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基金经理,开始重仓互联网等成长股了

小波思基 2022-04-28 00:03

Image

最近,bo姐发现越来越多的价值风格基金经理,开始买成长股了,包括互联网、新能源等等过去高攀不起的行业。

有的小伙伴就发出疑问了,这是不是风格漂移呢?

在考虑这个问题之前,我不妨先通过中美科技股的市值对比,看看我们这成长股的跌幅有多夸张。。。

苹果市值=所有中概股X2。。。  

最近看到一张图,很直观的展示了2018年和2021年,全球科技公司市值TOP20的变化情况。

Image

2018年还能分庭抗礼,结果三年后,在这个榜单里国内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仅剩腾讯和阿里巴巴在苦苦支撑,当下的局面着实让人有点唏嘘。   2020年,苹果的市值约为1.2万亿美元,基本等于阿里巴巴+腾讯+美团+京东+拼多多。

而到了今年的4月25日,苹果市值翻了一倍多,市值已经超过2.6万亿美元。

中概股则是一泻千里,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2年4月27日,在美上市的281只中概股总市值约1.2万亿美元,较去年高点市值已缩水近6成。不少中概股股价“腰斩”,部分个股甚至遭遇“脚脖斩”。

此消彼长,现在苹果的市值,比中国40多家科技与互联网公司市值总和,还多出1万多亿。

Image 数据来源:金十数据

苹果业绩好,股价增长快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但国内的科技股真的这么不堪吗?

暴跌背后的博弈  

世界互联网格局,除了美国,就属中国了。

中国扶持起腾讯、阿里、美团等本土企业,美国则是靠着谷歌、推特、脸书等,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话语霸权。

话语霸权的作用有多大?看看这次俄乌冲突就知道了。

中国没崛起前,是互惠共赢。

自1992年华晨汽车在纽交所上市算起,30年间共有超500家中概股公司赴美上市,其中约有210家已退市,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共有281家。

一方面,中概股公司通过出海上市,可以借助全球资本力量,实现自身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对于境外投资者而言,通过参与中国最具活力的新兴市场公司,可以分享中国公司的发展红利,获得可观回报。   但随着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的茁壮成长,美国也逐渐警觉了起来。   在2018年之后,美国为了抑制中国科技的发展,开始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科技公司的打压。   其中华为、字节跳动都是以“国家安全威胁”等莫须有的罪名进行直接制裁。   而《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要求中国科技公司提交审计底稿则是针对在美上市的中概股。   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集中回归港股的现象。截至目前,已经完成港股第二或双重主要上市的美国中概股公司已达20家。   上个月总共有大约40家中国公司被美国证券监管委员会(SEC)列入所谓“摘牌名单”,进而引发中概股的暴跌。   无论如何,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还会继续,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一山不容二虎。

过去几十年美国一直是世界互联网的霸主,而最近几年唯一可能威胁到他们霸主地位的就是中国。   对中国科技企业出手不仅可以影响到头部企业,同时也在全世界范围内起到了妖魔化中国公司的作用,让海外投资者对中国企业避之不及,从而间接对中概股的股价形成持续压制。

其实不光互联网,半导体、光伏,到最近的汽车产业,美国一直在各种搞事情。

价值和成长兼备的时候  

幺蛾子不断,但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利润并不差。

根据工信部数据,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15500亿元,同比增长21.2%,增速比上年加快8.7个百分点;2021年,共实现营业利润1320亿元,同比增长13.3%,

现在的互联网企业,以及半导体、新能源等高端制造行业,可以说是成长性和价值兼备的时候。

之前中庚丘栋荣发布一季报,中庚价值领航混合的持仓,第一大重仓股是美团,此外快手也有较大比例增持。

Image

丘栋荣在季报中写道,配置港股中资源能源为代表的价值股、部分互联网股和医药科技成长股。看好的原因有三点:

1、估值便宜。

2、基本面稳健或有望持续改善。

具体到港股中的互联网公司来说:

第一,这些公司的业务深深嵌入中国经济中,面对的核心需求是不断增长的,比如娱乐、消费、社交等,同时这些公司货币化能力和变现能力 还在持续提高;

第二,监管政策约束了行业过度的扩张,限制了这些公司的资本开支,尤 其是跨领域、跨行业的资本开支,同时也倒逼相关公司进一步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坚实业务壁垒,使得盈利能力和造血能力持续提升;

第三,由于估值回落,从高估值背景下的扩张到低估值背景下的收缩,龙头公司从大额的资本开支和投资性现金流出,转换到正向的经营性的现金流,投资回报率反而有望显著提升。 

3、流动性风险释放较为充分。

海内外的政策影响,海外资金撤离和南下资金流入趋缓,导致股价大幅度回落。但政策的负面因素正在减弱,不论是海外还是国内的监管政策可能已见顶,政策钟摆将转向另一面。一旦内部政策稳定且有所呵护,中美互信政策有所进展,金融领域合作有所加强,流动性风险充分释放。

说起来也是泪,bo姐本来是投成长股基金为主,定投着定投着,这些成长股基金开始变成价值股基金了。

Image

此外,bo姐心水的另一位偏逆向投资的何帅,也增持了不少核心资产。

这是他的交银优势行业灵活配置混合的持仓变化。

Image

Image

在季报中,他也回复了投资人的疑问,在风险环境 下,这些“核心资产”眼看着景气度或者政策层面发生了不利的趋势,为什么还要进行配置?

Image

可以看到,虽然何帅并不寄希望于核心资产短期再创辉煌,但较低的估值,长期的确定性,各了他获取长期超额收益的信心。

Bo姐自己配置的很多价值风格基金经理中,也有很多增持成长股的,有一位基金经理是这么说的,bo姐深感认同:

Image

不是说价值基金经理,买了成长股,就是风格漂移。

一直以来,价值股的优势是相对低估,成长股的优势是高增长。

而当一些资产,同时具备了这两点优势,很难找到不去入手的理由。。。

越是这种困难时刻,对核心资产的定投越要坚持,等待走出微笑曲线:

【风险提示】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承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

《跌破2900点后,我的基金加仓计划(发车)》

《一天暴跌5%!疫情没清零,账户要清零了》

《看完张坤、谢治宇、刘彦春,我只有一个感受:满仓干》

因为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你不想错过内容,记得点下“赞”和“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号列表里了。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