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基金经理跑了。。

搬砖小组 2022-10-18 07:49

今天有个挺有意思的八卦,某基金经理在朋友圈宣布36岁离开金融行业,加盟东华能源,研究核能制氢技术。

Image

我一开始看到这个新闻有点懵,身边的人都说做投资容易把人做废,把原有的手艺弄丢,这大哥脱离实业这么多年,竟然有魄力跑去干实业,而且还是核能制氢听起来这么牛X轰轰的东西。。 财报助手给东华的评分只有30分,主要是债务上压力比较大,有息负债占比达到77%,属于困境反转型的企业。司大概率是想通过氢能来实现业务突围,所以找了贴近市场的人来帮忙,不过氢能这个赛道是包括神华在内很多大央企研究的重点方向,东华相比之下差距还是蛮大的,能不能干成真的不好说。 Image 不过基金经理在这个位置干了这个事,可能也有某种隐喻意义。这就跟一个号练废了重新开新号一样,当市场跌到基金经理都觉得做股票没劲的时候,可能也就差不多了。

如果说基金经理跳槽可能是个人原因,那基金公司现在是真的坐不住了。今天国内多家公募基金和券商资管部门集体宣布自购旗下基金,包括但不限于:易方达自购1.5亿,国泰君安资管1.1亿,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中泰资管各1亿、中欧基金5000万…… 虽然这些公司在公告里都写了自购是“基于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但是这么一致的步调,再结合昨晚六大国有银行集体宣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及zjh放宽回购条件,这一系列的动作,信号意义非常明确了。 公募基金自购等于“自己抄底自己”,说明市场一定是到了一个机构都觉得很便宜的阶段,所以下跌空间可能也不大了。先不管今天这一波自购潮到底是自发进行的,还是“强行体面”,从历史上看,基金公司的自购一直都在进行,而且越是到了相对底部,自购的金额就明显增多。

Image

从2010年算起,A股一共出现过6次基金自购潮,底部信号比较明确的是2018年12月和2020年2月。以2018年12月为例,在大盘见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基金的自购。

Image

其实今年除了今天这一波,之前也有过两次自购潮。第一次发生在1月27日,当时各大基金公司也跟串通好了一样集体发公告;第二次发生在3月份上海yq爆发期间,大盘直接从3500点杀到3000点,引发了很多基金公司的自发护盘。不过后来遇到美联储强势加息、俄乌冲突加剧等幺蛾子,大盘继续下跌,这两次都没能形成底部。 所以对于自购这个事情,大家也要理性看待,是不是见底真的不一定,基金公司也会犯错(而且确实经常犯错)。 最近管理层对市场的呵护态度是比较浓的,所以很多东西都被扭曲了,等大事都尘埃落定了,真正的市场底才会慢慢走出来。海外的不确定性也没消除,美联储自己也没想清楚要怎么加息,如果真加到5%,那就有点类似于上世纪70-80年代了,很多投资范式都会修正,希望到时候别又对国内产生太大冲击。从目前的盘面表现看,大A其实还算强势,希望能早点把扎实的底部构造出来,年前最后两个月回一回血。

Image

———————————— 1、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的重点在制造业,制造业的基础在工业母机,所以今天工业母机概念爆了。基本面的角度看,新能源汽车、军工等行业的发展,会驱动机床的需求提升,另外消息面最近也有刺激,包括首个由中国主导的数控系统系列国际标准发布,多个机床ETF获批发行等等。 2、信创板块爆发,多股20cm。信创最近很猛,昨天还有读者说,买了黄兴亮老师的万家经济新动能(005311),过去3个交易日赚了10%。信创的大逻辑也是国产替代,可能是半导体这条线被重重打压之后,资金自发寻找到阻力较小的信创方向。过去信创领域的国产替代主要是D政机关,接下来会进入金融、电信、石油等八大行业,相当于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 3、供销社概念走强,龙头三连板。过去随着农产品的逐渐商品化,供销社的作用一度越来越小,不过随着农村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分散化的农村商业需要重新组织起来,供销社也有了新的历史使命。不过这条线目前还不是主线,不过等后面政策给到了,资本也不傻,该买的时候肯定不会手软,到时候表现应该会暴躁很多。 4、宝马集团计划将MINI电动车生产线从英国迁移到中国。宝马之所以选择中国,肯定还是看中了我们发达的电动车供应链体系。前阵子德国激光雷达领域玩家ibeo宣布破产,这是家25年历史的老企业了,做的是高端全固态激光雷达,产品好是好,唯一的缺点就是贵,卖不出去,加上今年大环境不好,然后就凉了,从这也可以看出德国的电动车供应链肯定是干不过咱们的。

基金销售和基金投顾服务由盈米基金提供。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购买与自身风险等级和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或基金投资组合策略。

因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存在因基金投顾机构的试点资格被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

基金投资组合策略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应自行阅读相关法律文件,自行做出投资选择。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汇智乾坤。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