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小麦高产纪录,都是“赔着钱”搞出来的

洋娃娃0323 2022-06-11 23:59

$农发种业(SH600313)$  小麦高产纪录,主要有两个目标:  一是正规科研单位的“科技攻关”项目,  二是私人种业公司“为了卖种子”的炒作。  只有这样【亩成穗多】才是普通农民高产稳产的基础  暂且不去评论【多么高产才算真正的高产】,单单从小麦的需肥规律这一方面讲:任何一个小麦品种,任何一个高产纪录,都脱离不了的“氮磷钾的用量巨大”。  因为,没有足够的氮磷钾吸收,任何作物,都是形成不了产量的。  下图,是某位农业专家,在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时的截图:他的试验田一亩地多花费1000多元钱,是赔本的。  再借用春玉米亩产3326斤的最高产纪录的公开数据,见下图:  为了玉米的亩产3000斤以上,施肥8次,再浇水12次,这是普通农民能做到的吗?  好,咱们再回到小麦的高产记录上来:  每生产1000斤小麦籽粒,需要26斤纯氮,10斤纯磷,23斤纯钾;如果目标1500斤产量的话,以上的用肥量至少增加1倍【100斤尿素 100斤磷酸二铵 80斤氯化钾,而且还需要大量的农家肥,喷施多次的微量元素......】——因为,随着追求产量的过高,肥料报酬率递减的,见下图:  一些私人的种业公司,为了展示某个小麦品种,“原地挖坑1米”一亩投入8000元创建高产  一些私人的种业公司,为了“推销某个小麦”品种,究竟多疯狂?——他们在试验田挖坑1米深,再用大量的农家肥和化肥回填,折合一亩投入8000多元啊。而且,这家公司的口齿不清的老板拖着病体从河北到河南,到处忽悠(因为,他“太缺钱了”——他连朋友的1万2万也要诈骗)。这样的人,这样人的品种,谁信“谁就上当了”。  所以说,任何一个小麦品种的“高产纪录”的实际意义,远远低于审定公告中的“亩产构成”  高产纪录,需要大量施肥,多浇水和多打药,才有可能实现。  但是,审定公告中的“亩产构成”却是几年时间几十个实验点的平均数据——实际意义,远远强过了高产纪录。  比如:在2021年最新审定的小麦品种中,“亩产构成”超过700公斤的品种,适合山东省和河北中南部种植的,只有这4个:“泰科麦36”、“衡麦29”、“中麦6032”和“马兰1号”。  请注意:真正好的小麦品种,都是正规科研单位培育的(正规的农科院,正规的农业大学等科学院校)。  以上的4个真正好的小麦品种——“泰科麦36”、“衡麦29”、“中麦6032”和“马兰1号”,这4个品种,在河北中南部,比一般小麦一亩增产10…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