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养老金丨全方位解读最新发布的个人养老金相关政策

广发基金 2022-11-19 08:00

备受关注的个人养老金政策终于落地了!

11月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4日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对个人养老金参加流程、资金账户管理、机构与产品管理、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

紧接着,财政部、国税总局发布《关于个人养老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公告写明自2022年1月1日起,对个人养老金实施递延纳税优惠政策

除此之外,中国银保监会也发布消息,《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开始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晚间,中国证监会也发布《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新规拓宽了产品准入门槛。同时鼓励投资人长期投资、长期领取,个人养老金将单设份额,不收取销售服务费,为投资顾问条款预留政策空间等,进一步为老百姓的养老投资“保驾护航”。

多份重磅文件齐出,这也标志着我国养老金个人账户制正式落地,开启了养老第三支柱发展的新时代。

背景:为什么要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多层次的养老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国人民关心的焦点话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中国人口为141260万人,比2020年末增加4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2021年中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比2020年减少14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比2020年下降1.00个千分点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双双创下1949年以来的新低。

与之相反的是老龄化人群不断增加,2014年以来,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呈增长趋势,在2021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26736万人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056万人,较2020年增加992万人,占14.2%

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增加,这对70、80、90后的养老都影响极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依靠社保养老金(第一支柱)和企业(职业)年金(第二支柱)进行养老可能无法保障我们富足的老年生活,这就需要我们为养老早做打算,为自己储备充足的个人养老金。

政策:重磅文件包含了哪些内容?

《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

——采取个人账户制,缴费个人承担,每年上限12000元,可自主决定投资计划。

1. 个人养老金的参加人应当是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

2. 个人养老金是指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的制度。

3. 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以下统称个人养老金产品),实行完全积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4.参加个人养老金,应当通过全国统一线上服务入口或者商业银行渠道,在信息平台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

5. 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额度上限为12000元,参加人每年缴费不得超过该缴费额度上限。参加人可以按月、分次或者按年度缴费,缴费额度按自然年度累计,次年重新计算。

6. 参加人自主决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投资计划,包括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投资品种、投资金额等。

7. 个人养老金产品销售机构要以“销售适当性”为原则,依法了解参加人的风险偏好、风险认知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做好风险提示,不得主动向参加人推介超出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个人养老金产品。

《关于个人养老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

——2022年1月1日起在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实施,计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1.在缴费环节,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缴费,按照120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

2.在投资环节,计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3.在领取环节,个人领取的个人养老金,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其缴纳的税款计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

4.《公告》规定的税收政策自2022年1月1日起在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实施。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名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另行发布。

《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拓宽了产品准入门槛,鼓励投资人长期投资、长期领取,个人养老金将单设份额,不收取销售服务费,为投资顾问条款预留政策空间。

1.明确产品范围:明确个人养老金可以投资的基金产品类型包括:最近4个季度末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或者上一季度末规模不低于2亿元的养老目标基金。待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推开后,将纳入投资风格稳定、投资策略清晰、运作合规稳健且适合个人养老金长期投资的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FOF等。

2.鼓励长期投资领取:基金管理人可以根据投资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养老投资需求和资金使用需求,在做好充分信息披露的前提下,将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分红方式设置为红利再投资,设置定期分红、定期支付、定额赎回等机制,鼓励投资人在个人养老金积累期长期投资、在领取期长期领取。

3.单设份额:个人养老金基金要求单设份额,只面向个人养老账户的投资者,该份额不收取销售服务费,可以豁免申购限制和申购费用,可以对管理费和托管费实施一定费率优惠。

4.加强权益保护:要求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针对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业务设立服务专区,提供账户服务、业务咨询、产品申赎、信息查询、养老投教等“一站式”服务。允许基金销售机构在核实投资人身份及交易意愿、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投资人赎回其他基金份额的销售结算资金转入投资人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提升业务参与便利度。

5.投资顾问服务: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业务的投资顾问服务管理规范将另行制定,为投资顾问未来参与服务个人养老投资、提供资产配置解决方案预留了空间。

影响:利好哪些方面?

——预计每年带来千亿以上养老资金增量,有望实现“个人养老+资本市场发展”双赢格局。

申万宏源研报观点表示:

当前税负水平下,个人养老金最高可为投保人节约税负420元/月,税前月收入为1.8万元的投保人节约税负占节税前的税后收入比重最大。根据测算,假设投保人税前月收入为1万元,若以每月1000 元(每年12000元)的最高限额参与个人养老金缴费,则每月纳税额为220元,可享受税收优惠额为70元,占税后收入(节税前)的0.7%;以最高个税边际税率45%(月税前收入超8.5万元)计算,每月节税可达420元。当前税负水平下税前月收入为1.8万元的投保人参与个人养老金缴费的动机最强(节税金额/节税前的税后收入最高,达1%)。未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税优额度和税优力度有望提升。

中性情境下,预计2030年个人养老金税负优惠可激活2.6万亿养老金市场,带来5200亿元增量资金入市。2030年预计个人养老金有望迎来1.8-3.1万亿市场(对应当前个人养老金每年缴纳1.2万元/人,城镇居民参与率提升15%-20%);悲观、中性、乐观情景下若养老金配置权益比分别为15%、20%、25%,则可拉动0.27-0.78万亿的增量资金入市若2030年参与个人金缴纳的投保人平均每月节约税负70-150元(假设每年1.2万元的固定扣除额度不变),则养老金整体可为投保人每年节税1260-4680亿元。

潜在养老金的增量资金,有望为资本市场发展输送长期稳定资金。大力发展个人养老金将加快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通过各类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向资本市场输送更多长期资金,有利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蓬勃发展。一方面作为财富管理业务的天然要求,个人养老金可扩充投资渠道、增加中长期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其也有望为中国两亿多老年人口和超八亿劳动人口提供更多社会保障和投资选择

应对:普通投资者应如何准备?

——根据自身投资期限及风险承受能力,及早规划养老投资。

首先,投资者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先行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为养老金投资做好准备;

其次,根据《关于个人养老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公告》规定的税收政策自2022年1月1日起在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实施。投资者们可关注自身所在地是否开启了试点。如所在城市开启了试点,则可适用个人养老金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最后,投资者可以先了解各式各样的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从《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的各类养老投资产品来看,个人养老储蓄、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侧重于资产保值功能、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更侧重于保障功能、而个人养老金公募基金产品则更侧重于长期投资、追求资产增值的功能。

根据美国投资公司行业协会(ICI)的统计,截至2020年,分别有超过45%的养老目标风险基金和85%的养老目标日期基金资产投资来源于养老金账户,可以说这两类基金是美国养老金投资的主流方式。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是风险厌恶型投资者,或是退休日期临近,没有多少时间来规划一个较长的投资周期,那么可以选择个人养老储蓄、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或是较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基金、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较高的养老FOF基金来进行养老投资;

如果我们是年轻的打工一族,距离退休还有较长的时间,且可以承受一定的市场风险,那么则可以选择权益类基金,或是权益比例较高的混合型、养老FOF基金投资,及早为我们的养老投资做好个人规划。

(文章来源:广发微管家丨本资料仅作参考,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