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巴菲特后悔的五件失败之举

天天基金网 2022-07-11 23:47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设为星标,获取推送更及时哦

Image

"研究失败比研究成功更有价值。"

    ——1985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被媒体赞誉“能像阅读书籍一样读懂华尔街”。截至2022年6月30日,他拥有净资产1060亿美元,所管理的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A类股股价高达408,950美元/股,从单只股价来看是全球最“贵”的公司(数据来源:yahoo finance,Berkshire Hathaway Inc. (BRK-A),截至2022年6月30日)。

然而多年来,巴菲特曾多次公开坦言自己犯下过不少错误,勇于大方承认自己的过失,分享自己的失败投资案例。与外界印象中的 “完美人设”不同,“股神”也常常会为错误的决策买单、后悔、反思、成长。

如果你正在投资中感到迷茫,不妨来看看投资前辈走过的弯路,或许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错误的起点,多走的弯路

巴菲特曾经表示,他买过的最愚蠢的股票是——伯克希尔哈撒韦。没错,就是上文提到的、如今拥有全球最贵股价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20世纪60年代,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一家即将走向没落的纺织公司。彼时,巴菲特手中已经持有不少之前以低价买入的该公司的股份,打算以更高的价格卖还给管理层,从中获利。然而管理层不同意巴菲特的要价,企图讨价还价。一气之下,巴菲特买下了整个公司,并开除了CEO。

后来,这家纺织公司成为了一切的基础。1967年,巴菲特找到了一家保险公司,将保险业务注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开启改头换面。然而,巴菲特花了20年打理纺织这项赔钱的业务,持续向其注入资金。

“如果伯克希尔的起点是一家保险公司,那么市值将是现在的两倍。这笔交易损失了至少2000亿美元,因为我投入的每一笔钱都是累赘。”巴菲特事后回忆道。这段因情绪冲动而开启的起点,让巴菲特在将其打造为千亿市值的公司之路上,多走了一段弯路。

案例来源:2010年巴菲特接受CNBC访谈

重蹈覆辙,二次犯下相似的错误

尽管对伯克希尔哈撒韦这笔错误的收购而感到后悔,13年后巴菲特再次重蹈覆辙——将另一家美国东北部的纺织公司Waumbec Mills收入囊中。收购的原因是它便宜诱人的价格,以及巴菲特期望它能与现有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纺织业务产生协同增效作用。

然而事实是,纺织业十分依赖电力,而美国北部的电力成本高达南部的6倍。没过几年,这家原本就奄奄一息的纺织公司被迫关停,美国北部的纺织产业也濒临绝迹。

可见,低廉的价格也无法挽救质地糟糕的公司。可能正是不止一次的失败经历,让巴菲特逐渐摈弃了早期的“捡烟蒂式”投资法——寻找便宜货,从而开始更加重视公司本身的质地,“买廉价烂公司,不如以合理的价格买好公司”。

案例来源:2014年致股东的信

忽视风险,判断失误

  被巴菲特戏称“值得被载入吉尼斯记录的灾难案例”是1993年对鞋业公司Dexter Shoe的投资。1993年买入时,巴菲特对Dexter充满信心,公开赞誉它是一颗 "商业明珠",是他职业生涯中见过的管理得最好的公司之一。

然而,巴菲特没想到的是,几年后海外廉价进口产品强势冲击美国鞋履市场——至1999年,美国消费者所购买的鞋子中,有93%来自海外制造。这让本土鞋厂Dexter Shoe的市场份额日渐萎缩,最终在全球化竞争中败下阵来。

雪上加霜的是,巴菲特在买入时,选择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1.6%的股票支付,而非现金,相当于花费一家出色企业的股票换取了另一家失败公司的股票。这个当时4.33亿,如今价值105亿美元的错误,源于对潜在竞争风险的忽视,成为了巴菲特时常提起的教训。

  同样因未能全面考虑风险而蒙受损失的例子是对General Re(通用再保险)的并购投资。1998年,巴菲特旗下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收购通用再保险公司,然而,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发生后,这家公司的问题逐一暴露。巴菲特这才意识到,General Re实则“脆弱得很危险”。

并购之际,他没有发现这家再保险公司缺少充足的准备金来支付旧保单的损失,并低估了极端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最终在2001年事发当年,不得不花费51亿美金去填补窟窿。可见,投资前,或许你应该了解最坏的情况可能会带来什么损失。

案例来源:1993、1999、2001、2002、2007、2014年致股东的信

高买低卖,踩错时点

  高位进场、得不偿失的案例,是2008年油价几近峰值之际,大举加仓石油天然气公司ConocoPhillips。在原油价格历经数年上涨行情的背景下,巴菲特认为油价将持续走高,因此在2008年7倍加仓ConocoPhillips,但意料之外的是,下半年油价大幅跳水,短短五个月内从峰值的145.85美元/桶一路下跌至32美元/桶*。

巴菲特的买入成本价中难免包含原油的泡沫溢价,因此在油价暴跌引起股价下跌后的一年内,伯克希尔哈撒韦遭受了高达26亿美元的账面损失。巴菲特在事后承认,即使原油价格继续上涨,他糟糕的购买时机也难以避免损失的发生

  低位离场、错过上涨的例子,是2020年对航空股的一波清仓。2020年初,在疫情的负面阴影下,美国航空股持续走低。出于对未来的悲观预期,巴菲特携伯克希尔哈撒韦于5月全面“割肉”航空股。不料抛售之后,航空股强势反弹,在4月见底后的一年里,伯克希尔哈撒韦曾经持有的四大航空股都有高达100%以上的回弹。

但在后续的采访中,巴菲特称并不后悔清仓这一决策,因为新冠疫情已经改变了他对航空股的看法:“如果欣赏一家公司,我会尽可能多地持有它。当改变主意时,我会倾向于全部抛售而非保留仓位。”

案例来源:2008年致股东的信,2021年股东大会

*2008年7月,布什总统宣布取消石油钻探禁令后,原油价格开启了泡沫破裂式下跌。引起油价进一步下跌的因素可能包括:美国和伊朗间紧张局势缓和、雷曼兄弟破产、美元走强和欧洲能源需求下降等。

错失良机

巴菲特一向避免投资于他不了解的企业,例如科技股。这可能既是好事也是坏事,盲目支持不一定是明智之举,但避而不谈可能也意味着错失良机。

  巴菲特曾公开表示,后悔错过亚马逊:“很明显,我早就应该买入它,但当时我并不了解这个商业模式背后的力量,而且当时的股价看似超越了它的商业模式应得的价格。所以,我错过了这个大好的机会。”

  同样遗憾的还有错过谷歌。巴菲特旗下的一个子公司曾是早期谷歌广告业务的客户,本应“近水楼台先得月”,有机会先人一步发现谷歌的盈利潜力,但是却让机会悄然流逝。巴菲特和芒格先后在2017和2019年的股东大会上表示后悔,没有在数年前发掘并布局谷歌。

案例来源:2017年巴菲特接受Squawk Box访谈,2017年、2019年股东大会

毫无疑问,我未来还会犯下更多的错误。我只希望,把失误带来的损失控制在小范围内。”

——2016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以上的“错误”,仅是巴菲特公开承认的诸多失败案例中的一部分。这些普通投资者常常犯下的错误,在巴菲特身上也同样发生过。

虽然犯下不少错误,交了不少“学费”,巴菲特“股神”的地位仍然屹立不倒。1965至2021的57年间,巴菲特旗下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平均复合年化收益率高达20.1%,同期标普500指数收益率10.5%。(数据来源:202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但逐年来看,沉浮总有时。伯克希尔哈撒韦曾单年跑输大盘40.9个百分点(1999年),也曾单年跑赢大盘105.7个百分点(1976年)。

1965-2021年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vs标普500指数超额收益

Image

超额收益计算方法:单年超额收益 = 伯克希尔哈撒韦每股市值年收益率 - 标普500指数年收益率

数据来源:202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有风险,请审慎选择。

投资仿佛一场错误与正确的博弈,在两端的拉锯中前行。没有人能踩准每一个赚钱的时点,也没有人能达到绝对精准的正确。巴菲特是如此,每一个投资者亦是如此。

有时,过高的预期会使旁观者放大他人的失败,并对错误产生极致规避的情绪。但在这场充斥着不确定性的投资游戏中,消灭所有错误是否现实?比起苛求零失误,或许追寻大概率的正确才是更现实的方向。

风险提示:兴证全球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本基金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本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自主判断基金的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或基金经理曾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收益有波动风险。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投资需谨慎,请审慎选择。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观点具有时效性。

(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观点均来自兴证全球基金,仅供参考,不代表天天基金的立场和观点。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定投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戳阅读原文,立即开通“天天基金账户”

分享、点赞、在看 顺手三连越来越有钱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