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传雁后,300亿顶流杨浩也被抛弃了?

小波思基 2021-09-07 00:00

Image


Image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1年9月6日)

之所以增聘新基金经理,很多基民认为是业绩原因。

Image

杨浩目前管理的基金有三只,分别是交银新生活力、交银内核驱动和交银定期支付双息,近期业绩表现较弱,且同类业绩排名很靠后。

从3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仓位管理来看,杨浩对三只基金没有大的仓位调整,只能说小幅微调。

但今年的市场环境变化又很大,就让很多基民不理解杨浩,在评论区吐槽较多。

Image

实际上,杨浩是一位在五年、六年里,任职回报优秀的基金经理。

结果五六年的优秀,经不起半年的“业绩差”考验,吐槽、换人,各种大动作都来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基金经理的业绩KPI压力有多大。

Image

其次是怒怼“金主”的彭海平离任。根据中海基金公告显示,彭海平在9月4号,因个人原因离任。

彭海平是谁?彭海平就是前段时间,发朋友圈怒怼某保险资管公司“把蝼蚁基金经理当孙子”那位基金经理,他也曾多次揭露机构干扰基金经理操作。

彭海平还在朋友圈里“公开喊话”某险资机构客户,不要申购他管理的基金产品。

虽然跟金主爸爸干架,但彭海平并不是直肠子,他也在自我调侃,“金主爸爸”、“蝼蚁”贯穿文中,“我就该跪舔你?”、“你拍拍屁股走了……”,可以看出他的愤懑和无奈。

Image

彭海平的直播也很出名,他穿着休闲、侃侃而谈,被网友誉为业内基金经理“辛苦奋斗”的代表,是基金经理“为投资消得人憔悴”的代表

Image

bo姐查了下,彭海平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2009年7月进入中海基金,历任金融工程助理分析师、金融工程分析师、基金经理助理。

2013年,彭海平成为基金经理,至今已经8年多。

彭海平曾管理过指数基金,也管理过偏债类的可转债基金,业绩相对还行,近年来业绩表现较弱。

Image

不得不说,彭海平是一个耿直之人,这样的基金经理,对基民是好事。但职场上,圆滑和忍耐也是必修课。。。

面对“换人”大事,基民怎么办?

这样的“换人”大事,并不仅仅如此,还有更多。面对基金经理离职、基金经理被增聘等“换人”大事,我们基民该怎么办?

先看基金经理增聘,不一定是坏事哦!

第一,基金公司需要培养新生代基金经理。通常,基金公司会挑一些老资历的基金经理带下新人,出去打野练练手。等成熟起来后,就可以扛事了。

如果是第一种信号,是基金公司为了培养新生代基金经理,我们不用太担心。

比如周应波管理的中欧明睿新常态,之前增聘刘伟伟为基金经理,刘伟伟就属于新上任基金经理。

Image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基金经理所管基金较多,公司可能会分一些基金交易权限给新人。

这个时候,需要我们额外辨别下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仓位管理、投资风格等,看看到底谁在掌舵。

在投资时,我们最好挑基金经理的代表作基金,长期管理的核心产品投资。

第二,对基金业绩进行紧急救援。

这种类型,多是基金经理之前业绩很不错,市场也很认可。但是架不住市场风云切换、板块变动,短期业绩靠后。这时候,基金公司会安排一些其它板块、风格不错的基金经理搭把手。

以此来辅助管理,对业绩进行救援。

和之前那谁不同,这几天杨浩所管基金增聘基金经理,bo姐认为业绩救援的原因居多。这些基金新增聘的基金经理,属于有一定的投资经验,且所管基金近期业绩优异。

不过,这事儿却很难说对错。因为要判定现任基金经理“不行了”,还需要判断别的基金经理做的好的板块、风格继续持续。相当于两次“择时”,投资难度可想而知。

也需要两个人沟通好,互相支持,不然很容易引发冲突!

Image

bo姐认为,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侧重策略不同。

像bo姐,可能会更偏好原来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杨浩、邬传雁这样的公募老司机,bo姐更信任他们穿越牛熊后的投研实力,相信时间的力量。

如果不看好的话,可以减仓、转换,也可以等等救援后业绩咋样。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有风格切换,基金经理难免遇到逆风的时候,投资真的需要时间来成就收益。

第三,基金经理要离职了,这个时候要特别警惕。特别是离职前,爆出基金运作里的奇葩事情的。

通常基金经理辞职的时候,会跟基金公司提前打招呼,基金公司就会安排别的来代替的基金经理。

有啥信号不?如果一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多只产品,同时增聘新的基金经理,基民就要特别留神了。以及直接公告离职的基金产品,我们都可以归入此类。

要知道,很多权益基金的灵魂就是基金经理。

这个时候,我们要着重对新增聘、新基金经理的分析。大家可以把它当作一只新产品,从“新买入”的角度分析,得出自己的投资结论。

Ps:在观察基金经理的业绩时,应该尽可能全面衡量短、中、长期业绩。还要注意代表作基金业绩与整体业绩兼顾,看基金经理是少数几只表现好,还是整体业绩都不错。

Image

如果在你的组合中,离职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占比不到20%、甚至10%以下,bo姐认为影响不大。可以多持有点时间,观察一下后续风格、过往业绩,看准了再出手。

如果持有的离职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总仓位较高。比如,占比达到50%以上,甚至60%、70%,那就要小心了。这样的话,无论基金经理离不离开,都处于风险中。

万一遇到市场风格切换、基金经理离职、继任者乏力,就尴尬了,下跌的时候心态也很容易爆炸。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