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


股改
  “股改”全称是股权分置改革。这是当前中国证券市场出现频率最高、最热点的一个术语。要准确理

pic-info">股改

股权分置改革,首先要弄清楚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之初,上市主要对象是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的控股股东是国家或代表国家的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这样就出现了中国证券市场所特有的国有股法人股,并且国有股法人股不能像普通股一样上市流通国有股法人股、普通股“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被普遍认为是困扰股市发展的头号难题。此即“股权分置”问题。所谓“股改”,就是让国有股法人股全部像普通股一样,参与市场流通,通过全流通实现同股同权,同股同利。股权分置概述
  股权分置也称为股权分裂,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股份暂时不上市流通。前

pic-info">股改

者主要称为流通股,主要成分为社会公众股;后者为非流通股,大多为国有股法人股。
  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发展演变中,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社会流通股),这两类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
  股权分置问题被普遍认为是困扰我国股市发展的头号难题。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股市上有三分之二的股权不能流通。由于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等“股权分置”存在的弊端,严重影响着股市的发展。
  一句话概括,股权分置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股权分置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新名词,但股权被分置的状况却由来已久。

pic-info">股改

很多老股民都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初,有一些股票是全流通的。打开方正科技(原延中实业)的基本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其股本是97044.7万股,流通A股也是97044.7万股。
  然而,由于很多历史原因,由国企股份制改造产生的国有股事实上处于暂不上市流通的状态,其它公开发行前的社会法人股、自然人股等非国有股也被作出暂不流通的安排,这在事实上形成了股权分置的格局。另外,通过配股送股等产生的股份,也根据其原始股份是否可流通划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截至2004年

pic-info">股改

底,上市公司7149亿股的股本中,非流通股份达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股本的64%,非流通股份中又有74%是国有股份
  股权分置的产生是否有相关法律依据呢?1992年5月的《股份企业试点办法》规定,“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股权设置有四种形式: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而1994年7月1日生效的《公司法》 对股份公司就已不再设置国家股集体股个人股,而是按股东权益的不同,设置普通股优先股等。然而,翻看我国证券市场设立之初的相关规定,既找不到对国有股流通问题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也没有明确的制度性安排。

pic-info">股改

股权分置改革与国有股减持不同。减持不等于全流通;获得流通权,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减持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开始被提上日程。1998年下半年以及2001年,曾先后两次进行过国有股减持的探索性尝试,但由于效果不理想,很快停了下来。此次改革试点启动后,有很多投资者问,流通减持有什么不同?对此,法律专家的解释是,减持不等于全流通减持可以在交易市场进行,也可以通过其它途径,被减持股份并不必然获得流通权;而非流通股获得了流通权,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减持股权分置的由来和发展
  股权分置的由来和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股权分置问题的形成。我国证券市场在设立之初,对国有股流通问题总体上采取搁置的办法,在事实上形成了股权分置的格局。
  第二阶段:通过国有股变现解决国企改革和发展资金需求的尝试,开始触动股权分置问题。1998年下

pic-info">股改

半年到1999年上半年,为了解决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资金需求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开始进行国有股减持的探索性尝试。但由于实施方案与市场预期存在差距,试点很快被停止。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颁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也是该思路的延续,同样由于市场效果不理想,于当年10月22日宣布暂停。
  第三阶段:作为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一项制度性变革,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正式被提上日程。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股权设置有四种形式
  股权设置有四种形式: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而1994年7月1日生效的《公司法》,对股份公司就已不再设置国家股集体股个人股,而是按股东权益的不同,设置普通股优先股等。然而,翻看我国证券市场设立之初的相关规定,既找不到对国有股流通问题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也没有明确的制度性安排。解决股权分置必要性
  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产生不同股不同权,从而造成恶性圈钱、市盈率过高、股票市场定位模糊,不能有效与国际接轨。全流通不仅可以解决以上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积极发展。中国加入WTO,与国际经济日趋紧密,中国资本市场银行体系对外开放,客观上要求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改革原因
  股权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正是由于股权分置,使上市公司股东有“圈钱”的冲动,却不会关心公司股价的表现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早已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块“心病”。市场各方逐渐认识到,股权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而且,随着新股发行上市不断积累,其不利影响也日益突出。
  首先是因股权分置形成非流通股东流通股东的“利益分置”,即非流通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资产净值的增减,流通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二级市场股价。试举一例,可以对“利益分置”有更清晰的了解:2000年12月,某上市公司以每股46元的价格增发2000万股股票,由于是溢价发行,增发每股净资产由5.07元增加到6.72元。也就是说,通过增发,该公司股东不出一文就使自己的资产增值超过30%。其后该公司股价一直下跌,大股东却毫发无损。可见,正是由于股权分置,使得上市公司股东有着“圈钱”的冲动,却不会关心公司股价的表现。上市公司的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础。
  三分之二股份不能流通,客观上导致流通股本规模相对较小,股市投机性强,股价波动较大
  股权分置也扭曲了证券市场定价机制股权分置格局下,股票定价公司基本面因素外,还包括2/3股份暂不上市流通的预期。2/3股份不能上市流通,导致单一上市公司流通股本规模相对较小,股市投机性强,股价波动较大等。另外,股权分置使国有股权不能实现市场化的动态估值,形不成对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和增强资产增值能力的激励机制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和产品创新也颇受制约。改革作用

地位获得提升

  股改之前的证券市场流通股东的地位虽然不断提升,但在某些控股股东眼里,依然是唐僧肉,很少考虑到流通股东也是公司股东。只有在融资的时候才会想起照顾一下流通股东的利益,与流通股东进行沟通
  但在股改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监管部门的不懈努力,提升了流通股东在进行对价谈判中的地位,终于有了流通股东也是公司股东的意识。另一方面则是在股改过程中确立了流通权的概念,也就是说,在流通层次上,流通股东权利优于非流通股东,因此非流通股东要想获得流通权,必须要支付对价,必须经过流通股东的同意。所以,才有了铺天盖地的投资者关系报道与评论,才有了流通股东投票权的价值,由此使得流通股东在精神上无疑获得前所未有的胜利。
  股改方案实施之后,虽然非流通股东也获得了流通权,但有着一定的锁定期,所以,在股改方案实施后的一段时间内,流通股东权利依然优于限售期的流通股东。因此,流通股东可以根据自己对上市公司未来一年或两年的业绩判断作出自由买卖的决策,而限售期的流通股东即便看到了自身公司股价高估,也不能抛售,而为了维持股价的稳定,还得弯下身与流通股东沟通。不信?现在你可以拿起身边的电话机,拔G股的电话,保证会得到对你问题的满意答复,这在前些年是不多见的。

物质上的丰收

  在股改的过程中,流通股东持有的股权,不仅代表着上市公司股权,而且还代表着是否同意非流通股东流通权利。因此,非流通股东为获得流通权,就需要向流通股东支付对价。目前对价方案基本处于10送3这一平均水平,这也就意味着,流通股东所持有的股权会因上市公司的股改而增长,这就是物质上的丰收。当然,帐户市值的变化还得看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变化情况以及流通股东对这些变化情况的掌握和分析判断能力,这并不是股改前提下的流通股东受益程度讨论的范畴,而是流通股东投资能力的问题。
  而这仅仅是股改初期阶段的流通股东显性的物质丰收。在股改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流通股东还有这么两类物质回报,一是由于限售期的非流通股东流通股东同列一条战壕,限售期非流通股东财富变化曲线图已与流通股东基本一致,所以,必定会倾其所有能力搞好上市公司。这样,中小流通股东就通过流通权将自身的利益与大股东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而大流通股东的利益又与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好坏捆绑在一起,如此一来,中小流通股东的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物质上的回报预期也就相应提升,而这一物质回报最长久,但也最有耐力,是任何概念性炒作收益所不能比拟的。
  二是公司基本面提升的物质回报。这尤其体现在ST股、绩差股上市公司身上,因为此类上市公司可以凭借股改过程中注入优质资产对价模式,使得公司基本面出现脱胎换骨式的提升,ST农化就是此模式的典型代表。通过股改,ST农化获得了建峰化肥51%的股权,从而标志着ST农化的资产盈利能力出现了质的改观。根据股改说明书,ST农化在06年的业绩极有可能达到0.32元/股,从一家徘徊于亏损与盈利边缘的上市公司摇身一变成为绩优上市公司,这对于ST农化现在的流通股东来说,无异是一次空前的物质大丰收。而从相关信息表明,这才仅仅是一个开始,相信后续还有更多的ST农化出现,因此,股改背景下的流通股东的物质丰收仍然是值得期待的。股民做法
  不要以为自己股份少,说话没人听,便采取观望态度。事实上“众人拾柴火焰高”
  流通股东应当通过与非流通股东讨价还价”,来寻找利益的平衡点,有了以前的经验和教训,此次改革采取了更加尊重市场规律的做法,规则公平统一、方案协商选择,即由上市公司股东自主决定解决方案。方案的核心是对价的支付,即非流通股东流通股东支付一定的对价,以获得其所持有股票流通权(所谓对价,指一方得到权利权益、益处或是另一方换取对方承诺,所做的或所承诺的损失、所担负的责任或是牺牲。目前,我国法律中还没有明确“对价”概念。这次改革实践中,“对价”往往指非流通股东为取得流通权,向流通股东支付的相应的代价,对价可以采用股票现金等共同认可的形式)。首批试点大都选择了送股或加送现金的方案,得到了多数流通股东的肯定。目前,第二批试点公司的方案正在陆续推出,送股方案依然是主流,但也出现了创新的方案,如缩股、权证等。
  首家改革试点公司三一重工举行临时股东大会时,投资者李先生在现场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只持有1000股三一重工股票,但从公司公布改革方案后,他就开始认真研究,并数次打电话给公司表达他的意见,也得到了公司工作人员认真的接待。三一重工的方案由10股送3股改为10股送3.5股,正是听取流通股东意见的结果。李先生认为,很多投资者觉得自己股份少,说话没人听,便采取观望态度,事实上“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大家都参与进来,流通股东的利益才能得到保护。 改革特点
  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之间的“讨价还价”,寻找利益的平衡点。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充分沟通就非常重要。首批试点中,试点公司通过投资者恳谈会、媒体说明会、网上路演、走访机构投资者、发放征求意见函等多种方式,组织流通股东流通股东进行沟通和协商,同时对外公布热线电话、传真及电子信箱。应当说,投资者参与改革的途径还是很多的。
  改革赋予流通股东很大的话语权。清华同方的方案没能通过就证明了其“威力”
  不仅如此,流通股东的投票结果也是决定性的。根据规定,改革方案要在股东大会通过,必须满足两个“2/3”,即参加表决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参加表决的流通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这一规定赋予了流通股东很大的话语权,它的“威力”在首批试点中已经体现——清华同方的方案虽然总体上得票率很高,但由于流通股东表决赞成率为61.91%,最终还是没能通过。市场承受
  综合来看,股权分置改革后实际股票供给的增加是较为有限的
  名义上大股东股票全部获得了流通权,但真正能流通的只有很小一部分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第二批试点结束后,将加紧做好全面推开的工作,力争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有投资者因此担忧,短期内完成改革,是否意味着大量非流通股将上市流通市场能否承受这一压力?
  不能否认,非流通上市后会给市场带来一定压力,但在很多时候,这一压力被过分夸大了。以首批试点公司金牛能源为例,按照有关规定,金牛能源大股东必须保持持股在51%以上的绝对控股地位。该公司实施改革方案后,其大股东邢台矿业集团持股比例将降至57.63%。这样,大股东只有6.63%的股份可以上市交易。也就是说,名义上大股东股票全部获得了流通权,但真正能流通的只有很小一部分。
  金牛能源的情况并非特例。国资委发布《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要根据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原则,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定股权分置改革后在上市公司中的最低持股比例。可见,在改革完成后,依然会有相当比例股票不会上市流通
  另外,如前面所述,获得流通权与减持并不是一回事。对于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大股东不但不会减持股票,或许还会增持。这在成熟证券市场中相当常见。
  为避免非流通上市的冲击,试点改革还有分步上市的规定:非流通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份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至少在12个月内不上市交易或者转让。12个月期满后,出售数量占该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12个月内不超过5%,在24个月内不超过10%。首批试点公司中,三一重工、紫江企业和金牛能源的非流通股东还主动提高减持门槛。综合来看,股权分置改革后实际股票供给的增加是较为有限的。相关资料
  在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中,农行是唯一一家几乎在每个县域都设立机构的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横跨城乡两大市场,具有极强的战略互补性。农行新闻发言人表示,股改后农行将按照《公司法》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根本转变,努力把农行建设成为一家面向“三农”、连接城乡、融入国际、综合发展、致力于为最广大客户群体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现代化全能型商业银行
  近一个时期,农行一直为精心打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收官之战,而紧锣密鼓地致力于股份制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农行“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改革原则后,农行一方面扎实开展外部审计、不良资产尽职调查等股改前基础性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金融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和成功模式。农行为股改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激发了其“三农”业务的生机和活力。这些改革举措既为农行股改后迅速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奠定了良好基础,又促进了经营状况持续改善。按可比口径计算,农行拨备利润2005年为425亿元,2007年末达到961亿元,今年9月末已达到980亿元。今年前三个季度,农行累计投放涉农贷款5713亿元,涉农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176亿元,占全行贷款增量四成以上。农行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初步显现。
  农行自1979年恢复以来,在为“三农”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业务和转制成本,积累了较大历史包袱,影响了服务“三农”作用的更好发挥和竞争能力的提升。此次在国家支持下进行股份制改造,实施财务重组、改革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农行更好地在商业化运作模式下做好服务“三农”工作,更好地为投资者创造价值股权分置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2006年3月6日,第23批的46家股改公司名单公布,至此,中国内地股票市场上,股改公司比例已接近50%,许多人对年内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目标感到乐观。
  也许是尚在进行之中的缘故,股权分置改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导致业绩不好的上市公司股东失去控制权的先例。
  股权分置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所有权制度,主要针对国有上市公司,包括在内地及香港上市的中国国有企业。这个制度安排在2005年之前已经实行多年,其中特别规定:上市企业只允许其少部分股份(通常不到三分之一),在市场公开发行交易,其余的股份则暂时不允许进入市场流通,并只能由一个或几个法人持有。
  这样的安排显然是一个权宜之计,当初主要是希望一方面保证国家对上市国有企业具有绝对的控股权,另一方面也担心中国刚刚建立的股票市场无法承担全流通市场压力。
  确实,这一制度的实行大大降低了国有企业在内地及香港市场上市所遇到的思维观念及利益分配方面的阻力,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没有这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中国证券市场的起步可能晚很多年,但这一制度也导致了一系列的后遗症,包括市场供需失衡问题、股东利益冲突问题及企业控制权僵化问题。
  第一,市场供需失衡问题。三分之二的非流通法人股,一旦被允许卖给个人投资者并在市场流通,似乎会导致市场股票供应的剧增,如果对股票需求跟不上大幅度增加的供应,可能会导致股价的大跌!
  五年前中国证监会就提出进行改革,但因为市场压力不得不收回,一直到去年中才提出新的方案。许多人甚至认为由于股权分置造成的潜在的过量股票供应,导致了整个中国股市过去五年的一蹶不振,他们坚信:股权分置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一个幽灵,威胁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尽快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扫除一个重要的障碍!
  对股权分置造成的市场供需失衡的担心在内地已经深入人心,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可能过分及太片面,为什么?在香港上市H股公司也同样存在股权分置问题,为什么香港证监会投资者不担心供过于求?为什么香港H股指数与内地指数背道而驰?
  第二,股东利益冲突问题。流通股与不流通法人股的长期法定分割导致上市企业收入分配问题上面临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明显及长期利益冲突
  流通股东认为国有大股东当初上市时并没有以现金市场上购买股份,而是以低于真正市场价的资本估值而获得股份及控股权,因此认为吃了亏,需要在股权分置改革时获得补偿。
  到底需要补偿多少?没有人讲得清楚!显然,这是一个大股东流通股小股东讨价还价的问题。中国证监会在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很明确地将讨价还价的细节交给了每一个上市公司自己去处理,但规定股改方案必须经过三分之二流通股东同意及三分之二全体股东同意。
  这一政策是2005年股改可以顺利推行的关键,因为它一方面使得证监会可以超脱于具体的利益分配,另一方面也限定了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讨价还价的相对力量,大大降低了股权分置改革的交易成本与阻力。
  由于大部分企业的大股东国有企业公司,相对较好说话,他们对流通股小股东的让步也就比较大,小股东股权分置改革中获得补偿的股份数平均达到流通总量的30%之高。
  有学者和专家认为改革中,国有股让利太多,但也有流通股持有人认为国有股让利不够而拒绝改革方案。
  市场参与者将注意力聚焦在这些讨价还价的细节上,显然合理而正当。但同样,在各方博弈中,再分配的绝对公平显然只能是理想化的要求。对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真正重要的是: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与小股东能不能有双赢的机会———上市企业管理生产力及业绩有实质性的改进。
  企业素质的改进应该是股权分置改革最重要的目标,可惜内地在这方面的讨论很少,注意力都集中在市场供需平衡及股东利益冲突这两个问题上了。企业素质的改进与企业控制权直接相关,而股权分置往往导致企业控制权的僵化。
  第三,控制权僵化的问题。三分之二的法人股不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流通,这意味着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特别是其国企母公司,对上市公司具有不可动摇的控制权。
  某个大股东企业控制权如果运用不当,企业经营必然出问题,企业生产力将下降,利润减少,股价下跌。
  在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当一个上市公司股价因为经营不善而跌到一个很低的水平时,一些策略性投资者就可以介入,大量收购公司股票,或以收购兼并的形式,成为控股股东,并撤换管理层、更改经营方式、提高生产力及业绩。
  具有中国特色的股权分置制度完全限制了企业控制市场的存在与发展,有能力的大股东无法替代无能的大股东企业也就无法在市场压力下通过优胜劣汰而有系统地扭亏为盈,持有烂股的小股东也就无法借收购兼并来翻身,日久天长,股市也就失去活力而一蹶不振。
  可见,控制权僵化是中国上市企业证券市场最大的制度瓶颈,而股权分置改革是消除这一瓶颈的必要条件。
  但是,仅有股权分置改革并不足以造就一个成熟的企业控制市场,来提升上市企业股东管理层的素质及企业生产力与业绩。股权分置改革还必须有国有企业改革配合,特别是国有企业股东市场管理市场的改革。
  只有当上市企业控制权有可能从无能的股东转移到能干的股东时,中国证券市场持久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股改第一股

  第一个股改试点的是三一重工600031,具体时间表如下:
  05-06-02 征集投票权开始日
  05-06-06 网络投票开始日
  05-06-09 征集投票权结束日
  05-06-10 股东大会召开日期
  05-06-10 网络投票结束日
  05-06-15 对价股份到帐日
  05-06-15 方案实施股权登记
  05-06-17 对价股份上市流通
  05-06-21 对价现金支付日
  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达到了新世纪以来的最低点:998点

热门词条

应收账款 区域货币 区间估计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资本成本 单向定单 金融危机 认可 汇率 外汇通 外汇佣金 资产 经济 ISO 服务 增量成本 CFO 加工 MIT 什一税 租赁期 销售 股价反弹 SME REF 抽签偿还 技术 MG金融集团 空头陷阱 市场 美元 股利收入 中小企业 资本 美国 两会 中国股市 备付金率 价格 吊空 指数 股灾 葡萄牙币 pt 调至市价 下降三角形 清算 Writer 电子汇兑 FDI 税粮 Theta width peg MACD 巴塞尔资本协议 冲账 艾略特波段理论的含义 银行 管理 外汇交易法 贴现现金流 短期同业拆借 拔档 联系汇率制度 消费发展战略 延期付款汇票 Exposure 公司 短期国际商业贷款 阴烛 金融中介理论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金融) 标准普尔(S&P) 美国贝勒大学 正利差 汇差清算率 外汇 分期付款汇票 软通货 出口物价指数 选择权买方 集中竞价 百分比回撤 无记名汇票最低报价戴维·凯特标准·普尔 500指数抵押品持平德国工业产值德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成本协同效益 非农就业人口 德国伊弗研究所景气调查 交易 持平 金融 道琼斯公用事业平均指数 指示汇票 产品竞争力 Quote 财务指标 盈利能力比率 外汇实盘交易方式 货币 外汇实盘交易指令 国际收支差额 BBC制度 什么是外汇市场的过分反应 货币期货交易 波浪理论与新闻价值性的关系 南洋商业银行 希腊德拉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