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踩雷、业绩垫底!年轻人千万别被这类基金坑了

财通社 2022-07-08 00:00

来源:财通社

作者:王鑫

财富管理时代,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买基金了,但是有句话说,“草根死于p2p,中产死于理财,富豪死于信托”,基金的坑其实也挺多,今天来聊聊金元顺安基金。

多起“踩雷”事件

近日,北京法院的两则民事判决书显示,2017年金元顺安基金设立的金元顺安长江1号、金元顺安东海2号两只资产管理计划,先后累计购买了由恒泰证券管理及销售的总计1.5亿元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后卖出2000万。

2017年12月25日,恒泰证券公告称,该项资产支持证券偿付方鸿元石化实控人失联,鸿元石化已停产整改。由于鸿元石化资产处于查封状态,2018年9月17日该专项计划终止。金元顺安基金无法按照约定收回收益和本金,于是将恒泰证券告上法庭,请求判令恒泰证券赔偿金元顺安基金资产支持证券认购本金1.3亿元及利息。

判决书显示,一审判决金元顺安基金胜诉后,恒泰证券不服,提起上诉。不过经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之后,驳回了恒泰证券的上诉。

这已不是金元顺安基金第一次“踩雷”。4月份,一则民事裁定书显示,金元顺安基金旗下的资管计划持有1600万元的“16金茂01”,因山东金茂纺织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破产重整,剩余本息未得到实质兑付,于是将主承销商、评估机构等一起告上了法庭。

此外,在另一份裁定书中还显示,金元顺安基金管理的资管计划持有842万元“16金茂01”。

锦龙股份3月份刚披露的2021年报显示,金元顺安基金作为原告,以中山证券、徐某、大公评估公司作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的诉讼案件有3个。

还有在去年,每日经济新闻也曾报道金元顺安基金持有5500万元“16华泰02”,但在该债券选择回售之后,并没有收到本金和利息,最终金元顺安基金将华泰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

可以看出,这两年金元顺安基金旗下产品的“踩雷”是一个接着一个,虽然有业内人士透露基本上都是通道产品,但其实也暴露了金元顺安基金在管理上、投资上存在诸多问题。

十年收益率排倒数第二

金元顺安基金成立于2006年11月,是“券商系”公募基金公司之一,由金元证券持股51%。金元顺安基金的主要支柱是固收类基金,权益类基金规模捉襟见肘。

从公开数据来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金元顺安基金管理规模为246.45亿元,在管基金数量25只。其中,非货币基金规模为145亿元,债券型基金规模为132.06亿元,权益类基金规模仅有12.94亿元。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与2006年成立的其他5家基金公司相比,金元顺安基金无论是管理规模,还是非货币基金规模均排名最后,增势十分缓慢。

Image

背后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基金业绩欠佳,尤其是作为检验基金公司投资能力“试金石”的权益类基金表现惨淡。

随着上半年公募基金排名落定,截至6月30日,金元顺安基金旗下权益类产品近五年、近七年、近十年绝对收益率分别为36.75%、-1.66%、66.53%,在基金公司中分别排名98/107、75/81、66/67,也就是说十年收益率排倒数第二。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金元顺安价值增长今年以来收益率为-32.61%,在2677只同类基金中排在第2676名。该基金成立以来录得-21.9%的收益。

据投资时报,今年上半年金元顺安基金旗下有7只权益类基金可统计今年以来收益率,其中有6只基金年内收益率告负。该公司旗下权益类基金上半年平均收益率为-7.48%。

从整体来看,该公司权益类基金还存在业绩分化较大的问题,年内业绩首尾相差高达53.72%。

其中,金元顺安元启年内收益率为21.11%,是该公司存量主动权益类基金中表现最佳的产品,在上半年全市场业绩排名前十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亦占一席之地。不过,亮眼的成绩并未能改变该基金规模不足10亿元的现状。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基金规模仅为7.73亿元。

与金元顺安元启不同,金元顺安价值增长则是失意的垫底者。不仅年内表现差,规模也很尴尬,截至一季度末其最新规模仅有0.18亿元,连续第二个季度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该基金从2009年9月11日成立以来总回报为-21.9%。

翻看2020以来该基金前十大持仓,换仓比较频繁,先后在高位买入闻泰科技深南电路通策医疗爱尔眼科国际医学正泰电器盛屯矿业等股票,结果可想而知。

此外,金元顺安价值增长的基金经理变动异常频繁,成立近13年来共有11位基金经理管理,人均任职年限为1.57年。该基金现任基金经理孔祥鹏,于今年4月28日接手该基金的管理。

不难发现,“”都有一些共性,比如长期业绩垫底,频繁“踩雷”、追涨杀跌、管理团队不稳定等,年轻人要睁大眼睛了!最后送一句巴菲特的话: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做。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