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资本的美学 涂抹出属于自己的颜值

因特瑞斯汀_小明 2021-04-07 20:07

推开会议室的门,屏幕上两匹狼跃入眼帘,会心一笑,有内味儿了。

如果要寻找中国新经济的见证人,那么有这样一家公司,它服务了Top20互联网公司中的14家,独角兽客户占中国独角兽总市值的56%。在这里,诸如美团、滴滴、京东等改变行业格局的故事已经深入人心,还有更多故事正在酝酿、谱写。

“投行+资管”双循环,“皮条客”的终极闭环


十几年前,有一群人行走于资本和公司之间,做着牵线搭桥的“皮条客”生意,他们在早期项目难以融资的年代,留下了重重的一笔,这就是华兴最早立足的FA业务(财务顾问)。

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为主题的2015年,迎来了“互联网+”的爆发,创业热与投资热从供需两端推动FA业务迅速膨胀,许多后来的参天大树,都是在那时播种发芽的。

潮起潮落,裸泳的人只配活在互联网的记忆中,而华兴不仅牢牢守住了属于自己的蛋糕(2005年来私募融资连续15年No.1),还冷静地为随后发展做了布局。彼时伏笔静待花开——2020年资管业务占总收入比例提高至50%

陪伴初创企业成长,毕业并不代表着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当企业创业成功后,其扩张经营仍然需要资产管理支持,企业家身价的膨胀也会带来庞大的财富管理需求,两方面需求的钱流回投行业务,滋养新的初创企业成长直至毕业。“投行+资管”的双循环模式,也许,这就是“皮条客”的终极闭环吧。

“现在所看到华兴资本的成功,都是十年前埋下的伏笔”,包凡揭示了他对公司发展规划“伏笔”的思考:每五年寻找一两条生长曲线,经过五年投入、五年爬坡,十年磨一剑,随后收获利润。

读到这里,看看这张华兴资本的生态发展图,也许会有更好的理解。投行业务稳健增长,资管业务势头正盛,未来可期的是,A股业务步入爬坡,财富管理伏笔初埋。


创新不断,包凡的神秘代码

初创公司对资金的需求推动私募股权基金快速发展,华兴资产管理规模五年间从不足百亿提升至2020年的574亿,成长为“利润担当”;公司投资银行板块中FA业务仍然是主要收入来源,但股票承销和经纪业务的收入比例显著提高。华兴业务的变动也映射着中国经济增长需求的变化,自然也逃不开经济大势的影响。

经济学中有理论提出“垄断抑制创新”,当前“垄断”、“固化”、“内卷”等词高频出现在社会经济中,新生独角兽企业数量显著减少,而初创公司供给的减少可能会影响到华兴构建的双循环体系。笔者在调研时表达了对此的担忧,包凡分享了他对创新与垄断的理解。

包凡认为创新的步伐不会放慢,以华兴未来重要的投资方向IoT(物联网)为例,表达了对未来新模式和伟大企业的乐观态度。

他讲到,过去十年是“数字化”的十年,完成了人与企业的相连,而未来十年是“智能化”的过程,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5G建设真正使IoT成为可能,IoT比当前能够连接更大量级的终端,一定会有新的模式和伟大的企业走出来。

对于垄断,华兴有着自己的判断。无论是政策法规还是行业格局,状况都在改善,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腰部企业涌现出来,它们未必会成为头部平台级公司,但体量也不会小(几百上千亿),美国市场已经给出了示范效应。此外,包凡还提到中国企业出海打海外市场会是一个大趋势。

ps:腰部企业指细分专业化的公司,能够在行业生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二级市场中提到的一线抱团和二线抱团即是头部企业和腰部企业的对应。

估值的艺术,复兴的美学

“颜控”,是包凡给公司定调的标签,

这里有行业规则的因素,也有华兴自身的因素。优秀的人才是业内公司实现增长的基础,money给不到位,人才自然就流动到友商那里,此消彼长,故而员工薪酬与股东回报既对立又统一;华兴的几条业务线单独拿出来确实能够找到对标的行业和公司,但放在一起组成有机的循环,单纯加算就显得太刻板了

华兴资本的英文是China Renaissance,那么就借用文艺复兴(renaissance)时期莎翁笔下的人物来为本文收尾吧。估值是一门艺术,笔者一直认为,谈估值就像读哈姆雷特,一千个投资者心中有一千个估值,相信华兴会涂抹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颜值,而不是带上他人的脸谱。

你会为华兴的颜值,打多少分?

相关证券:
  • 华兴资本控股(01911)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