易忽略交易成本。但过度自信而频繁地进行交易并不能让投资者获得更高的收益。

他们同样取样调查了1991年至1996年中的78 000名投资者,发现年交易量越高的投资者的实际投资收益越低。这就是典型的事与愿违,“多劳者少得”。

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很多投资者在一度取得好成绩后,容易过度膨胀和自信。但一旦赶上市场变化,风格不再,很容易“凭运气挣的钱,又凭实力亏掉了”。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自信,而要切实地剖析自己,以求自知、“知之”,知道自己的能力圈边界。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费时费力,同时还要绝对的诚实客观。

能力圈,一个“圈”字就把我们“知”和“不知”的领域给圈隔出来了。能力都是有边际的;没有“圈”、没有边际的能力就不是能力。

有了“知之”和能力圈,我们才可以做如下两件事。

01

“知止”

对自己不了解、建立不了优势的领域,坚决止步。投资怕的不是自己懂得太少,而是任凭感觉去做自己不懂的东西。

为了在投资上避免这一点,我们需如芒格所说,“我们没有可以估算所有企业正确价值的系统。我们几乎将全部企业归入“太难”那一堆,只筛选几个简单的来做。”人的一生很短,不需要抓住每个机会。道理很简单,但很多人却不容易做到。原因何在?就在于一是太贪婪,什么可能的机会都想抓住;二是太自信,以为自己能抓到。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02

“强知”

我们始终要清楚,我们只能在“知”的里面寻找机会。只要我们在准确的方向上特别用功,一般就能准确找到属于自己的少数几个机会。人生和投资的成败,往往就在于这少数几个关键之处的选择。

当然,前提还得是知道何时为关键、何事为关键。让自己做好准备,当少数几个机会到来的时候,把它们抓住就够了。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积累自己的认知,提升自己的能力优势,让自己比别人更强。

《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正是因为 “知止”,能够让自己散乱的心安定下来,才能集中精力去“强知”,才能更好地考虑各种因素,做好自己的理性选择,最后有所得。

选基金同样是如此。选股是一件更为复杂更为专业的事情,通过基金间接投资资本市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种性价比更高的选择。通过付出低廉的成本,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大概率会比自己劳心劳力的去投资来得更好,也更轻松。

Image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在任何情况下均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须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及公告,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谨慎选择合适的产品。基金管理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原则管理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和最低收益。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