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能否迎来高潮?

皮海洲 2023-02-21 07:57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在经过了2022年的冰点之后,进入兔年,出现升温迹象。兔年春节后,中概股量子之歌在美上市,这也是中概股底稿审查落地后,首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企业。进入2月,又有硕迪生物、理臣中国和禾赛科技三家公司完成赴美上市,其中,2月9日上市的禾赛科技,是第一家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中国激光雷达企业。

除了前述4家企业选择IPO方式完成在美上市,路特斯和车车科技则宣布将通过SPAC方式在年内上市。此外,近期已完成递表的中国企业还包括堂堂加集团、迦里仕人才、新瑞鹏宠物医疗、天成金汇、博智顾问等。可见进入2023年尤其是兔年之后,中企赴美上市明显出现了升温现象。

这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2022年中企赴美上市出现冰点是非正常的。受美股政治化原因的影响,2022年只有19只中概股新股上市,其中包括4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尤其是去年9月和10月,更是罕见地出现赴美上市中国企业连续两个月为零。

但从去年8月起,政策面逐步好转。2022年8月26日,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 (PCAOB)签署了审计监管合作协议。随后,PCAOB于2022年12月15日确认获得了对于总部位于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的注册公众会计师事务所的完整的审查与调查权限,并决定撤销此前无法对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有效监管的认定结果。PCAOB的此项决定暂时消除了中概股被强制退市摘牌的风险,同时也为中企赴美上市扫清了审查与监管上的障碍。

当然,中企赴美上市出现升温,这也是由于中企有赴美上市需求的缘故。因为美股上市的门槛相对较低,所以一直都是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一个重要场合。虽然近几年随着注册制的推行,A股的上市条件有所放宽,IPO节奏也在加快,但仍然难以满足国内企业上市的需求。比如,截止今年1月末,A股IPO排队企业就有865家,两年也未必能够发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满足A股上市条件,或不愿意在A股市场长时间进行排队的企业,就会选择赴美上市。尤其是2022年,一些原准备赴美上市的中资企业被推迟了一年,所以在上市的障碍扫除后,这些企业也希望能尽快赴美上市。

此外,中企赴美上市出现升温,也与中概股在美国市场的活跃有很大的联系。正是基于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让中概股在美上市的政策面有所好转,相对应的是,中概股在美股中的走势也趋于活跃,以中概股指数为例,在去年10月下旬见底246.35点之后,到今年1月下旬上涨到555.05点,中概股指数走出了翻番的行情。正是由于中概股受到市场的追捧,这就为中概股赴美上市升温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不过,尽管中企赴美上市出现升温的迹象,但中企赴美上市能否迎来新高潮还存在悬念。从历史上看,中企赴美上市的高潮出现在2018年,当年共有48家中企在美上市,其中,29家选择在纳斯达克上市,19家选择纽交所。爱奇艺,腾讯音乐,哔哩哔哩等炙手可热的互联网娱乐公司都是在当年赴美上市,可以说2018年是中国公司赴美上市最精彩纷呈,起伏跌宕的一年。但从当下来看,尽管中企赴美上市表现出升温的势头,但要迎来新高潮还有较大的难度。

一是美《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仍然悬在中国公司的头上。这是美股政治化的产物。由于该法案在信息披露上提出了一些政治化的要求,包括证明自身不被外国政府所有或控制,披露董事会里共产党官员姓名、共产党党章是否写入公司章程等,因此,中企中的国有控股公司以及一些重点企业,将不会选择赴美上市。

二是随着国内监管部门逐步走向成熟,国家安全、个人安全也将是监管者将要把关的内容。一些涉及到敏感数据的行业与企业的境外上市将会受到约束。而且早在2021年12月24日,中国证监会就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文件,该等法规一经生效,将意味着赴美上市的企业需要履行相应的备案及可能适用的相关主管部门的事前审核程序。如此一来,涉及到国家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的企业将难以赴美上市。

三是美股政治化打压中概股的做法将会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使得更多中国公司愿意将上市目标锁定在A股与港股。至于赴美上市,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或只是一个阶段性的选择,不排除有的公司赴美上市后未来还会择机回归A股或港股上市。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