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历来是危中有机,我们从基金圈大咖年报里发现了这些财富密码

嘉实基金 2021-03-31 15:49

基金年报陆续披露,年报当中隐藏的财富密码再次成为了各路媒体和投资者挖掘的重点。

股市历来是危机中隐含着机会,机会中或许也蕴藏着风险,乐观者总能找到机会,但同时我们也要识别其中的风险以做适当的规避。

他们如何看待过去两年涨幅很大的抱团股?泡沫到底有多大?是否要做适当规避?港股还有机会吗?2021年赚钱难度是不是很大?如果有机会,机会在哪里?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查阅并收集了嘉实基金的几位大咖——平衡大师洪流、成长老将归凯、价值典范谭丽等7位优秀基金经理的年报展望内容,希望从中可能为大家提供些借鉴。

嘉实价值成长基金——洪流

走进2021年,随着疫苗接种在全球的加速落地,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较之于2020年逐步弱化,相对于2020年的低基数效应,2021年全球经济大概率进入到“后疫情时期”的复苏阶段。与之相对应,2020年应对疫情的积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面临一次回归常态化的调整,虽然调整的力度和节奏存在分歧,但方向确定。

展望2021年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盈利增长的确定性在提高,但连续两年的结构性上涨使得部分行业估值进入历史较高分位,市场潜在波动率大幅提升,投资难度加大。从企业盈利增长和经济复苏的关系看,2021年与经济周期相关的中上游产业链和低估值的周期性行业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消费、医药、科技和先进制造领域分化加剧,估值体系受制于货币政策的边际变化波动性增大,需要真正的高成长来抵御估值体系下行的压力。

我们将立足专业的研究,自下而上寻找企业盈利持续增长驱动的ALPHA,同时考虑到中国“打破刚性兑付”后的无风险收益率系统性下行,“房住不炒”背景下中国居民通过公募基金增配资本市场仍在初期,我们中长期看好A股市场,我们也对2021年政策边际变化引发市场波动率上升保持关注。港股市场,从估值和行业分布的代表性角度看,具备战略性配置价值。

嘉实增长——归凯

展望2021年,我们认为宏观流动性将总体维持稳定并存在小幅趋紧的可能,但整体经济特别是非银企业盈利会有不错的增长,在此背景下我们判断整体市场仍然会是震荡走势,但个股的走势会持续分化,市场结构性的行情会成为常态。

中长期看我们对于国内经济持续转型升级保持很强的信心,这轮疫情过程中更加凸显国内企业的韧性和强大的供应链优势,使得不少企业在全球范围的竞争力大幅提升,同时我们也很欣喜的看到富有创新意识和拼搏精神的企业家们的不断涌现和进化,他们才是支撑未来资本市场表现最中坚的力量。

具体到细分行业,我们持续看好先进制造、互联网、企业级软件、汽车智能化、医疗器械和服务、可选消费等细分赛道。在后续投资中,管理人将继续立足于长期、审慎投资,争取为投资者实现长期卓越回报!

嘉实价值精选——谭丽

所有的配置策略都是基于对经济周期和市场周期的理解,站在今天,我们需要回答中国经济在2021年将处在经济周期的什么阶段,我们认为此轮复苏的持续性将超出预期,因为驱动力更加持续,我们将看到消费、服务和制造业投资的持续复苏,也会看到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的韧性,我们会看到上游资源品以及中游工业品价格的抬升,也会看到终端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当然我们最终还是要面对“逃不过的周期“,我们会始终保持对周期的敬畏之心。放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维度,我们相信通胀预期可能导致长端利率上升,增加金融市场的波动,尤其考虑到2020年的货币大幅扩张,2021年的核心是低利率能否持续。

行业配置上,我们始终保持攻守兼备的特点,结合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结合估值水平,我们在必需消费、医疗服务、科技等板块仍然会配置较少,会较2020年更加注重低估值的品种,主要在金融、地产、公用事业行业,也会更加重视低估值的中小盘股票,我们认为会存在一些收益率丰厚的机会,当然这需要我们努力去寻找。

第二我们需要回答市场处于什么周期,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应该更加勇敢,还是更加谨慎,如果只看指数,我们认为这个位置是很低的,是可以更加勇敢的,但是如果看结构,就发现我们处在一个不那么好的周期位置,部分股票因为各种原因已经昂贵的不敢直视,抱团本身形成的是一种结构性的牛市,也是部分行业或个股较全市场而言的估值泡沫,关注点已不是抱团标的的业绩表现,而是资金的“避险”效应以及这类资金后续还有多少,价值投资者认为风险是和估值水平高度相关的,走到今天,最好的避险行为就是不抱团,引用大师的话“没有什么东西会在投资中完全重复,泡沫也不会,每一种形式的非理性繁荣都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只能寻找一些所谓“相似的韵脚”。

我们认为2021年盈利的增长与估值的收缩将会并行,在未来的某个日期,我们会因为适当的撤离而得到奖励,我们希望能够在2019、2020年连续两年高收益的情况下,通过高质量的选股来继续获得一定的绝对收益,让复利得以持续。

嘉实沪港深精选——张金涛

展望2021年,全球经济都将走在复苏的路上,但是节奏和力度仍有不确定性,第二波疫情仍在北半球肆虐,传染性更强的病毒在世界各地出现更增加了对抗疫情的难度。好消息是多种疫苗已经投入使用,这将是世界经济复苏最大的希望。

2021年的A股市场将是业绩增长和估值收缩的赛跑。由于中国经济率先复苏,2021年的流动性环境可能不会像2020年那样宽松,市场估值有一定的收缩压力。另一方面,经济的复苏将带动上市公司盈利的较快增长,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估值收缩的压力。放到行业和个股上也是一样,如果业绩增长能够超过估值收缩的幅度,那这些行业和个股将有望获得正回报;反之,如果业绩增长不能超过估值收缩的幅度,则股价有下跌的风险。总体而言,由于低估值的行业业绩有所改善,2021年整体获得正回报的可能性较大,而高估值的股票则更需要精挑细选。

2021年我们对港股更加乐观一些,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1,港股估值整体处于低位,AH溢价率则处于历史较高水平;2,业绩有望呈现较快增长;3,流动性环境相对有利,海外疫情仍未受控,经济复苏晚于中国大陆,流动性有望保持宽松;4,港股本身的行业结构优化,长期成长性更好的互联网、消费、科技、医药公司占比提升。过去几年大量的优质互联网、消费、科技和医药公司在港股上市并获得纳入港股通,这将明显丰富港股通基金的可投资范围,发挥港股通基金可在A股和港股挑选最具成长前景个股的优势,从而让我们的基金持有人从未来中国的互联网、科技、消费以及医药生物的确定性发展中获益。

投资策略上,我们会继续保持中高仓位运作。在经济结构性改革以及科技进步的大背景下,我们会持续优化组合结构,以消费、医药、科技、先进制造为主要布局领域,持续挖掘具有较高成长潜力的优质个股。操作中,我们特别关注三类机会:1)优秀龙头企业在合理的价位上持续创造价值带来的赚取长期回报的机会;2)行业发展过程中(包括新兴行业),有快速成长潜力的公司在由小变大的过程中被市场低估或误判带来的获取超额投资回报的机会;3)价值股被低估带来的估值回归以及股息回报率的收益机会。这三类投资类型的标的我们会根据市场情况、经济周期以及风险偏好的阶段不同进行调整,但整体而言优质的可创造持续回报的股票以及价值股会是本基金的压舱石。我们会继续通过基于公司长期价值创造的研究,努力为投资者提供超额回报。

嘉实基础产业优选——肖觅

展望2021年,疫情仍然是影响全球社会、经济运行的最重要线索。从当前时间点已有的信息来看,疫苗的研发已经走入了正轨,在全球范围内除中国外也已经出现了几个抗疫成功的典范国家,这样乐观情况下在2021年的年内,疫情就有可能在全球得到控制。

疫情得到控制后,合理的预期首先是全球经济活动重启,对于中国而言,相对正面的是总需求肯定会出现整体性提升,相对负面的是中国制造的相对竞争力会相比疫情期间有所削弱。其次可以预期的是出行需求会爆发,全球范围内不管是商务出行还是个人旅游探亲出行,都已经被压制了整整一年,从2020年十一期间的情况来看,已经积累了巨大的未满足的需求。不太确定,但隐约可以看到的是需求重启后的通胀压力增大,全球可能面临着政策层面收紧的可能性。而有一条贯穿疫情的重要结构性变化则是线上经济活动对线下经济活动的替代,从效率的角度考虑,即使疫情得到控制,不管是线上消费、线上会议、线上问诊还是线上娱乐,都还会保持持续较快的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相对看好的行业包括出行链条的航空机场、线上经济活动所以来的互联网平台、利率上行所利好的大金融板块、部分资源属性的大宗商品等。看似杂乱,但这些行业的共同特点在于估值便宜(其中互联网表观上相对较贵,但实际估值在全市场的可投范围里也处在比较便宜的1/4位置),有竞争力和对手拉开巨大差异的优质公司,前者能很大程度上降低大幅回撤的风险,后者能保证长期回报能够兑现。

嘉实消费精选——吴越

2021年开年后A股市场波动巨大,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全年行情某种程度上的预演,防风险、降预期、波动中寻找结构机会将是我们今年的重点工作:

A)与2020年类似的是,疫情依然存在反复,可以看到1月第二周随着石家庄封城,以白酒为代表的可选消费再次和2020年一季度一样出现大跌。不过和去年不同的是,我们认为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疫苗接种、经济恢复将是趋势性事件,和历次的公共危机一样,人类必将取得最后胜利,也只有乐观主义者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从基本面角度展望,即使疫情区域性反复,去年通过季度和半年度完成的业绩/市场情绪调整,2021年预计只会在周度/月度层面会对经济造成实质性的负面影响,我们依然认为上半年可选消费的风险收益比好于必选消费。

B)与2020年不同的是,经历去年大幅上涨后,绝大多数优质企业和核心赛道的估值都在最高位置,部分处于泡沫位置,而这背后的核心归因源于全球流动性的超额投放,这其实也是危机后自然的政府应对行为,但需要警惕的是,高估值虽然不必然导致下跌但必然导致波动率加大,如果宽松流动性最终带来全面性通胀(目前看可能性在加大),流动性出现趋势性拐点的话,则需要调整组合配置思路,我们时刻关注该风险。

上面两段介绍了2021年宏观与策略维度的思路,不过我从来都不擅长自上而下的宏观判断和精准择时,个人方法论和精力分配上也更倾向于中观和微观视角,所以在2021年高波动、收益预期降低、市场行为同质化的市场环境下,组合管理思路将遵循以下几点:

A)防风险为首要目标:客观承认的是,嘉实消费精选的持仓中同样有大量所谓的三高品种(高估值、高机构持仓、高景气),在市场黑天鹅风险来临前,我们并没有全面悲观,更多采用改善结构的方式进行应对,减仓了部分短期基本面或业绩存在压力的标的,全面聚焦于业绩超预期增长的标的上,希望在未来可能的估值收缩风险中,能通过业绩超预期来消化高估值。

B)找线索为次要目标:在看好权益市场长期发展的大背景下,降仓位或配置纯防御性板块都将面临巨大的机会成本风险,所以在保持高仓位的同时只能通过alpha源的持续开拓才能保障组合收益穿越周期,概率思维+动态调整+个股深度研究仍是我们坚持的方法论体系。

C)作为消费基金,组合仍会聚焦消费赛道,而且我也相信,消费是中国A股乃至全球最为稀缺、最为优秀的资产,这是个人的长期信仰。

2021年将是挑战巨大的一年,1月份已经看到了各行业各风格的快速轮动,但关键决策窗口仍未到来,作为一名年轻的基金经理,今年最大的考验将是高波动环境下如何学会与自我相处、坚守信仰、保持投资体系不漂移,希望全年能给各位信任嘉实消费精选的投资者创造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希望能够陪伴热爱消费投资的朋友收获长期复利!

2020,不念过往,2021年,不畏将来!

嘉实智能汽车——姚志鹏

四季度国内经济继续维持复苏态势,国内疫情虽然在个别城市偶然有反复,但都很快得到了控制。地产和汽车等行业的数据持续改善,整个经济在持续复苏。海外随着二季度停产停工的结束,需求在宽松的货币流动性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刺激下出现明显的恢复,海外经济整体继续出现比较强劲的反弹,中国的出口相关数据明显改善,并且维持在高位运行。随着全球各地疫苗逐步接近成熟,人民对于疫情的恐惧也逐步减弱。整体商旅等行业都在持续的恢复过程。中国在这轮复苏之中整体宏观杠杆率控制较好,同时财政没有采取过激的政策,整体在全球需求的背景下健康复苏。

顺周期整体行业出现了明显的景气恢复,而新能源汽车作为欧洲和中国经济复苏的亮点之一数据尤其亮眼。欧洲在疫情二次抬头的四季度依然保持强劲增速,而中国在三季度也恢复了同比的高增长,并在四季度持续超预期。我们无疑正处于全球智能汽车新的产业周期的启动时刻,未来的新的需求的爆发可能会超出市场预期,特别是某些领头企业在不断改进打磨产品,不仅仅引领了技术的变迁,也成为了需求的创造者。

从中长期5-10年的维度来看,中国企业拥有全球范围内最为稀缺的稳定成长性,特别是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企业,社会财富向权益资产的配置提升也是长期趋势,我们非常看好中长期的市场表现,也是中国国运之重要体现。从短中期1-3年的趋势来看,在经历了过去两年较为充分的市场上涨和估值扩张之后,均衡配置和估值性价比的考虑需要更加侧重。由于流动性最为宽松的时刻已经过去,对长久期资产而言整体是有压力的,在2020年下半年已经有所体现,但景气处在超预期上行趋势、具备较大长期空间的长久期资产如新能源车军工在下半年和四季度的表现依然非常亮眼,也是我们重点选择的领域和方向。

结合我们方法论的ROE-DCF工具,以及对产业发展的判断,我们持续看好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下的变革机遇,以及其中在景气度上行趋势、具备长期产业趋势的先锋上市公司,如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计算机等。

最后,我们正处于科学技术变革和消费代际变迁的大时代之中,只有对客观世界的敬畏和对社会变革的感知才是我们穿越变革,把握机会的重要路径。我们将继续挖掘那些能够引领社会潮流的先锋企业,投给我们想要的未来。而陪伴就是大家给成长投资最好的礼物。

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