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大变动!“挑大梁”基金经理离职、400亿顶流卸任产品!

小波思基 2023-01-14 07:49


2022,我们见证了多位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2023年开年,就开始延续这一故事。

恒越基金高楠离职

年内第一位明星基金经理离职的事情又炸锅了。

据恒越基金公告,基金经理高楠因个人原因离职。


来源:恒越基金官网

根据同花顺iFind的数据,截至2022.12.31,恒越基金总规模是110.45亿。而高楠离职前管理的5只基金,截至三季度末,总规模达到80亿以上。

可见,这次高楠的离职对恒越基金的影响范围还是很大的。

高楠之前是在国泰基金任职,2020年4月入职恒越基金,历任投资副总监,权益投资部总监,同年7月开始担任基金经理。

从任职表现来看,无论是国泰期间,还是恒越期间,整体业绩都比较出色(除了去年亏的厉害些)。但是基金经理任职时间均不足三年。



来源:好买基金,截至2023.1.11

过去几年,恒越基金整体表现也很亮眼,是个人系公募中的黑马。

在最近海通证券公布的近三年权益基金业绩50强榜单中,恒越基金是排名12/135。2020.1.02~2022.12.30,取得了76.39%的收益。

Bo姐注意到,恒越基金给了高楠股权激励,在去年8月也提拔高楠为公司总经理助理,对于留住人才,保持团队稳定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只能说比较可惜吧。

对于高楠的去向,市场猜测,高楠仍将在公募领域,下一站很能是永赢基金,不过这还有待验证。

离职后基民怎么办?

一边是整体优秀的过往表现,一边是核心基金经理离职,是去是留也成了摆在基民面前的难题。

去年基金经理大量离职时,bo姐写过,主要看两点:

第一,是否有对应风格的接棒者,并且能力出众?

第二,关注该基金公司的定位,是不是平台型,有完整的投研体系、团队等?

对于高楠离职后基金经理的安排,bo姐做了张表,方便大家看的清晰些。

说明下,其中有只恒越嘉鑫债券基金,是此前共同管理的叶佳继续管理。叶佳权益做的不好,但债类产品做的还可以,规模也很小,就不涉及了。

剩下的都是偏股混合型基金,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基金定期报告等,规模数据截至2022.9.30

从恒越核心精选混合的持仓来看,高楠在投资中覆盖面较广,茅指数、宁组合和周期股都有配置,行业来看是电力设备等成长型的占比较高(其他基金也大致是类似持仓方向)。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基金定期报告等

而赵小燕独自管理的恒越蓝筹精选混合,整体也是这些方向。目前该基金任职回报是-10.41%,同类排名427/2263。考率到2021年下半年至今的市场环境,这个业绩属于比较优秀的。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基金定期报告等,截至2023.1.12

从赵小燕的投资来看,有两个关键词:成长和均衡。她认为成长股不分新兴行业还是传统行业,而是以公司竞争能力的变化为标准去看公司的成长空间

赵小燕目前证明了自己的逆风能力,接下来就看能否证明自己的修复能力了。考虑到风格契合,过往业绩在同类基金中排名较好,恒越核心精选混合的投资人还是可以再多等待一下的。

接任恒越研究精选混合的是王晓明、赵炯。王晓明过往有10年丰富的大消费研究经历,此前任职淳厚欣颐混合期间有不错表现,主要投资消费、医药行业等,在2021年那样的环境下有这表现,不容易。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基金定期报告等

赵炯属于新人基金经理,是TMT研究组组长。

这只基金后续往什么方向布局?赵炯在科技成长的投资上能不能很好的和王晓明互补?这些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可以观望一阵,也可以考虑其他更心仪的。

恒越内需驱动也由王晓明接任,如果是奔着新能源等科技股来的,可能就不合适了。如果看好今年消费,想要布局下,那可能比较合适。

此外,恒越成长精选由2022年11月开始共同管理的陈思远单独管理,陈思远是恒越基金电新高端制造研究组组长,想投资新能源,布局风光储等领域的,可能会适合。

从接手的基金经理以及他们的能力圈来看,恒越核心精选混合、恒越研究精选混合大概率延续此前相对均衡的风格,后面两只可能会有有所调整,更加集中。当然,这只是从当前信息做的推测,最后肯定还是要看一季报的持仓情况。

从团队来看,截至2022年末恒越基金投研团队已超30人、接近公司员工总数的40%。整体来看,属于研究团队比较充足,但是缺乏经验丰富,穿越周期的基金经理的情况。

如果是bo姐的话,赵小燕的恒越核心精选混合会继续留着,恒越研究精选混合卖出一部分观察,余下两只先撤出较多的部分。

冯明远卸任

无独有偶,高楠公告离职后,冯明远卸任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经理的消息传出。

Bo姐定投的基金组合中,也有包含冯明远所管理的信澳新能源产业股票,所以对他的信息会比较敏感。

复盘了下,2022年初,冯明远管理基金数量达10只。根据监管部门规定,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最多管理10只基金,冯明远当时已经是顶格管理。

而在2022年7月,冯明远卸任了信澳精华配置混合。这次再次卸任信澳匠心臻选,是想为冯明远减负,还是说有别的安排,暂不得而知。

冯明远卸任后,任职的两位基金经理都是和冯明远共同管理过一段时间,特别是李淑彦,已经管理两年以上。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基金定期报告等

李淑彦是权益投资总部副总监,擅长周期领域,朱然则是擅长科技领域。从能力圈上来说,形成互补,但目前验证较少。和王晓明、赵炯接任的恒越研究精选混合类似,不确定性较多。

优势是两人并非新上手,以及冯明远依然在信达澳亚基金。

从过往发展来看,信达澳亚基金也曾存在和恒越类似的问题——核心基金经理占比过高。此前曾出现基金公司总规模800多亿,冯明远一人400亿左右的情况。

冯明远旗下多只基金也和高楠类似,投资方向同质化。

随着去年新能源回撤,基金业绩下滑,规模减少,以及两只基金的卸任,冯明远管理规模的占比也相对更合理一些。

从信澳新能源股票的三季报持仓来看,基金在减少整车配置,转向汽车零配件。这个bo姐比较认可,但也会关注后续基金反弹能力,是否会因为管理基金过多,影响超额能力等。

这次的两个事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很多中小规模基金过于依赖个人,造成一拖多、个人占比过重等现象。虽说不是一定会对基金收益有很大影响,但可能造成基金不够稳定,或因为个人议价能力过强,或因为不堪重负而出现变动。

优秀的基金也不可贪杯,做好分散。而且在产品同质化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核心产品。

【风险提示】观点会随市场环境动态变化,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