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来临,初期却没被重视,最可怕的是不确定性--历史经济危机盘点之次贷危机(二)

老孟的投资分析圈 2022-10-03 07:57

上次说到美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过程,大家还觉得一切都很美好;但其实危机正在轻轻的敲门。2006年10月,美国新房价格已经开始下跌,美国商务部发布报告,相比2005年9月,新房中位价格下跌了10%。但大家对此并不感冒,觉得小回调都是正常的,只是为继续上涨进行蓄力,因为这时候并不是房价普遍下跌,有的地方还是在继续上涨,所以数据和大家的认知并不一样。

其实,2006年全年,美国住房销量已经开始大幅下跌,只是价格上的反应并不明显,2007年上半年房价继续平稳并小幅微升,也让大家觉得一切还在原来的道路上。而这时候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已经开始倾倒,2007年4月,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随着违约上升,它之前发放了太多的次级抵押贷款已经撑不下去了,因为贷款人违约无法还款时,它就要从银行手中回购这些贷款,但它自己也没钱,只能申请破产。据它自己披露,在发放的贷款中,有2.5%的人,连首笔月供都付不出来,由此可见当时是多么疯狂,连手中没钱的人都敢贷款买房了,关键是真能获的贷款。

当然,这还是事后上帝视角看这件事,当时人们并没有对此事件有所重视,只认为是个小问题而已。这时美联储主席已经换成伯南克,也就是提出“要坐在直升机上撒钱”那位,也认为次贷问题对于经济市场的影响可以得到控制。由此可见,全球最有权利的人也无法完全预知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和未来影响的程度,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到了2006年6-7月,更大的问题开始发生了,著名投行贝尔斯登出现问题,它旗下管理的两只总资产逾20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爆出数十亿美元的损失,这个影响已经让人无法再忽视了。此时达利欧最担心的就是杠杆化程度和货币紧缩的力度;而当时的“债券天王”格罗斯也警示“这一案件并非孤立事件,次级房贷违约危机将蔓延,美国经济将受严重拖累”。

这时,市场利率开始上升,美国国债收益率达到了5.3%,是2002年以来的最高点,这让其它资产价格严重承压。老孟这里解释一下,在投资领域有一种共识,就是将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看做一种全球无风险收益的基准,十几年前是如此,现在仍然是如此,因为在全球范围内对比,美国国债的安全性暂时还是无可替代的;它的利率提升会增加无风险收益投资的吸引力,而降低其它风险型投资的吸引力,资金就会大量涌入美国国债,就造成了其它资产的资金严重短缺。于是,市场流动性大幅降低,债券市场价格也是大跌,连AAA评级债券都跌去了5%。

2007年8月,法国巴黎银行直接冻结了价值22亿美元的资金,给出的理由就是流动性蒸发,无法评估某些资产的价值。这一声明让美国住房市场更加紧张,到了现在所有人都已经看见风险了,但最严重的是,由于资产层层打包,根本无法确定谁持有了这些风险,风险的总量有多大。这种不确定性才是最可怕的,这就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掉下来,也不知道会扎在谁头上。这里老孟补充一下当时国内很多人的认知,都是在抱着吃瓜的心态在看戏,觉得这是隔壁老王家的闹剧,与自己隔着遥远的太平洋呢;但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这场危机早已牵连每个人。

其实,危机对于经济、投资并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那种不确定性、未知性。就像被刀扎了一下就能感觉到疼,然后就知道怎么去包扎治疗,大家都能忍一下就过去了;但如果是在黑暗中感知到周围有野兽在向你靠近,还能时不时听到走近的声音,可就是不知道离你有多远,不知道是狼是虎还是一只小老鼠,这时内心的恐惧往往比受到的危害还要巨大。所以,很多时候在投资上并不是被利空事件本身给吓跑的,而是被自己的恐惧给吓死的。

面对市场的恐慌,美联储在关键时候站出来了,说会为金融系统提供必要的储备,从而给市场充分的信心。接着在8月,美联储就突然降低贴现率0.5个百分点。但达利欧在8月10日,还是给自己的客户写了一封信,说这将是一场重大的危机;并说这场危机的规模不会小于1998年,原因是他们的萧条指标已经预警,他们这时在投资上已经开始把防止风险提高到战略高度,已经开始主动减仓,但桥水基金的客户却很不满意,甚至敦促他们加仓。但达利欧仍然坚定的说,他们必须要想到极端的情况,不能对未来过于乐观,特别是在大家都非常乐观的时候。

到了2007年9月,美联储和小布什政府开始集体出面表态了,就是告诉大家经济不要担心,次贷问题仍然可控,其实就是安抚人心。这时美国的股民、买房者也都是跟国内的投资者一样,同样是傻白甜,觉得有政府出面,就不会让股市、楼市跌下来,而这时候股市、楼市表现也还算好。但信贷市场已经扛不住了,银行已经在进行自救。之前经济好的时候,银行把债券组合起来出售给投资者,根本不愁卖;但现在经济不好了,就开始卖不动了。没办法,他们就把债券拆出来分着卖,分为超级安全的、有风险的、垃圾债、还有根本没法评级的;反正就是能卖多少是多少。

最后那种无法评级的,也就砸手里了,只能计入损失;于是,各家大银行都在第三季度爆出了巨亏,主要就是减计这种损失。一些主要银行也开始筹集1000亿美元的基金,用于购买不良贷款;这时,次贷危机已经一触即发。细说一下,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银行有了太多的风险敞口,用正常情况下的测算方法分析,风险是可控的;但特殊时期出现一个超常规波动,就会造成铁索连船的瓦解,于是投资者、银行、评级机构都被误导了。

2007年底,美国房地产市场量价齐跌,但股市却反弹了,2007年10月9日美国股市还创了历史新高,所以投资者就觉得还行,也许并没有那么糟糕;老孟猜想,这时候桥水基金的大量客户可能也在抱怨达利欧前几个月的减仓行为。但此后,股市就开启了漫长的下跌之路,直到2013年才恢复回来。到了2007年12月,美联储开始持续降息,但是股市仍然是不断下跌,这其实已经开始丧失信心了,利好消息也都不反应了,因为大家开始感觉悲观了。至此,次贷危机的危害刚开始崭露头角,还没让大家感到绝望和恐惧,但后面各种超级“炸雷”却马上开启了按钮,直接让美联储都懵逼了。那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个下次再聊。关注老孟的读书小院,领悟投资的内功心法。

相关证券:
  • 海天味业(603288)
  • 宁德时代(300750)
  • 比亚迪(002594)
  • 九安医疗(002432)
  • 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110022)
#3000点警报再度拉响#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