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连日震荡,后市怎么看?本月基金投资操作指南来了

华夏基金 2023-03-11 07:49


在上周大盘创下本轮反弹新高后,本周市场波动加大,沪指连跌五日,情绪面、资金面多维度“倒春寒”,面对纠结的走势,不少A股投资者心中再添一丝阴霾。


上证指数日线图

( 来源:Wind  数据区间2022-10-18至2023-3-10)


那么,在板块飞速轮动、操作难度加大的市场中,有哪些关注要点?后市行情怎么看?基民应该如何应对?接着看,挖掘基带你好好捋一捋~


1

本周A股为何震荡加大?

盘点来看,本周市场震荡加大主要是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自上周末起A股正式进入“两会”时刻,从日历效应来看,A股在两会期间向来以震荡为主,背后的原因在于:

    首先,随着政策预期的落地,对于政策的炒作情绪有所降温,部分资金可能选择蛰伏以观察市场动向,所以行情摇摆不定;

    其次,当前处于业绩空窗期,预期向好的板块持续上涨需要更多业绩数据的验证,在共识形成之前难以吸引增量资金的流入。

第二,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 年2月通胀数据。2 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 1.0%,环比下跌0.5%。作为经济复苏的后验指标,食品项CPI和核心CPI环比双双收缩,让部分投资者对于经济复苏的力度产生担忧。

第三,尤其值得关注的一点,2月美国通胀数据反复,市场从上月开始修正对于美联储转鸽抢跑的预期,本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出席国会听证会再次发表鹰派表态,表示“利率水平可能高于之前预期”、“如果数据表明有必要,将准备加快加息步伐”。( 来源:新华社)

鲍威尔的表态令美联储3月加息50bps概率骤升到70%以上,终点利率水平上修,美债出现明显分化,短端利率冲高,更多交易加息预期升温,长端担忧后续经济下行风险,上行偏乏力,对A股带来情绪扰动的同时使得北向资金连续流出。( 来源:Wind)

2

恐慌宣泄过后,冷静分析一下

事实上,恐慌情绪宣泄过后,这些负面因素对市场的实际影响有多大呢?我们不妨冷静分析一下,一一来看。

第一,日历效应同样告诉我们,会中或震荡,但两会后15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上涨的比例达到69.2%,涨幅平均数为2.49%中位数为2.30%。( 来源:Wind)

背后的原因在于:

    首先,随着重磅会议尘埃落定、政策定调更为明确,资金可以对看好的方向“精准发力”,市场有望走出“先抑后扬”的格局。



    其次,后续随着财报业绩以及更多经济数据的披露,更多基本面信号的出现或将引领市场重新回到景气驱动、基本面审美模式之中。

第二,CPI同比超预期下跌,可能有部分原因如部分投资者所担忧的,表明经济需求侧复苏仍然相对温和,但是更主要的影响因素其实归结于春节错月效应、服务业劳动力供给大幅回升、部分食品价格超季节性回调。(来源:中信证券、民生证券)

    其一,2022年过年时间为1月31日,春节期间的消费集中体现于2月初;2023年过年时间为1月21日,春节期间的消费集中体现于1月底。这一春节错月效应是2月CPI同比超预期大幅回落最重要的原因。

    其二,疫情管控放开后,1月部分劳动力提前返乡,2月大批劳动力快速返工的现象使2月劳动力供给较之于1月出现了大幅度增加,带动服务价格环比出现较大下跌。

    其三,从食品项CPI来看,除却节日需求效应退坡,价格环比走弱更多来自供应端的改善。一是能繁母猪存栏2022年12月环比微增,供应压力压制猪价;二是天气回暖,市场鲜活食品供应补量,鲜菜等价格季节性回落。 (来源:中信证券、民生证券、安信证券)

    也就是说,2 月通胀低于预期并非全是来自需求侧的影响, 春节错月效应是重要因素,而且能够看到供给侧的恢复弹性也不错,经济走向复苏方向并未改变,同时为下一阶段的扩大内需政策预留了空间。往后看,随着居民收入和信心的恢复,经济活动的改善有望延续,通胀水平或也将温和上行。 (来源:招商证券)

第三,海外因素来看,即便数据有所反复,但是从大的方向上看,美联储加息节奏或有变化但是最终将从“加息转向降息”的趋势是不变的。美国通胀水平回落的趋势是确定的,只是回落的斜率不确定,因而美债收益率水平进一步上升空间有限,美元指数也只是反弹而非反转,美联储加息最终会逐步进入尾声犹如百川归海,乃大势所趋。(来源:东方证券)

而且历史上看,A股多次在美债收益率上行背景下走出独立行情,能否“以我为主”核心关键在于自身基本面能否走强。如果国内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如期复苏,那么A股往后看仍然有望展现“以我为主”的韧性。(来源:中信建投证券)

历史上美债利率上行

但A股走出独立行情或成长风格相对跑赢的时期

3

如何看待后市表现?

哪些方向值得关注?


综合以上我们认为虽然短期市场担忧美联储超预期加息,带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但中期维度看,中国经济改善、美国通胀回落的大趋势不变,A股、港股经过阶段性调整后仍具备较好配置价值,A股市场短期大概率呈现由弱势企稳,逐步转偏强势的震荡修复格局。

一方面,美国经济目前处于经济和通胀赛跑回落的阶段,美联储和市场都在根据每月的数据进行预期调整,所以任何一个方向过分极端的预期都不会持久;另一方面,经过2月的震荡盘整后,市场估值有所消化。

风格方面,我们相对看好成长风格获得超额收益。2011年以来,两会前后的风格日历效应较为明显,两会前价值+周期的组合超额收益较为明显,但是在两会后往往会阶段性的成长和稳定成长风格占优。

(来源:Wind,华夏基金)

这是由于两会后结构亮点往往层出不穷,这使得3月尽管仍然处于全年方向缺乏数据指引的时期,但风格往往切向成长。

考虑到4月我们有可能对市场前景展望得更加清楚,因而本月的我们建议结构上更加均衡,围绕成长占优、反转为上、复苏受益的原则增加以下方向的配置:

成长方向:看好兼具近期滞涨和景气反转特征的半导体、医药以及前期跌幅较大的电力设备,同时维持计算机板块的推荐

复苏受益方向:看好反转+复苏弹性较大的航空,受益于国企改革和经济复苏的建筑,同时建议增配家电等可选消费方向 。


4

市场震荡,基民如何应对?

从大周期角度出发的长线投资者

——坚守阵地,做时间的朋友

《时间的玫瑰》一书中写道:巴菲特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在75岁的时候拥有了450亿美元的财富,而在于他年轻的时候想明白了许多事情,然后用一生的岁月来坚守。

统计成立10年以上且净值增长率排名靠前的10只基金,会发现即便是业绩优异的10倍牛基,投资回报的获得也需要时间的力量。

(数据来自于基金定期报告,成立以来截至2020年,经托管行复核,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注:1、涨幅为正数计入上涨次数,涨幅为负数计入下跌次数。2、年周期按照完整年度计算涨跌幅、5年周期按照完整连续5年计算累计涨跌幅。3、年化收益率计算公式=(1+累计净值增长率)^(1/年数)-1。)

从统计数据可以清晰看到,在不考虑手续费等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对于十年十倍的牛基而言,如果仅仅持有一天,获得正回报的概率只有55%;而如果持有一年,赚钱的概率将上升至71%,再拉长持有周期至五年,正收益的占比超过90%,年化收益率达到15%。

可以说,公募基金二十五年,市场上从不缺十年十倍的牛基,缺少的是持有十年的耐心。

前期轻仓/坚持定投的投资者

——开启定投/按计划执行

定投这件事,比拼的是定力和耐力,当这两“力”不够时,收益就难以达到预期。很多投资者在做基金定投时会遇到两种情况:

    一是看到市场下跌,觉得此时不应该入场,要等到市场停止下跌再进场;

    二是定投了一段时间之后看到收益不如预期,不想再坚持了,持有很短时间就赎回。

而这两种情况,最终都无法品尝到定投的甜蜜“果实”。

假设挖掘基在2018年1月初打算进入市场,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为测算标的,我们假设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定投一年后看到收益不如预期于是小挖赎回了投资,此时定投收益率为-15.68%。

第二种情况,看到市场“跌跌不休”,小挖觉得此时不应该入场,等到市场停止下跌再买,于是持币观望,直到2019年3月看到市场重拾升势,出现赚钱效应,此时开启定投,坚持到21年底,定投收益为43.45%。

第三种情况,小挖定投对于定投的本质有更清晰的认知,在2018年1月初入市,设置了目标收益率后,无畏其间市场的涨跌,坚持定投至21年底,最终定投收益率为64.12%,其间最高收益达到89.25%。

(以上数据来源:同花顺,采用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进行测算,定投周期为月,月初扣款,定投周期为如上文所述,每月投入本金1000元,忽略费用。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可以看到,如果缺失了市场的波动,往往无法达到定投最理想的状态。“开始-亏损-收益-收获”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形成了一条两端朝上的弧线,形状像一张笑脸。

而市场震荡是造就定投“微笑曲线”的必要条件,下跌是摊平成本和积累更多份额的好机会,再形象点说,定投是一种能够“同甘共苦”的投资方式。

今天先说到这里,祝大家投资理财顺利,周末愉快~

风险提示

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码字不易,感谢您的“分享”“点赞”“在看”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