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周末:大蓝筹板块正在迎来春天(含医药、科创50详细攻略)

韭菜贝贝 2022-02-13 00:01

越来越多的板块加入到了下跌趋势中,而大蓝筹方向却在近期一直处于护指的行情中,这种情况我们又该如何去看呢?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股市规律的探索者:红茶。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红茶讲到了创业板指将进入熊市的观点(见下图)。

最近的一周里,红茶讲到了市场短期反弹,并且在昨天还讲到了市场短期面临调整的概率加大(见下图)。

当然了,红茶在2021年底的时候还讲到了2022年大盘指数看4500点的观点,这个观点是建立在3300点不被破坏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3300点不跌破,红茶仍然是往4500点的方向去看。

其实,从市场的整个脉络来看,2021年夏季的时候红茶率先提到了权重指数(即,上证50指数)进入到了熊市。那个时候,几乎没有人敢说“熊市”这个词。因为谁说了“熊市”,就会面临掉粉,就会面临关注他的人将大幅度的减少。

纵观各大指数,到目前为止,中证500指数、中证1000指数、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以及创业板指数都纷纷涌入了熊市通道,唯有上证指数因为没有跌破3300点的关键位置,所以还没有进入到熊市。在这些指数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现象,正当2021年夏季上证50指数进入熊市的时候,其他的指数在干什么呢?继续向上猛冲猛打。而现在呢?上证50指数虽说仍然是熊市行情,但是距离283周均线仅有8%左右的跌幅空间了。

从上证50指数过往的牛熊市转换来看,每3年一次熊市,之后就会向下测试283周均线,并向上打出反弹。有意思的是,正当上证50指数即将踩到283周均线的时候,其他各大指数纷纷转入熊市通道。难道这不是市场高低切换的信号吗?

结合这段时间,蓝筹股、周期股频频出现异动,难道不能说明主力资金正在从成长性行业向估值偏低的蓝筹类板块靠拢吗?红茶认为,主力资金已经在朝蓝筹板块转移了。而这一点符合红茶《1.28收官篇:股市连续下跌之际,这一方向有望率先着陆迎反弹》中讲到的大方向。

从这一点来说,指数方面我们仍然可以继续朝着上证50、沪深300指数、消费板块、周期股这个方向靠拢,因为上证50指数在去年夏季进入熊市通道后到现在,空头的力量已经消耗了很大一部分;而眼下空头力量正在加强的板块却是非蓝筹板块,比如说中证500、创业板指等方向。而创业板指的重灾区当属医药和新能源,其中医药板块还是在最近两周才踏破重要防线的,而新能源板块红茶也是早就给大家打了预防针,但很多人被它的牛市行情给冲晕了头脑,听不进去,硬是要在高位重仓。而这些板块的下跌趋势才刚刚开始(注意:新能源目前只能视为日线级别的下跌趋势),相对于蓝筹方向来说,当然是蓝筹股、周期股更具有资金的吸附力。

至于医药板块转入熊市(周线级别的下跌趋势),是红茶没有料到的,但现实已经转熊了,我们就要思考接下来的应对之。接下来,红茶将对科创50和医药板块的应对之策做详细的攻略分享(注意:这里只是攻略,不是猜测未来的走势),并且红茶也会严格按此攻略进行操作。

【医药板块】

下方是医药板块周线级别的结构图,红茶通过黄金分割线进行了切分,其中2400点为压力,1997点和1323点为支撑。由于医药板块进入到了熊市,加上利空面不断滋生,因此对于这个板块尽可能的先减后加为主。但很多时候,事与愿违,因此我们得做好万全的应对之策。

攻略:

(1)向上反弹到2400点附近时,逢高适当减仓。抗风险能力弱的,借反弹的机会清仓。

(2)向下回踩1997点、1323点附近时,适当加仓。

加仓的时候,要提前计划好在这两个位置各加多少比例?(这个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力大小、以及自己的资金体量大小来设计)

(3)上图中的关键点,是在熊市没有走完以前的策略关键点,如果我们在按计划执行的时候,医药板块提前由空转多(即迎来新的上涨趋势),那以上的策略、点位要进行调整(趋势变化后,红茶会另外讲解)。

(4)以上的关键点位,对于抗风险能力强的人来说,太少了。此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增加多个关键点位,以符合自己的实际需求。

【科创50指数】

下方是科创50指数周线级别的下跌趋势,目前已经在走第3浪的下跌了。对于这个指数来说,目前也是下跌趋势,只不过第3浪的下跌已经进入到了“末端区域”。注意:末端区域不代表跌不破。

攻略:

(1)在1112-1190点一带,适当加仓。

(2)向上反弹靠近1313点压力附近时,适当减仓。

(3)虽说科创50指数处在下跌3浪的末端区域了,但由于它是下跌趋势,在趋势没有扭转以前,它的下跌趋势是可以升级为更大的下跌趋势。

那什么情况下,属于下跌趋势的升级呢?如果科创50指数跌破1112点后,却一直不能出现强势反弹的话,那就说明科创50指数下跌趋势升级了(注意:在红茶的观点中是没有“延升浪”这一说法的)。

(4)浪型如果升级了,后续的策略需要另外制定。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任何内容都不作为您投资的依据,您必须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