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促进水利建设,水利建设带动百业兴盛

鹰眼牛股说 2020-10-26 21:53

摘要

由于受到强降雨影响,多地出现洪涝灾害,对人民群众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影响。7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围绕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保护修复等,研究了今年及后续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安排,要求抓紧推进建设,促进扩大有效投资,增强防御水旱灾害能力。

投资看点:

1) 水利建设有利于国家引导,调节洪涝灾害,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水利建设既是国家发展经济,调控和促进就业的工程,也是国家预防水旱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今年六七月以来,由于受冷锋和暖锋推迟而造成的降雨量,达到了近十年前所未有的高度,造成了大范围的洪涝灾害,其中以江西,湖南,安徽最严重。对国家财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财政部投入专项资金进行水灾的防治和建设。水利项目是国家“稳投资”的重要抓手之一。水利建设与铁路、棚改一样,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支持领域,是政府财政资金的重点投向之一。2020年共下达水利发展资金 556.80 亿元,已分配到全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目前为止,国家发改委已经累计下达 2020 年度重大水利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 528 亿元。

2) 水利基建带动百业兴盛。水灾过后,百业待兴,一方面人们的衣食住行需要安置和重建,生产生活需要恢复。另一方面,人们还要进行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修复等一般情况下,洪水过后会迎来短期的基建提速,逆周期现象。例如水泥,建材 ,农产品, 工程机械 ,疫病的防治与消毒等行业都会迎来一波机遇。洪水影响趋弱,灾后投资短期提速。1998年至今,我国发生6次较为严重的洪涝灾情,受益于水利建设的完善,灾情整体影响减弱(2016年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人口较1998年下降58%/45%)。同时灾后投资短期提速,水利投资同比增速在灾后约一年后有一定提升,较同期基建明显趋强;积压需求释放叠加灾后重建需求,导致受灾区域建安投资在灾后3-6月间亦有所提速。

3) 政府‘大控’,引导民间‘小控’,带动全方位防治。在洪涝预防和水利建设上,国家一般都是宏观控制,引导民间的人力物力财力向某一项工程或某一个受灾的地域聚集。最大限度的发挥人财物应有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防洪减灾的过程中,科学技术伴随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建立先进的汛期防水预警系统;建立完善配套通讯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政府性投资水利建设是主要资金来源,相比而言债券融资金额会有显著增加;一般防洪及水资源工程为重点投资方向,而完成投资以地方、小型和新建项目为主。此外,2019 年水利投资再创新高,但水利建设仍有一定资金缺口。

综上所述数据信息显示:

1)洪水影响趋弱,灾后投资短期提速。水利投资同比增速在灾后约一年后有一定提升,较同期基建明显趋强

2)水利项目是国家“稳投资”的重要抓手之一。水利建设与铁路、棚改一样,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支持领域,是政府财政资金的重点投向之一,是水利建设是主要资金来源,相比而言债券融资金额会有显著增加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