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抱团行情结束,哪位经理可能会表现较好?

零城投资 2021-07-14 00:01

当下的市场,翻看基金经理的持仓,几乎千篇一律,都是核心资产。尤其是明星基金经理,他们或许不是主动抱团,或许是管理规模的限制,持仓也都非常雷同。

鹏华基金的梁浩,号称“重新定义了成长股”的明星基金经理,有10年投资经验。擅长中小盘成长股,任职以来挖掘出好几只10倍股。

在机构持仓千篇一律的当下,梁浩拒绝抱团,持仓显得特立独行,虽然在核心资产行情中备受压力,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投资理念。

今天就分析一下这位基金经理。

基本情况

梁浩,曾任职于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从事产业研究工作。该单位是工信部下属的科研事业单位。但是梁浩热爱投资,后来辞去了铁饭碗,2008年5月加盟鹏华基金。

在鹏华,梁浩历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期间表现出色,挖掘了好几只牛股,仅用了3年,就担任了基金经理。

现任鹏华基金副总裁、研究部总经理、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

业绩情况

代表作鹏华新兴产业(206009),梁浩于2011-07-14接任(2013-03-16开始独立管理),截止2021-7-7,任职近10年,收益率为332.76%,年化收益率为15.8%,同期排名66430。

下图为任职以来业绩对比沪深300

梁浩投资风格偏好中小盘成长股,因此对比中证500可能更合适。下图为该基金相对中证500的超额收益情况。

可以看到,前9年,梁浩一直有相对中证500非常稳定的超额收益,只是在近一年,少数核心资产持续上涨,不抱团的梁浩表现不佳。

定量分析(以鹏华新兴产业为例)


1、持仓情况

梁浩2011年任职以来,一直比较偏好中小盘,下图为历季度前十持仓平均市值,极少超过1000亿,平均市值365亿元。

下图为2021Q1持仓,几乎没有抱团股,行业均衡,市值偏小盘,平均342亿元,风格偏成长。

前十持仓平均PE为39.3、PB为7.38、ROE为18.77%。(数据截止2021-7-8)

持仓数量以前是30只左右,近两年提高到40只左右。持股比较分散,一般在40%至50%之间。

以下是持有时间较长的重仓股(合计35个季度):


2、换手情况

任职以来平均换手率为231%,属于市场平均水平,除了2015年牛市前后换手率较高,其他时间维持了中等的换手率。

季度前十持仓留存率呈上升趋势(见下图),平均为56.7%

以上数据说明梁浩不是依赖交易获得超额收益。

3、仓位变动

鹏华新兴产业是一只混合基金,股票比例为60%-95%。梁浩任职以来较少进行仓位择时。2014年牛市大幅加仓,2015-6之后减仓,2018年Q3有减仓,Q4加回,这几次择时时候来看都比较正确。

4、风险控制

对比沪深300和中证500,梁浩的波动率最低,收益更好。

5、持有人结构

鹏华新兴产业长期有较高比例的机构资金(下图绿色)及内部资金配置。2020年报数据:规模139亿,机构占比25.9%

投资理念

梁浩是自下而上型的选手,同时也注重国家beta和行业beta,在新兴产业中挖掘机会。他喜欢用一级市场的思路挖掘中小盘成长股,依靠持股赚取企业盈利,不赚估值波动的钱。

1、行业选择:重视国家beta和行业beta,要有社会阅读力

梁浩刚做投资时,也是专注于自下而上研究个股,随着经验的积累,他发现“投资不能低头赶路,也要抬头望天”。要把中长期的国家趋势和产业趋势放入到投资框架中,实现Beta和Alpha的结合。

他研究了世界各国的产业,发现历史上每一个大牛股,背后都有时代的烙印。要在国家的优势产业中,在符合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方向上做投资,顺水行舟更容易成长。

梁浩:我比较偏向自下而上,偏成长。我的投资思路可以叫Growth at reasonable price。

投资的第一步是,要看企业所在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我认为决定基金经理最为关键的素质之一是“社会阅读力”。能否从各种信息中,客观地判断宏观经济、产业、公司的真实状态。

全球最好的资本市场是美国和中国。因为美国是一个全球创新的基地,中国是一个高速增长、高速变化的社会,能提供的投资机会很多。像欧洲和巴西这些国家的市场,总体来说机会不多。

美国股市,过去30年表现最好的三个行业是科技、可选消费和医疗,这就是大Beta。电信服务、公共事业、原材料是三个表现最差的行业。

欧洲股市过去30年表现最好三个行业是化工、医疗保健、食品饮料;表现最差的三个行业是银行、电信、零售。

日本,过去30年表现最好三个行业是精密仪器、医药、交通运输;表现最差三个行业是空运、银行、矿业。

最后看中国,2005年以来表现最好三个行业是食品饮料、家电,医药;表现最差三个行业是钢铁、采掘,交通运输。

我们一比较就发现,各国表现好的Beta,都是具有国家竞争优势的行业。首先要理解国家的Beta在哪里,否则长期在一个弱势行业做研究,收益可能非常少。

现在我们能看到中国在全球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只要这个趋势在,未来的投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

2、个股选择:注重管理层,判断公司三年内的成长性

选股层面,梁浩注重个股的核心竞争力、商业模式和管理层。选股要求能看到企业未来三年有好的盈利增长。

梁浩:选股注重好的公司以及管理层。好的公司要有核心竞争力,产品、渠道、模式等等。

优秀的管理层,一在于其战略的眼光,对这个行业有深刻的理解,知道这个行业竞争的本质是什么;二在于其执行力很强;三在于能够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使自己更好地成长。

三年内如果公司能有好的增长,在估值合理的过程中,哪怕周期会有一些波动,每年赚20%-30%盈利增长的钱其实已经很可观。

为什么要看三年?因为今年的估值要明年的盈利增长来支撑,明年的需要后年来支撑。能看到未来增长,它的估值才能够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如果只是个位数的增长,估值一旦有波动,提供的缓冲会比较少。如果有20%-30%盈利增长的空间,估值市场就算有一些波动,总的来讲还大概率可以给客户还是能赚到钱。

3、风格偏好:偏好中小盘

前面的定量分析我们发现,梁浩持仓基本上没有抱团股,一般在100亿到1000亿之间,平均市值为365亿,这个市值会大概落在中证500里,属于中小盘。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偏好呢,因为梁浩喜欢创新型企业,喜欢寻找还处于发展早期的企业。这些股票恰好属于中小盘。

梁浩:有很多投资机构或基金持有人说,别人的前十大重仓股可能基本都认识,而我的前十大重仓股认识的不多。

确实这两年投资中小市值、成长型的公司比较多。这和我的个性有关,更喜欢创新的力量,在公司发展早期有比较优秀的管理层,能看到好的前景,能看到2-3年稳定的业绩增长,同时又觉得是低估的状态,我们更喜欢在这种公司中去获得收益。

我更相信企业家在产业中自发的创造力。相对来说我会漠视来自宏观背景下收益的稳定性,当然这也是一个弱点。

4、选股策略:注重产业研究,用一级市场的方式选股

梁浩喜欢用一级市场的思路选股寻找符合产业、估值合理、具有优秀管理层的股票。

梁浩:和传统自下而上基金经理不同的是,我是用一级市场方法,管理二级市场的钱。我的研究偏向产业发展趋势,和公司管理层更多也是深度探讨产业发展。

我可能受益于原来在政府研究院工作的经历,对产业前沿的变迁会有敏锐性,对于社会发展的新出现的现象或公司更为敏锐。

但是同时这也是我们做投资比较痛苦的地方——经常会早于市场很久看好一个公司,忍受痛苦的时期可能会比较久。等到公司持续出来业绩以后,不断证明了自己,大家才可能认可它的价值,不像白马股是比较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和理解。

做了这么多年投资,这方面的经验积累越来越多后,这种投资方法也越来越娴熟了。

5、估值观点:不赚估值波动的钱,警惕泡沫

投资有两种盈利方式,一种是赚估值波动的钱,一种是赚企业增长的钱,梁浩主要偏向于后者。

当个股估值出现泡沫的时候,他会卖出。2015年6月2日,梁浩成功利用大比例分红,帮助投资者保住了部分收益。并且后来及时减仓控制了回撤。

梁浩:价值投资有两种风格。低估值价值投资在实际投资中很难算,不仅仅需要财务等各方面能力,还涉及到很多更深层次的问题,导致它估值回归的过程不确定性比较强,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会出现价值陷阱,这都是我们无法把握的。

赚估值这部分钱听天由命,有很多因素无法控制。盈利增长这部分钱是能够赚到,所以我们尽量把精力主要放在这方面。

我们更希望寻找估值合理,处在长期历史的平均水平,赚企业未来盈利增长的这部分钱。当公司盈利释放的时候,估值也会提升,但在泡沫的阶段,需要注意把握一定的分别。

看好方向

梁浩强调在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的行业中选股,那么目前他看好哪些方向呢?主要是消费升级、医药、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升级。

梁浩:消费升级:以前品牌力和渠道力会更重要,因为在短缺经济下,当你把这个品牌和渠道占好了以后,品牌占领了老百姓的心智,渠道占领了老百姓购买时能看到的地方。

但是这两年越来越多产品力强的公司冒了出来,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现在很多年轻人,愿意为好产品付出高价格,很多企业做了产品创新后得到了很好的回报。这是一个以产品力带动的消费升级。

科技创新:互联网带动很多系统、领域、产业的升级,它背后信息化的系统全都是中国企业做的,而不像以前基本上都是用国外成熟的东西。

这是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现在中国很多产业走在全球前沿,商业模式走在全球前列,背后有信息化的支撑,有很多有特色的公司

医药:年龄大的人在整个社会中占比越来越高,医药肯定也是长期赛道。

制造业升级:中国工程师的迭代能力、迭代水平和工程师勤奋的程度,在全球是几乎没有的。很多中国公司,在具备迭代空间的领域走得非常快,这种顶级制造业的爬升,未来还有很多机会。

我的分析

梁浩近一年业绩确实表现不太好,经过上述分析,我认为这不是风格漂移或者是乱操作造成的,而是梁浩独特的选股思路,在近一年的核心资产行情中比较吃亏,比较逆风。

我认为,不管当前业绩如何,市场上已经不需要再多一个抱团的基金经理了,反而非常需要梁浩、曹名长、丘栋荣这些继续坚持自己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

否则,真的当市场风格切换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其他基金可以配置了。

值得庆幸的是,梁浩还是一直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他在2020年报中写到:“11月份以后,组合表现几乎是成立以来最差的一段时间。市场沿着周期、白酒和新能源展开上涨,我们所重仓的公司多数处于下跌状态,且多数公司经营良好、估值合理。我们相信组合仍是盈利增速和估值相对匹配的状态。”

2021年一季报写到:“一些优质却不在大众视野内的公司呈现出高增长、低估值、股价持续下跌的情况。我们会在这些领域加大布局。”

管理基金情况

梁浩目前管理6只基金,合计规模373.23亿元,其中5只基金都是与他人共同管理的,梁浩实际管理规模可能并没有那么大。而且他的换手率较低,因此这个管理规模应该问题不大。

如果看好梁浩,我认为可以配置他的鹏华新兴产业,这只基金是梁浩独自管理,也是他的代表作。

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为个人研究分析,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文中涉及到的个股仅作为举例,不构成投资建议。

相关证券:
  • 鹏华新兴产业混合(206009)
  • 鹏华汇智优选混合A(010894)
  • 鹏华成长智选混合A(010264)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