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货币帝国——金本位时代的终结

华哥投资笔记_123博弈 2021-03-19 13:48

接着昨天的话题继续聊。实物本位(以物换物)的交易效率非常低下,是不利于社会的快速发展的。我们知道这个问题,历史上的人则切身的体会这样的问题。还是那句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北宋初年,1000个铜钱大约重25斤,买1匹绢需要100斤左右的铜钱。流通很不方便,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命名为交子(就是后来的银票),代替铜钱流通。据说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

但此时银票还未作为一种货币使用,而是作为一种存取凭据。之后,很多商人成立银票铺,并在各地设分铺,由于银票存取方便,商人便使用银票进行大额交易,银票开始初步具备货币性质。

后续中国银票的发展就不值一提了,没有锚定工具,不规范,贬值快。

二、黄金本位制

开始以黄金为锚发行纸币的是英国。

1717年牛顿(就是万有引力的牛顿)在担任英国铸币局局长期间将每盎司(28.35g)黄金的价格固定在3英镑17先令10.5便士。也就是说,英镑的发行以黄金为锚,英国的黄金储备每增加1盎司,铸币局就可以印发3英镑17先令10.5便士。

1702年的英镑纸币

1850年面值50英镑假币

这里面有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值得思考:为什么是英国,以及后来为什么是美国?

我是这么理解的:科技世界先进(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国内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经济快速发展,军事实力大幅增强,国际政治影响力增加。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纺织厂

至于为什么是瓦特而不是孔子发明了蒸汽机,我觉得是历史的偶然和历史的必然。不去做那么深的假设了。

为什么英镑逐渐成为了世界货币?想象这样的场景,英国的邻居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看到英国蒸汽机挺好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于是找到两国派使者想要去买英国生产的蒸汽机,或者蒸汽驱动的纺织机。

但英国商人说了,要买可以,但只接受英镑作为支付手段。德意志和奥匈帝国的使者急了,说自己只带着黄金来的,没有英镑怎么办?商人讲,拿着黄金去镇上的银行去换。

随着这些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开始实行金币本位货币制度,如当时的经济强国英国、美国、德国、荷兰、一些北欧国家和拉丁货币联盟(由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和瑞士组成),金本位制度在当时主要的经济体也就确立了起来。

到19世纪中后期,金币本位制已经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采用,它已具有国际性。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英镑为中心,以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金本位成为主流的货币制度后,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完全原则般地执行这一制度。所有的事,都有例外,金本位货币制度也一样。在1803年-1815年英国拿破仑战争期间,以及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都曾经停止黄金与纸币的兑换。

我们常常想自己要是能印钱就好了,虽然我们没有这样的能力,但国家机器是可以的。而战争是所有消费里面最高但收益有可能是最低的事情。当然战争所需要钱的数目也是极其庞大的。

纵观历史,国家发生战争的时候基本都会印钱或者发行债券(美国队长刚成为超人类的时候干的是给国战争家募资的勾当),这样才能从民间采购行军所需要的物资(国内的贸易,比强抢好听一些),钱多物资少,大幅通货膨胀在所难免;

另外,战争期间,战争国怕是要从国外采购物资和武器(国际贸易,要花大钱的)。如果英国和法国打仗,怕是最高兴的可能是美国,因为这两个国家都会采购自己的武器和物资,并且迫切地需要,谁给钱多就卖谁。

但英国想从美国买武器的话,要么支付美元,要么支付黄金。

打仗的结果是国内通货膨胀,以及有大量的黄金外流(由战争国家向资源国流动)。对于战争国家政府来说,拿什么兑换黄金?

黄金本位从诞生196年后,到1913年,英、法、美、德、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2/3,绝大部分黄金为少数强国所占有,这个时候国际上公认的货币怕也只有这几个强国的货币,其他国家货币制度的基础则被大大削弱。

黄金本位期间,虽然英镑的国际地位非常高,但并不是国际唯一的外汇储备,这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有区别的。

然后,一战爆发,黄金本位走向死亡。一战的起因过程,趣味性很强,有点像小孩子打架,乱抡王八拳。但一战的结果的确惨烈,是人间悲剧。几个极权领导人几句话,全世界则陷入火海。

因为我自己的历史比较差,可能有很多朋友历史也不咋地,以下内容作为科普,历史好的可以略过。

1914年6月28塞尔维亚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黑手社”的波斯尼亚青年学生)枪杀。一个月后,也就是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PS:参考萨拉热窝事件

奥匈帝国战争公债海报

而塞尔维亚是沙俄的在巴尔干半岛上的代理人,两国关系密切。巴尔干半岛也被沙俄视为势力范围,因为沙俄一半的货物运输都需要经过黑海,因此沙俄认为自己必须控制住巴尔干半岛进而最终控制君士坦丁堡。所以这次奥匈帝国扬言要打塞尔维亚,沙俄必须要挺身支持,不然巴尔干半岛就会被奥匈控制,这就变成了沙俄与奥匈的冲突。

德国由于之前的外交失误此时在欧洲大陆上只有奥匈帝国这么一个盟友,因此这次要是不支持奥匈,他就彻底没有一个盟友了,这在当时奉行传统”势均“外交的欧洲非常危险,所以这次奥匈要打塞尔维亚德国不得不支持。此时又变成了德国、奥匈、俄国的冲突了。

法国总理普恩加莱以及很多民众由于1871年普法战争输掉了阿尔萨斯和洛林非常仇视德国,因此在他任上积极与俄国联手想要打击德国,所以此次事件给了好战的普恩加莱一个充分的理由。沙俄害怕德国支持奥匈,而此时法国在背后支持俄国,因此又变成了德国、奥匈、俄国、法国的冲突了。

之前英国由于殖民地太过广大,面临自己无法保卫自己的殖民地的窘境,特别是害怕俄国通过渗透波斯、阿富汗等地区进而威胁大英帝国的明珠——印度,因此权衡利弊之后决定与俄国结盟。

而且奉行大陆均势政策的英国害怕德国奥匈与法国俄国打起来后德国最终会赢,从而称霸欧洲大陆,因此最终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支持法国。此时最终变成德国、奥匈、俄国、法国、英国的冲突了。

意大利此时待价而沽,看谁出价最高就加入谁,因此最终禁不住协约国的诱惑加入了协约国。值得一提的是把意大利视作强权只是外交上的客套话。

总之一系列的动机、犹豫、诱惑、选择后,形成了:

同盟国阵营: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

协约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

一战世界格局

共计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有6500万人参战,3000多万死伤。奥匈帝国不复存在,奥斯曼帝国宣布解体,德意志帝国灭亡。

战争期间,一些国家为了准备战争,政府支出急剧增加,大量发行银行券,于是银行券兑换黄金越来越困难,这就破坏了黄金与纸币自由兑换的原则。

另外战争引发经济危机,使得商品输出减少,资金外逃严重,引起黄金大量外流;各国纷纷限制黄金流动,黄金不能在各国间自由转移。

维持金币本位制的必要条件(黄金与货币兑换,国家的央行有足够的黄金储备)逐步遭到破坏,各国实行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汇价波动剧烈,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已不复存在。国际金币本位制宣告结束。

点关注,不迷路,咱们以后接着聊!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