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per越来越近,该不该担心?

融通基金 2021-09-24 00:00

Winter is coming, but no one cares.

(凛冬将至,但没人在乎)

大热美剧《权力的游戏》里,这句“winter is coming”脍炙人口。

从第一季到最终季,一众主角、配角说过不知多少次,但没人在意。

犹如Taper。

今日凌晨2点,美联储公布9月利率决议声明和最新点阵图预测:

货币政策

维持联邦基金利率(0-0.25%)

维持资产购买节奏(每月800亿美元国债和400亿美元MBS)

维持准备金利率(0.15%)和隔夜逆回购利率(0.05%)不变等

唯一修改的地方是:将每一个交易对手每日隔夜逆回购(ONRRP)规模上限从800亿美元上调了一倍至1600亿美元。

声明表述

进一步预告Taper。

承认疫情反扑确实阻碍了部分行业复苏。

继续强调“通胀暂时论”。对于通胀的描述由“已经上升(has risen)”调整为“被抬升”(elevated),与美联储一直强调的“通胀暂时论”更契合。

本次声明增加“如果进展大体上像预期的那样继续下去,委员会判断,资产购买的步伐可能很快就会放慢”的表述。

经济预测

大幅下修2021年美国实际GDP增速至5.9%(前值7.0%)。

小幅上修2021年美国失业率至4.8%(前值4.5%),而维持2022、2023年失业率预期的3.8%、3.5%不变。

上修2021年美国PCE和核心PCE通胀率至4.2%和3.7%,基本维持2022-23年通胀率不变。

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加息预期大幅前移。2022年有9位成员预期会加息(增加2位);2023年有17位成员预计会加息,占比超过90.0%(6月时为72.2%),其中,超过7成官员认为2023年至少要加息2次(每次25BP)。

另外,2022年联邦基金利率预测中值为0.3%,2023年预测中值为1%,2024年预测中值为1.8%,长期利率保持在2.5%。

Taper越来越近,该不该担心?

数据来源:美联储官网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受访

美联储已经讨论了Taper的节奏,预计将于明年年中完成Taper。这一节奏符合预期。

就他个人而言,就业已经几乎取得了(is all but met)Taper所需的“进一步实质性进展”。

维持“通胀暂时论”。

继续强调Taper和加息是相对独立的,称有关实施Taper的标准和测试与加息的标准是不同的。

此外,继续强调不太可能会在未完成Taper之前就加息。

什么时候Taper

本次会议,美联储仍然没有给出Taper的具体时间表。

不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指出,如果经济继续与预期一致,可以在下次会议(11月)上采取缩减购债的计划;将逐步减少购债,大约在2022年年中结束。如果按照每个月缩减150亿美元测算,众多机构预计,美联储最快或将在11月宣布执行Taper。

美国市场反应

议息会议声明发布后,标普500指数一度上涨0.5%,10年美债收益率由1.32%一度下探至1.30%下方,美元指数由93.2上方一度下探接近93.0。

但鲍威尔讲话被市场认为偏鹰派(收紧货币),标普500指数短线回调0.7%,10年美债收益率由1.3%下方一度拉升至1.34%的高位(后回落至1.31%附近),美元指数由93点附近一度跃升并触碰93.5的高点(后保持在93.4附近)。

总体来讲,美三大股指创两月来最大涨幅;10年美债收益率下破1.3%;美元指数创月内新高。

有人说,这次FOMC会议是美联储“最后的温柔”,Taper将至。带来的后果,可能导致美债利率会重新上行、美元指数再度反弹、贵金属价格再度走弱、全球核心资产价格大幅承压。

简而言之,也会利空股市。

不过今日的A股(9月23日),岁月静好,主要指数均上涨,个股涨多跌少(2906涨、1439跌),两市成交量连续第45个交易日破万亿,续写历史。

A股主要指数表现 20210923

Taper越来越近,该不该担心?

数据来源:Wind

尽管A股似乎对Taper免疫了,但Taper和美联储加息作为一件全球资本市场的大事,还是值得关注。

毕竟,冬天还是会来的。凛冬过境,谁也无法保证自己就能躲过去。

01、Taper有多可怕?

Taper对应的一个词,是我们比较熟悉的QE。

QE即量化宽松,通过购买债券、资产抵押证券等,为金融市场提供大规模的流动性支持。

而Taper就是“逐渐缩减”资产购买规模,意味着逐渐退出QE,收回流动性。

简单粗暴地理解Taper就是——收紧货币政策。

去年3月疫情期间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放水,甚至扔出“王炸”——无限量QE。

放水虽然刺激了经济,但副作用也很大:货币贬值、通货膨胀。

一方面,水放多了就得往回收。另一方面,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美国经济已开始复苏。货币宽松的必要性大大降低。

因此,Taper被提上了日程。

2020年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

提及Taper,这是2013年以来首次。

放水会推升各类资产的价格,而一旦货币政策开始回归常态,市场就会承压。

今年一季度,美债收益率大幅上升(代表债市大跌),黄金大跌,A股的核心资产更是“跌妈不认”。

这些和Taper脱不了关系。

由于Taper对各类资产巨大的杀伤力,被冠以Taper Tantrum(缩减恐慌)之名。

换而言之,从短期看,股市并不欢迎Taper。

02、Taper落地,美股或迎大幅波动

后期美联储正式宣布Taper时,对市场或有多大影响?

平安证券

或可大致分两种情形:

1)“容易级别”——4季度美国经济复苏重新加快,市场与美联储对于Taper的预期进一步凝聚,美联储“乘胜追击”宣布Taper,届时市场反应程度有限。

2)“困难级别”——美国经济复苏继续不及预期(甚至环比下滑),市场怀疑美联储能否如期Taper。

美联储虽然需要照顾市场情绪,但更需要保证美联储的信誉及政策的可预见性,美联储大概率仍会按时宣布Taper。但不同的是,此时市场波动风险较大。

总之,未来美联储不太可能改变Taper路线,但美国经济数据以及与之挂钩的市场预期仍存变数。就此而言,9-10月美国经济数据的好坏,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美国资本市场波动风险的大小。

兴业证券

往后看,4季度是财政与货币信号集中释放时点,市场波动可能加剧。

货币方面,11月美联储会议大概率正式宣布Taper。财政方面,10-11月将是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到期、拜登3.5万亿基建计划表决的关键时点,需关注届时多重信号叠加下,市场波动放大的风险。

此外,由于欧央行已确认边际转紧。此前因为套利交易流入美国的资金有回流的动力,这可能会给美联储带来额外的压力,需关注美联储超预期转紧的风险。

03、A股要不要担心Taper?

今年年初,美债利率上行导致A股市场“杀估值”的惨烈景象历历在目。

上证指数与美国债收益率(10年期)

20210101-20210923

Taper越来越近,该不该担心?

数据来源:Wind

但从美债利率和中国市场的传导机制来分析,本次Taper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可能没有那么可怕。

从基本面角度上来看,A股表现和国内经济周期、国内经济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

从市场情绪方面来看,Taper话题已讨论很久,市场有所准备,即使正式推出,引起A股市场大幅恐慌的可能性不大,对A股市场情绪扰动较小。

另外,若Taper推出,意味着美联储加息脚步的临近。

安信证券复盘了2015-2018年美国加息周期中,我国资产表现。对于我国资产价格而言,美联储加息可能有两条影响路径:

1)交易面:美联储加息—美股调整—我国股市波动。

2)政策面:美联储加息—货币政策负面溢出效应——向金融市场传导—我国股市波动。

交易层面

交易层面,加息短期将扰动市场。

美股有加息预期背景下,预计市场会有一定回撤,北向资金可能也会有明显流出,继而对我国市场产生一定冲击。

政策层面

政策层面,通常情况下美加息引发货币负面溢出,然而近几年货币政策方向显示,我国独立的货币政策将为市场提供合理流动性。

美联储加息或将引发一定货币政策负面的溢出效应:

金融市场角度来说,货币政策负面溢出意味着当美国采取紧缩政策,一方面带动十年期美债利率上行,资金从其他国家流出,资本流向美国,我国的资产价格将受到压制。

另一方面美国与其他国家利差扩大,资金抛售本币买入美元,将导致美元升值本币贬值。假如我国为防止人民币大幅贬值而跟随加息,则市场估值会受到进一步压制。

然而,从经济周期上来说,当前我国和美国经济周期并不同步。

我国经济未来需求降低、增速放缓势头渐显,而美国短期复苏势头趋缓或见顶,但中长期经济复苏上升通道仍有迹可寻。

从过去央行货币政策来看,央行除考虑美联储加息因素外,更关注国内经济增速及通胀水平。

所以对于未来货币紧缩周期到来的重要节点,我国货币政策主要服务于国内经济周期,面对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跟随加息概率或不大。

若央行营造中性偏松的货币金融环境,资产价格将受到美联储加息影响的程度就很低了。

美国后续假如加息,美股投资者有充分时间消化加息情绪,美股是否波动将更多取决于企业披露的业绩表现与经济预期。

与此同时国内货币政策基调中性偏松,A股投资者受到流动性直接冲击的可能性减小。

展望未来,在美国货币政策边际收紧情况节点到来之际,短期或有情绪扰动,长期在货币政策相对独立条件下,我国股市走出独立行情概率大。

总结一下

Taper渐行渐近,最快可能在今年11月推出。

Taper将给全球资产价格带来深度影响。

Taper来了之后,美联储加息或也不远。

A股短期或将承压,长期与国内经济、企业基本面相关,有望走出独立行情。

主要参考资料

1、平安证券《美联储“最后的温柔”——2021年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简评》20210923

2、兴业证券《Taper将至,市场为何反应平淡?》20210923

3、安信证券《深度复盘系列之2015-2018年美国加息周期》20210803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