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积极布局长三角,硕果累累!

木子资讯 2021-09-07 23:50

在全球形势风云变幻的当下,哪里仍是强韧生长的经济热土?要回答这个问题,必定绕不开我国一个区域——长三角。

这里位于长江中下游,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吹拂下,它以全国1/26的面积、创造了约1/4的经济总量。这里汇集了全国顶尖的人才、先进的产业,凭借强大的经济增长活力,与北美五大湖城市群、英伦城市群等并列为国际公认的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2019年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一年多的冲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进入新的加速期。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这片肥沃的热土迎来百舸争流的新时代。

变革之际,要实现产业升级发展,需要行业龙头的参与,更离不开区域配套的支持。作为全球500强企业,绿地集团紧紧围绕重点区域、领域,以前瞻性的眼光进行资产布局,主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从区域龙头上海、到数字经济高地浙江、后起“新秀”安徽,绿地布局商办产品的脚步遍布长三角各地。黄金地段、顶级配套、全生态赋能......项目所在之处,均占位城市中心或新中芯,以地标建筑为引擎,塑造城市封面,积极引领产业发展创新。

上海静安-柒彩里(实景图)

当时代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背后也是空前激烈的竞争,能否以精准的战略眼光择定优势赛道,在资源最活跃的高地进行布局,关乎企业战事的成败。而绿地将始终积极进取、顺势而为,以硬核资产为企业赋能,与城市共呼吸,与时代同频共振、向前发展。

择址全球区域经济高地

中国要打造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长江三角洲,将是那块极为重要的拼图。

自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这片广袤的土地正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源涌入。数据显示,长三角在全国产业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已形成7个万亿级、3个5000亿级产业集群。

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许多前沿产业落地于此,并发展出成熟的产业链联盟。据统计,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达491家,其中长三角地区就有223家,占比45.4%。从新能源汽车风向标特斯拉,到国产新能源汽车蔚来等,诸多龙头在此展开布局。

除此之外,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绿色化工、纺织服装、智能家电等领域,也在国家级新兴产业基地战略下,迎来新风口。

长三角何以成为“金三角”,吸金密码在哪里?“经济基本面发达、制造业能极高、产业基础雄厚、市场和人才资源广阔,是其吸金无数的重要原因。”业内人士称,企业倾向于涌向产业集群地,一方面可快速对接有效资源,同时可通过积极竞争,提升自身创新力。

除了企业对产业高地的追逐,投资型自用买家对大宗物业的热情也日渐高涨。来自CBRE的报告显示,上半年上海投资市场持续复苏,共录得29笔大宗交易,交易量稳居全国第一,成交总额达459.3亿元,同比增长16%,办公和物流投资物业是成交主力军。

期内,自用买家特别是TMT、金融机构纷纷在沪购置总部楼宇,成为上半年投资市场持续复苏的基石。同时,受“十四五”规划影响,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叠加国家对新基建的支持,数据中心和物流仓储等受到热捧,上海数据中心成交金额不断刷新。

“未来,预计投资者将更倾向于收购一线城市有现金流的商办类项目,以降低租赁风险。”戴德梁行大中华区资本市场部总裁叶国平认为。与此同时,随着科技、医药研发类产业园受到投资者欢迎,上海张江、漕河泾、金桥等主要产业园成交或将活跃。

南京南站-城际空间站(效果图)

硬核资产为企业赋能

长三角一体化,需要企业与资本的参与,更需要基础设施的综合赋能。

8月26日,绿地虹桥数智港与武汉大学举行线上签约和“武汉大学绿地(上海)数字经济创新中心”授牌仪式,双方将以绿地虹桥数智港为载体,在成果转化、企业资源落地和产业化合作等方面形成合作,打造“武汉大学绿地(上海)数字经济创新中心”。

这只是绿地紧跟国家战略发展的缩影。作为世界五百强企业,绿地集团坚持着眼时代战略性机遇,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以房地产、基建为主业,消费、金融、健康、科创等产业协同发展”的多元经营格局,打造出集超高层、国际会展中心、现代产业园等产品分类。

得益于坚持高起点布局长三角,绿地在多地手握丰富的优质核心资产。如今,在长三角新一轮发展动能之下,这些资产正成为企业孵化、成长、进阶的摇篮之地。

以上海绿地虹桥数智港项目为例,作为绿地重点打造的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区,其占据虹桥国际枢纽和青浦新城战略区域核心位置,承载上海市西软件园科创发展潜力,已先后与华为、阿里云等科技企业签约。企业择址于此,可分享长三角一体化、大虹桥国际枢纽等双重利好。

上海大虹桥-绿地虹桥数智港(效果图)

再看上海张江绿地华创中心,这里是张江总部园唯一可售商办项目。张江,被称为“中国硅谷”,目前已经集聚了10万家科技创新企业。在张江总部园,企业不仅可享受优越的交通条件、天然的生态配套,更可申请国家专项税收优惠政策,这对新型科创企业来说,极具吸引力。

政策扶持之外,张江的营商环境也较为友好。在这里,企业办事只需填写一张表,其余可全部交由当地行政中心后台处理,事项审批效率大大提高。在这种环境及服务下,成长中的企业可减少许多行政手续上的“负担”,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自身业务发展中。

上海张江-绿地华创中心(效果图)

归根而言,绿地为各类企业搭建起了一个发展平台,不仅可提供招商引资、市场推介、创业指导、人才招聘等一站式服务,同时园区内签约企业可进行资源打通,深度赋能独角兽企业孵化,打造数字信息、生物医药、在线经济等各类新兴产业的资源、人才新高地。

对投资型买家而言,资产能否保持升值,也是影响其入手的核心因素。而绿地集团在打造商办产品时,均坚持“中心标准”,在城市的核心及潜力区域布局。这也决定了,绿地旗下的商办产品,均具备黄金地段、顶级配套、全生态赋能等不可复制的价值与优势。

以南京绿地紫金中心为例,该项目位于南京最瞩目、资源最为聚集的鼓楼,这里将以商务商贸、科技创新、文旅体验为主攻方向,打造南京主城重要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宁波绿地中心同样位于城市发展中轴线,是宁波“三江六岸”和“两江北岸”开发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荣获美国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LEED)金级认证。得益于配套、交通等多重优势,上述项目市场价值持续上涨。

南京鼓楼-紫金中心(效果图)宁波三江口-绿地中心(实景图)

除此之外,绿地华家池商务中心、绿地虹桥科技园、绿地柒彩里、南京绿地城际空间站、合肥绿地中央广场、合肥绿地中心等商办项目,均凭借顶级的资源配套、精准的产业定位、多元的生态赋能,综合价值日益凸显,成为企业进入长三角、高起点布局的优质选择。

合肥中央CBD-绿地中心(效果图)合肥南站-绿地中央广场(效果图)

助力长三角产业转型升级

自《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以来,长三角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脚步不断加快,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四大重点产业链联盟正式成立。不过,要想充分参与世界竞争,还需充分整合资源,合力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一直以来,绿地在进行资产布局时,不仅致力于为企业赋能,同时不忘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发挥绿地的综合产业优势,打造区域产业发展生态体系。

在长三角“龙头之地”上海,绿地助力产业升级的步伐尤为紧密。比如在绿地虹桥科技园,绿地可发挥其高含金量的科创体系优势,引入各类高科技创新性企业进驻,把绿地虹桥科技园项目打造成为集科技研发、创新创业于一体的科技新城和区域性创新创业活力中心。

上海虹桥商务区-绿地虹桥科技园(效果图)

不仅如此,园区还将助力“大虹桥”及长三角现代化城市建设,以科创力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北虹桥板块产业发展迅速,正围绕电子科技、研发、制造、能源、汽车等领域深度布局。而绿地搭建的科创平台,将助力北虹桥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加速板块产业升级。

绿地星弘项目则位于上海金融高地——陆家嘴金融城内,后者入驻了6000余家中外金融机构,其中有901家持牌金融机构,可谓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一流金融城。而绿地星弘项目,可与北外滩、金桥、张江副中心实现联动,以金融力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向更高质量发展。

上海陆家嘴-绿地星弘(实景图)

在“数字之省”浙江,绿地同样承担起产业升级的助推者角色。数据显示,浙江省会杭州集聚了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电子商务网站,2014~2018年当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50%左右。

杭州武林-绿地商业中心(效果图)

按官方规划,浙江要整合提升一批集聚发展平台,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对外开放重要枢纽和绿色发展新标杆。时代需要下,绿地华家池商务中心价值凸显,因坐拥绝版稀缺地段,汇聚城市顶级资源,可在金融业、商贸文旅等领域为城市发展提供动能。

“后起之秀”合肥发展势头同样强韧。近年来,合肥落地了一大批先进制造业项目,涵盖液晶面板、存储芯片、新能源汽车、晶圆制造等。在这片热土上,合肥绿地中央广场、合肥绿地中心均凭借区位和项目的稀缺性,成为城市名片,未来将在科技服务、信息技术、智能汽车等领域聚力资源、筑造标杆。

时代暗潮涌动,绿地作为房地产、基建、金融、消费等多元产业并行的大型集团,将坚持谋定而后动,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机遇,与国家战略共生共荣。绿地前瞻性布局的各类资产,也将成为企业发展腾飞的优质温床,成为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健力量。

相关证券:
  • 绿地控股(600606)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