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票价格可以随行就市,但不能串通涨价

谭浩俊 2023-02-11 08:03

近日,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留言反映近期机票大幅涨价。如某一OTA平台上查询发现,以沈阳至芜湖的航班为例,2月7日经济舱最低价为267元,而2月8日截至13时查询到的最低价格为830元,同日稍早前还有554元的余票,目前已售空。再以黄金商务线京沪线为例, 2月8日在东航APP上查询发现,2月15日的不含税价格普遍超过2000元,而2月3日该航线价格不到500元。

我们说,无论是沈阳到芜湖的267元和上海到北京的不到500元,都不是正常价格的体现,也是航空公司承受不了的价格,需要在市场转暖后有效调整。但是,短短的几天时间,价格就上涨两倍、三倍,感觉航空公司的涨价力度也确实大了一些。殊不知,就算这样涨价,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过去三年的损失补回来。航空公司要想“翻身”,还是要首先把旅客留住,把旅客吸引回来。如此涨价,只会让广大旅客继续乘坐其他交通工具。到头来,受伤害的还是航空公司。

我们注意到,受疫情影响,过去的三年,各大航空公司都是度日如年、艰难维持,甚至连维持的体力也快耗尽了。不少航空公司,还采取了裁员、降薪措施,有的航空公司则飞行员流失严重。据航空公司披露的2022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显示,国航、东航、南航三大航企去年净亏预读至少1033亿元,较2021年扩大152%。这对航空公司来说,真正是至暗时刻。也许正是因为连续亏损,且亏损额不断加大,才导致航空公司迫切期待市场复苏,也迫切等待涨价机会,以至于业务量刚刚有些起色,就出台涨价措施。此举,对广大居民来说,无疑是非常反感的,也是不可容忍的。

殊不知,今天的交通手段是非常多的,除了出国之外,国内能够使用的交通工具非常完善,高铁、长途客车、自驾等,都是广大居民外出非常简便的交通工具。而飞机作为比较快捷的交通工具,虽然有自己的优势,但是,也有自己的劣势,切不可忽视劣势、只看优势。价格过高,广大居民是不能接受的。

当然,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是有较为灵活的定价权的,可以依据市场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商品服务价格。航空公司也是如此,既然市场恢复了,客流大幅增加了,适度调整机票价格,合情合理。前提是,航空公司之间不能搞价格串通,不能联手涨价,而只能依据企业实际,选择适当的涨价手段,而不是串通涨价。

按照网络传播的消息,近日,七家国企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南航、厦航、川航、深航、山航,近期将停止低价投放,对上述承运人份额超65%的航线(全国约2000条,部分航线将加入海航)做限价。也就是说,这一举措,可能已经在国有航企之间形成共识,极有可能联手涨价。如果这样,就显得不太合适和妥当了。因为,这样的行动,可以认为是串通涨价,也可以认为是维护垄断利益。毫无疑问,民航局和相关公司的监管部门应当出面,就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如果调查结果是真的,必须马上停止。

面对冰冷的市场,航空公司可以抱团取暖,但决不能串通涨价。否则,就要受到有关方面的调查处理。对航空公司来说,这几年经历的太多太多,受到的影响也太大太大,如何走出困境,确实是一道难题,但决不能建立在损害广大居民利益和全局利益上,不能只顾企业自身、不顾市场公平和有序。如果这样,也是需要严格依法整治与规范的,切不能让小部分企业损害了整个民用航空产业的发展。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