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利润

利润" alt="图片" src="http://pic.baike.soso.com/p/20111010/bki-20111010214210-1946788796.jpg" height="158" width="200">

商业利润

商人只能从他所售商品价格中获得商业利润。撇开地租不说,他出售商品所赚得的利润,等于商品的购买价格和它的出售价格的差额中扣除纯粹流通费用K+b以后的余额。这里的问题仍在于,相应于平均利润率的完成形式,生产价格也必须按它的完成形式来计算。如果仅仅从生产资本着眼,生产价格就抽象地=成本价格K+预付资本×按生产资本计算的平均利润率。例如,一年间预付的总生产资本c+v=720+180=900,m′=100%,则商品价值c+v+m=720+180+180=1080,平均利润率为180/900=20%。这样,产业资本的出售价格=900+900×20%=1080,正好等于商品价值总和,也就是等于商品的生产价格的总和。

  这个价格同时就是商人的购买价格,其结果必然导致商人的出售价格高于生产价格,商业利润好象来自商品价值以上的加价,显然这是违背价值规律的。实际上,生产价格应该是商人的出售价格商人的购买价格或产业资本的出售价格应该小于生产价格。但这应该是按完成形式的利润率所计算的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产业利润+商业利润+纯粹流通费用。在上例中,如果还有商业资本150,其中B=100,K+b=50,完成形式的平均利润率为(180-50)÷(900+150)=12.38%,则产业资本家的出售价格(即商人的购买价格)=900+900×12.38%=1011.43。商业资本家的出售价格=1011.43+150×12.38%+50=1080。这样,商人还是按价值出售商品,在其商品的出售价格1080和购买价格1011.43的差额150×12.38%+50中,扣除纯粹流通费用50,余下的150×12.38%=18.57,便构成商业利润。以上的计算似乎会造成这样一种印象,由于商业资本参与平均利润的形成,它会降低平均利润率。其实,如果没有独立化的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将有更大的部分作为流通资本发生作用。随着商业资本产业资本的划分,会同时出现流通费用的集中使用和节约,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从而提高平均利润率。

源泉



利润" alt="图片" src="http://pic.baike.soso.com/p/20111010/bki-20111010214216-1901529859.jpg" height="179" width="200">

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家获得商业利润的方法是商业差价,即产业资本家用低于商品生产价格价格(出厂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商品的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卖价和进价之间的差额就是产业资本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形成商业利润。这是商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商业利润要靠商业雇员的劳动来实现。商业雇员的某些劳动,如包装、保管、运输等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是生产在流通中的继续;商品买卖、簿记等劳动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利润的实质是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商业利润反映着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以及商业资本家剥削产业工人和商业雇员的关系。商业店员同产业工人一样,也是劳动力的出卖者,他们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却为商业资本家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店员的劳动时间也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用以补偿商业资本家用来支付商业店员工资的可变资本;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除其中一部分用来补偿工资以外的商业资本家的各种费用开支外,其余的部分则被商业资本家作为商业利润无偿占有。商业资本家就是通过剥削商业店员的剩余劳动,来获得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的。

数量的确定

利润" alt="图片" src="http://pic.baike.soso.com/p/20111010/bki-20111010214223-2048081444.jpg" height="132" width="200">

由于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最终在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之间形成了统一的平均利润,商业资本家因而也获得平均利润。如:假定一年中预付的总产业资本为720c+180v=900,剩余价值率为100%,则剩余价值为180。假定不变资本在一年内全部转移到产品中去,则社会总产品价值或总生产价格就为720c+180v+180m=1080,社会总产业资本平均利润率就为180/900=20%。假定一年中预付的总商业资本为100,它和产业资本共同参加180剩余价值分配,也要获得平均利润

  那么,这时社会总资本平均利润率就降低为180/(900+100)=18%。产业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为900*18%=162,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为100*18%=18。在这种情况下,产业资本家是按照生产成本(k)+产业利润(p),即900+162=1062的出厂价格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的。商业资本家再加上18的商业利润,即以900+162+18=1080的生产价格商品卖给消费者。

  所以,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生产价格价格(出厂价格)把商品销售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销售商品。而商品的出厂价格商品生产价格的差额,就是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商业利润

计算公式

  假定商业资本不存在,平均利润率就只在产业资本之间形成。又假定流通资本也被撇开,那末,利润率(p′)从它最抽象的形式来讲,就只是生产资本(c+v)的利润率,即:

  其中c为不变资本,v为可变资本,m为剩余价值。实际上,产业资本在它的再生产运动中包含着流通过程,产业资本在循环中必须不断转换自己的形态,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又由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然后再回到货币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总起来说就是流通资本,它虽不生产剩余价值,却是产业资本的必要构成部分,并具有实现剩余价值职能,也要求取得平均利润。因此,产业资本利润就并不仅是生产资本利润率。假定产业资本预付的流通资本为B,那末,利润率就由抽象形式展开为:

  不仅如此,产业资本除了预付流通资本B外,还要预付流通费用。在流通费用中,生产性的如运输费用仓储费用,可以并入生产资本计算;非生产性的纯粹流通费用也是作为资本投下的,可以并入流通资本计算。不过,流通资本B指的是资本在循环中处于流通领域的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纯粹流通费用则是纯粹为这两种形态资本相互转化(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G-W,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W-G)而投入流通费用,其中,物质上的费用记作K(类似不变资本c),人工上的费用记作b(类似可变资本v)。产业资本家投入流通中的资本,不仅是B,还要追加K+b,这就使上述利润率公式中的分母变为c+v+B+K+b。

  另一方面,用于商品买卖的资本B,它在循环中不断投入,不断转化形态,会不断保存自己。纯粹流通费用则是为B的转化形态而消耗了的费用,它只能由剩余价值m来补偿,又使上述利润率公式中的分子变为m-(K+b)。这样,利润率就更具体地展开为p′=m-(K+b)/(c+v+B+K+b)。到此为止,这里的叙述限于产业资本。实际上,由于社会分工,产业资本家投入流通资本B+K+b的一部分改由商业资本家来预付(为简单起见,这里假定它全部由商业资本家来预付),那末,B+K+b便独立化为商业资本,其中,K+b也独立化为纯粹商业费用。这种独立化并未改变B和K+b的原有的性质,只不过这些性质表现在新的形式上而已。于是,平均利润率展开到它的完成形式,即

  马克思指出:“在阐述的过程中,以后凡是说到一般利润率或平均利润的地方,要注意人们总是……就平均利润率的完成形态而言。因为这种利润率现在对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来说是相同的,所以,在只考察这个平均利润的时候,就不再需要区分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377页)。也就是说,商业利润是按照完成形式的利润率所计得的平均利润,即商业利润=商业资本×平均利润

产生过程

利润" alt="图片" src="http://pic.baike.soso.com/p/20111010/bki-20111010214233-355068976.jpg" height="159" width="200">

首先,把商业利润看成是由于单纯的加价而产生的,这是一种假象。商业利润是产生于商品销售价格与购买价格之间的差额,但这个余额并不构成商业利润的全部,因为其中一部分必须用来补偿商业资本家所支出的纯粹流通费用。在这里为了便于研究,暂时撇开补偿纯粹流通费用这部分,假定这个余额的全部构成商业利润

  就产业资本家而言,商品的出售价格和购买生产要素价格之间的差额,等于商品的生产价格和它的成本价格之间的差额,或者,就社会总资本而言,等于商品价值资本家耗费在商品上的成本价格之间的差额。“这个差额又归结为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总量超过物化在商品中的有酬劳动量的差额”,即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产业利润。商业资本家则不同,他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流通领域,它不能创造价值,仅能实现价值,因此,商业利润只能形成于商品买价格和出售价格之间差额,即在购买价格上加价后出售。不过,商业利润通过加价而实现的,这只是一种假象,如果把假象当作本质,就会错误地认为:商业利润商品贱买贵卖的结果。

  其次,商业利润不是以单纯加价的方式实现的。(1)原先假定产业资本家都是按照商品的生产价格价值卖给商业资本家的,商业资本家按高于商品生产价格价值价格出售,获得商业利润,其实,这种情形是违反价值规律和生产价格规律的要求,是背理的。(2)原先假定,各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利润平均化,那时撇开了商业资本,即假定商品资本没有参加利润的平均化。其实,随着商品资本独立化形态即商业资本的出现,它独立地执行资本职能,也要求获得平均利润。由于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共同参与利润的平均化,这就要揭示商业利润从何而来的秘密。

  再次,商业资本取得商业利润的关键,在于商业资本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马克思通过一个例子加以说明,由于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共同参加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他们都要获得平均利润,这样产业资本家按照成本价格产业利润价格,即低于生产价格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商品价值或生产价格来出售商品,从而获得商业利润

  更次,由于商业资本参与了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使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概念,在更确切的意义上得到了进一步的阐明。在单独考察产业资本运动时,平均利润是由总生产资本所生产的总利润决定,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由于商业资本参加了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平均利润就由总生产资本加上总商业资本之和与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总利润相比来决定了,相应地商品实际生产价格就等于成本价格+产业利润+商业利润马克思指出:“我们以后要在刚刚阐明的更确切的意义上使用生产价格这个名词。”所谓更确切意义上的生产价格就是指产业部门的生产价格,它等于成本价格+产业利润。而成本价格+产业利润+商业利润马克思称之为实际生产价格,或者说,“商品的实际价格=商品的生产价格+商业利润。”这样“产业资本家的利润等于商品的生产价格超过它的成本价格余额”,“商业利润等于商品的出售价格超过它的生产价格”。商业资本家之所以能取得商业利润,是因为产业资本家在商品价格中实现的并非全部剩余价值利润,而是把其中的一部分让渡给了商业资本家。可见,商业资本家虽然不生产剩余价值,但却参与了剩余价值分配

直接来源

利润" alt="图片" src="http://pic.baike.soso.com/p/20111010/bki-20111010214241-907198045.jpg" height="149" width="200">

商业利润的源泉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家获得商业利润的方法是商业差价,即产业资本家用低于商品生产价格价格(出厂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商品的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卖价和进价之间的差额就是产业资本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形成商业利润。这是商业利润的主要来源。

  商业利润要靠商业雇员的劳动来实现。商业雇员的某些劳动,如包装、保管、运输等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是生产在流通中的继续;商品买卖、簿记等劳动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业利润的实质是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商业利润反映着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以及商业资本家剥削产业工人和商业雇员的关系。

  商业店员同产业工人一样,也是劳动力的出卖者,他们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却为商业资本家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业店员的劳动时间也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用以补偿商业资本家用来支付商业店员工资的可变资本;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除其中一部分用来补偿工资以外的商业资本家的各种费用开支外,其余的部分则被商业资本家作为商业利润无偿占有。商业资本家就是通过剥削商业店员的剩余劳动,来获得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的。

资本周转的关系

  一般地讲,商业资本的周转,即G-W-G′的反复,只限于货币资本商品资本形态变换,并不包括生产资本在内,不生产剩余价值,因而不直接影响平均利润率。但是,商业资本社会平均周转的速度会使预付的商业资本总量发生变化,从而使产业资本以及产业资本生产的剩余价值发生反方向的变化,这样,商业资本终究会间接影响着平均利润率,也就影响商业利润的社会总和。这是就全社会商业资本整体来说的。就单个商业资本而言,在一定的平均利润率下,一定量的商人资本所取得的平均利润是一个不变量,不管该资本周转快慢,并不能改变这个量。但是,随着该资本周转的加快,这个一定量的利润分配到更多的商品身上,单个商品分摊到的流通费用和商业利润份额越来越少,商品单价也就随之下降,商业资本家就能通过利多销,赚取更多的利润

实质

  商业利润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商业资本家雇佣商业职工从事商品买卖活动,这种活动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通过出卖商品能为商业资本家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职工的劳动时间也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出卖商品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用以补偿商业资本家支付给商业职工的工资,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构成商业利润。所以,商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商业利润,既是剥削产业工人的结果,又是剥削商业职工的结果。





热门词条

应收账款 区域货币 区间估计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资本成本 单向定单 金融危机 认可 外汇通 汇率 外汇佣金 资产 ISO 经济 增量成本 服务 CFO MIT 加工 什一税 租赁期 销售 股价反弹 SME REF 抽签偿还 MG金融集团 技术 空头陷阱 市场 美元 股利收入 中小企业 资本 美国 两会 中国股市 备付金率 价格 吊空 指数 股灾 葡萄牙币 pt 调至市价 清算 下降三角形 Writer 电子汇兑 FDI 税粮 Theta width peg MACD 巴塞尔资本协议 冲账 艾略特波段理论的含义 管理 贴现现金流 银行 外汇交易法 短期同业拆借 拔档 消费发展战略 联系汇率制度 延期付款汇票 Exposure 公司 短期国际商业贷款 阴烛 金融中介理论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金融) 标准普尔(S&P) 美国贝勒大学 正利差 汇差清算率 外汇 分期付款汇票 软通货 出口物价指数 选择权买方 集中竞价 百分比回撤 无记名汇票最低报价戴维·凯特标准·普尔 500指数抵押品持平德国工业产值德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成本协同效益 非农就业人口 交易 德国伊弗研究所景气调查 持平 道琼斯公用事业平均指数 金融 指示汇票 产品竞争力 财务指标 盈利能力比率 Quote 外汇实盘交易方式 货币 外汇实盘交易指令 国际收支差额 什么是外汇市场的过分反应 BBC制度 货币期货交易 南洋商业银行 波浪理论与新闻价值性的关系 希腊德拉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