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传港股IPO,门店扩张或陷瓶颈,布局线上恐难抗衡巨头

时代商学院 2022-04-12 23:56

来源 | 时代商学院

作者 | 黄祐芊

编辑 | 陈鑫鑫

据媒体报道,百果园预计4月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有望成为国内“水果零售第一股”。

早于2020年6月1日,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果园”)便向证监会提交境外上市申请材料,拟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并于2020年9月10日获批。而两个月后,该公司却转战创业板,并于2020年11月10日接受民生证券辅导,在深圳证监局进行了辅导备案,然而截至目前仍未披露招股书。

辗转A股与港股两市,此番再传出港股IPO动作,可见百果园对上市的渴望,其最终又能否如愿?

【概述】

时代商学院研究发现,目前百果园业务结构较为单一,仅专注于水果零售赛道,虽然在外部资本的助力下,短期内其市场版图迅速扩张,但到了2020年,该公司规模扩张速度明显放缓。2021年之后新增门店重心向三、四线城市倾斜,但由于自身价格相对较高,三、四线城市消费力较弱,门店最终能否盈利存疑,或许已经面临与海底捞一样的难题。

此外,该公司正布局生鲜领域,并进军线上零售,但线上引流、供应链建设及管理优化等各方面皆需大量资金支撑,其辗转A股、港股两市急切IPO的背后,透露出一些资金不足的信号。而互联网巨头凭借流量及资金优势,正在不断抢占生鲜电商市场份额,百果园发展之路满布荆棘。

门店扩张或已陷入瓶颈,“万店计划”夭折

天眼查显示,百果园成立于2001年12月3日,经营范围包括水果销售及加工、电子商务、货物搬运装卸服务、仓储服务等,是国内知名度较高的水果零售企业。

官方网站透露,成立半年后,即2002年7月18日,百果园首家门店“深圳福华店”正式营业,随后,百果园发起连锁经营模式。但一开始,该公司发展缓慢,至2012年(公司成立十周年),全国门店数量才突破300家。此后,百果园迅速开启扩展模式。2015年,该公司门店数量破千家,并于3年后(2018年)扩张至3000家。

时代商学院认为,百果园门店数量暴增的背后,与外部资本的注入有着密切联系。

2015年,百果园首次融资,由天图投资领投,广发信德、前海互兴跟投,融资金额合计4亿元。之后,百果园在融资路上一路“高歌猛进。截至2020年,百果园先后进行了8次融资,投资方包括天图投资、中金智德、基石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从公开披露的信息可知,百果园仅B轮融资金额已达15亿元。可见,投资机构对该公司青睐有加。

百果园将融入的资金用于不断并购发展壮大公司规模,先后于2016年12月并购水果电商“一米鲜”;2017年6月并购重庆水果龙头企业超奇;同年11月与北京最大水果连锁超市“果多美”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从百果园的并购标的看,该公司的战略重心始终锁定在水果领域,业务结构略显单一。这也为百果园后续的发展埋下隐患。

2016年,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公开表示,公司计划在2020年全国范围内的门店数量扩张至1万家,年销售额达400亿元。然而,2020年已过,余惠勇的“万店计划”完成度却不及50%。据百果园披露的数据,2020年底,该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门店数量在4600家左右,营业收入约为125亿元,与当初的400亿元目标相差甚远。

从百果园近年的门店扩张速度可以看出,该公司线下发展规模恐已到达拐点。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百果园门店净增890家左右;2020年门店净增数量约120家,仅为上年的1/8。可见,百果园的开店速度在2020年呈断崖式下滑。

根据百果园方面透露,2021年新开的三、四线城市区域门店在总体新店数的占比约为30%,而2022年的计划则提升至40%。可见百果园或许面临与海底捞(00862.HK)一样的难题——一、二线市场渐趋饱满,不得不往三、四线城市拓展,而三、四线消费力又较弱,新增门店能否盈利存疑。

值得一提的是,天图投资首席投资官冯卫东曾公开表示,投资百果园就是要帮助百果园向外扩张,迅速占领市场,并称预计将在3至5年内助力百果园上市。2020年6月1日,百果园终于将上市计划提上日程,向证监会提交境外上市申请材料。然而,距离证监会批准百果园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的文件公布两个月后,该公司又选择在深交所创业板启动IPO计划。目前看来,或许其港股IPO的进程会快一些。

在时代商学院看来,百果园业务结构较为单一,仅专注于水果零售赛道,虽然在外部资本的助力下,短期内其市场版图迅速扩张。但相对于传统农贸市场而言,百果园的水果价格略高,消费者接受程度较低。同时,对比生鲜产品,水果目前仍处于低频消费领域,百果园近年扩张速度急剧放缓,长期发展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再加上外部资本欲回笼资金的施压,该公司急欲上市融资,因此同时在A股及港股开启IPO动作。

布局新业务寻求机遇,或加剧资金短缺窘境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线上消费习惯的养成,以及移动支付体系的成熟,生鲜线上零售迎来历史发展新机遇。据艾瑞咨询数据,2019年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为2796亿元,年增长率达36.7%。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得生鲜产品的线上消费渗透率大幅提升。据国家商务部数据,疫情期间,生鲜电商、社区团购对人群渗透率分别为33.1%、11.9%(疫情前的渗透率分别为15.5%、2%)。

另据凯度咨询数据,疫情期间消费者的生鲜线上尝试率增加57%,并在2020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均有过半的留存率(53%)。可见,疫情催生出一大批线上生鲜消费者,且较高的留存率为生鲜线上零售的客户体量提供保障。

专注于单一水果零售的百果园,规模扩展瓶颈待解。在洞察到生鲜领域的红利后,百果园尝试向该领域扩充,以期为业绩增长打开一扇新的大门。2019年,百果园推出线上平台“百果心享”,开始在该APP和小程序上贩卖起鸡蛋和蔬菜等生鲜产品。

目前,生鲜电商模式主要分为垂直电商平台模式、社区生鲜店模式、到家+到店模式、前置仓模式、社区团购模式等。百果园的经营模式主要为到家+到店模式,即线上+线下模式,线下连锁实体店满足线下选购、体验等需求;线上为消费者提供下单入口,并统一由门店进行分拣、配送服务。2020年,该公司又尝试进军社区团购,企图打开线上渠道。

相对其他电商而言,生鲜电商品类层级更复杂,运输及储存条件更严苛。不管采用何种模式运营,只有拥有较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花费较低渠道、履约成本,才能具备更高的竞争壁垒,在竞争中胜出。

显然,由传统线下模式转型至线上+线下模式的百果园,此时需要大量资金以完善供应链的建设及管理优化。而互联网巨头如阿里巴巴(BABA.N)、京东(JD.O)、美团(03690.HK)等旗下的电商平台,客户群体覆盖广、消费者无需下载其他的APP,在原有APP或小程序上即可下单,凭借先天的互联网规模优势在生鲜电商领域迅速脱颖而出。

此外,巨头们还依托资本优势,不断推出补贴、打折等优惠活动吸引众多消费者,同时也对百果园这样的新进入者形成一定的打压。

时代商学院认为,百果园现有品类主要聚焦在水果领域,蔬菜品类覆盖较少且体量较低,而巨头旗下的生鲜电商们除上述产品外,还提供豆浆、等早餐及各类冰鲜食物加工产品。相比之下,百果园品类选择性较少,布局生鲜电商后的业绩增长尚缺乏想象空间。

另外,百果园虽布局线上渠道意图打开市场,但供应链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后盾,百果园作为新进入者,较难与互联网巨头们抗衡。同时,线上渠道建设也会造成可用资金分流,或进一步制约百果园线下扩张的步伐,使得线下、线上的市场份额不断被其他竞对蚕食,陷入资金匮乏的恶性循环中。

(全文3044字)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