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定投10年,能年入百万吗?

小波思基 2021-09-14 23:54

Image

00后飘了?

某报最近很秀,弄了2700份样本,得出了一个很爆炸性的结论:

67.65%大学生评估自己毕业10年内会年入百万。

Image

消息一出,一些00后网友的反应是酱紫的:

Image

而已经遭受多年毒打的80后、90后们,反应是酱紫的:

Image

bo姐看了下,今年,毕业生平均薪酬超百万的大学有19所。毕业10年年入百万,纯靠工资的话,得按照每年涨薪1万的平均增速前进:

Image

前几年或许比较容易,随着技能的磨炼,经验的增长,人脉的拓展,从1万到2万,从2万到3万。。。

但从bo姐身边朋友的情况来看,互联网大厂,工作十年,混到中高层,月入五六万,已经是大多数人的上限。

阿里P7,干满四年,年总收入约为80万 。

每个人的智力、精力、体力和时间是有极限的,岗位也是有瓶颈的。前期增长迅速,但一段时间后,开始趋于缓慢,上升空间越来越窄,还要担心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Image

也难怪网友们站在过来人的角度,一片嘲讽声了:

Image

但这届00后,显然不会满足于工资收入。

不羁放纵爱理财

在bo姐看来,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毕业十年,年入百万,或许并不是那么痴心妄想,有三个理由。

第一,通货膨胀。

10年前房价两三千一平,10年后房价两三万一平。

M2常年增速10%以上,释放大量货币,按此粗略计算,10年后年入100万,大约相当于现在年入40万。

6成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十年内,年入40万,是不是顺眼多了?

反过来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日奥迪,明日的奥拓,未来的奥利奥。。。

Image

第二,现在赚钱路子多,真不局限于工资收入。

有的00后,初中高中就开始做B站视频,成为up主,各种打赏收入;有的做软件,做好后卖给其他公司,几万元到手;有的。。。

好吧,我遍不下去了,年幼有为的终归是少数。

Image

第三,这届年轻人理财意识觉醒更早,很会玩。

或许是上一辈的熏陶,或许是处于基金发展最火爆的年代,新一代的理财意识早早觉醒。

根据5月份的《Z世代投资理财行为偏好调查报告》, 超过 88%的95后受访者有过理财行为,这个比例比80后还要高,而且他们更加偏爱基金。00后未来的数据,怕是会更高。

Image

定投10年会怎样?

那么问题来了,通过理财买基金,对于我们的年收入的加成是怎样的?

先讲下bo姐早年的投资经历。

bo姐大学毕业十多年了,刚工作的时候,是做基金报道,每天接触基金这些理财产品,采访各个投资精英,和基金经理对话。

那时候对自己的各方面认知都快速刷新,飞快成长,月薪只有5000的时候,每月就拿出一大半的钱做基金定投。

即使在股市低迷、阶段性浮亏时我也没有放弃。终于,4年后我趁着一波牛市,把定投的基金全部赎回,收益接近翻番。

后来就用这第一桶金作为首付款,在上海市中心买了一套60平的小公寓,然后以租养贷,30岁不到就有了第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

之后,又坚持定投,在2014年到2015年的行情中如法炮制,资产再上一个台阶。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很多都是,只敢把钱存银行,辛辛苦苦存的钱,利息连通胀都跑不赢。

像bo姐一个闺蜜,是做文秘工作的,当时每个月的工资几千块,每个月都听着她念叨存钱,凑够了一万块就跑到银行存个三年定期,4%不到的收益就自以为大赚了!

但事实是,看到bo姐的基金定投成果,她也很羡慕,可是她连怎么操作都不知道,于是bo姐就成了领路人。现在呢,她也实现了“躺赚”梦想,工资之外,每月能多出几千到几万元。


当然啦,你可以说bo姐是开挂了,总能在大牛市中止盈,避开后面的大部分股灾。

但事实上,如果你能坚持策略,选到靠谱些的基金,即使相对无脑的定投,也会有不错的收获。

根据同花顺iFind的数据,过去10年,有完整业绩统计的混合基金有432只,处于中位数的是申万菱信新经济混合(310358)。

如果我们从2011年9月开始,每月定投1万元,坚持10年,期末总资产将会达到300多万元。

Image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截至2021.9.14

单看总收益,是不如一次性投资的,但要结合实际情况:资金有限,是需要每月进行积攒的。

另外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实际年化收益要更高一些。

如果有主角光环,选到10年涨幅500%以上的,比如王健的中欧新动力混合(LOF)A(166009)。

Image

10年下来,总资产达到400多万。

Image

按照年化10%计算,每年的理财收入可以达到30到50万,相信已经远超大部分人一年的工资收入。

和工资收入相反,理财收入开始的增长是缓慢的,但如果能坚持下来日积月累,后面会出现指数上涨的趋势,逐渐超过大部分的人工资收入。

我们将时间放到15年来看。

从2006年到现在,有完整业绩记录的基金有141只,10倍基有16只。

Image

汇添富优势精选为例,定投15年,投入本金180万,期末总资产近600万元。

Image

可以看到,单靠工资收入,毕业10年,年入百万希望确实不大。但现在赚钱方式多样,坚持定投,让我们收入获得指数增长,而且越早定投,增长越明显。

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可以更灵活地进行低位多投,高位少投,按策略止盈等,来提高收益率。

人最怕的,就是看到别人的梦想,就开始结合自己的情况冷嘲热讽,而不去想想这梦想实现的可能,自己改变的可能。

其实,向着年入百万目标,未必能抵达终点,但过程中的收获已经足够多。

网上一度流行一个段子:三个人坐电梯从一楼到十楼。一个人原地跑步,一个在做俯卧撑,一个用头撞墙。他们都到了十楼,有媒体采访他们,你们是如何到十楼的?一个说,我是跑上来的。一个说,我是俯卧撑上来的。一个说,我是用头撞墙上来的。

时代的电梯固然重要,但有怎样的格局,选择在几楼下电梯,同样重要。

过去十年,楼市承载了货币蓄水池的功能,如今,股市开始逐渐承担这些。基金这部电梯已经准备好了,坐上去的勇气,选择在几楼下电梯的慧眼,则是我们需要具备的。

点击阅读原文,登上bo姐的电梯~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