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发行正在急剧缩水!

仓都加满 2021-03-27 20:24

新基金发行正在急剧缩水!

Image

Wind数据可以看到,3月份至今新基金发行份额只有1062亿份,平均一只基金发行份额12.21亿。

这一数据比起1月份的5625亿份(平均发行份额35.83亿),2月份的3022亿份(平均发行份额29.06亿),下滑幅度超过50%。

1月份随处可见的“日光基”、“百亿基金”,而今已难见踪迹。

一个明显的案例是,明星基金经理葛兰的新基金中欧研究精选,3月份限额100亿份发行,但最后只募集了42亿。

这和去年由同一名基金经理发行的中欧阿尔法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在8月17日,中欧阿尔法一天获认购550亿,配售比例14.53%。

去年的8月17日,上证指数3438点。

而现在,上证指数3418点,也就是说,经历了7个月,指数没涨,市场人气却在大幅下行。

这一轮基金发行缩水,和抱团股集中下跌有关,不少明星基金在这波回撤中,控制的不尽人意,很多超过了20%的回撤。

不少基民因为利润被摊薄,或者已经亏损,这些都影响到基金发行市场的人气,而数据显示卸载基金APP的行为增多。

最近网上也有一些基金经理的道歉,因为对公募有一定研究,我在这里说几个个人的观点:

一、从长期看,炒股不如买基金的现象,还是成立的。

中基协数据显示,2005年到去年末,偏股型基金历史年化收益率平均为17.04%。

而一般的散户投资者,炒股是七亏两平一负。

所以,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通过公募参与股市,还是比较理性的。

二、中国股市的特点,是波动比较大,而大众喜欢追涨杀跌,这种行为往往导致亏损。

Image

和美股缓慢上行的节奏不一样,A股的特点是波动大,大起大落。

炒股票,习惯涨不停、不停涨,一路涨上去,但是回撤也特别快。

Image

有的渠道相对来说没有那么专业,还是根据基金经理的短期业绩,比如说一年期,来决定这个基金经理发行的规模。

渠道推广的力度。真的去看长期业绩,去看这个基金经理的投资方法和理念的机构,是比较少的。

这就导致资金过度向网红基金、短期爆发的基金集中,而这些基金募集了钱之后,他们大都会去把原来买的股票再买一遍的,这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是成本最低,最轻松的。

同时最重要的,是这些股票是他们最有信心的标的。

因为过往的成功,会让他们觉得这种投资模式一定是正确的。

他们去买他们原来的重仓股,推动了这些公司的股票的上涨,从而使得他们的业绩更好,获得了更多的资金。

在这样的循环之下,使得这个市场上的新增资金,流向了这个市场上过去一段时间涨得最好的基金经理。形成了一个非常强的一个循环。

这里面还有一些市场知名的基金经理,因为过去业绩好,成为公众人物,他们随便买一个股票,或调研一个公司,都会吸引跟风盘。

然后他的同事可能觉得,这位明星基金经理做的比较好,他就来抄你的股票,就是这样形成了同公司的抱团。

而散户,就喜欢买这些知名度高的基金,就我所知道的,大量散户基民在高点买了重仓白酒、医药芯片的基金,在波动中损失较大。

三、公募基金有哪些可以提高的?

经过这一轮波动,我个人觉得,有一些方面,还是可以提高的。

1、同一公司不要过度抱团。

一方面,能被抱团的,大都是好公司,过去涨幅也是不错的。

但是,同一公司、同一基金经理对单一个股的过度抱团,容易将风险过度集中。一旦单只重仓股下跌,因为缺乏有效买盘,净值回撤会比较大。

这次很多明星基金经理回撤超过20%,就是因为上面的原因。

2、提供陪伴价值

围绕市场动态、基金表现、基金经理观点三个方向,基金公司可以和基金持有人做更多的交流。

特别在市场波动大的时候,基金公司需要及时来安抚基民,有时候基民不是因为亏损而烦恼,而是因为缺乏交流渠道,而失去信心。

3、将持有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很多基金公司会说,公司将持有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但如何做到,难度还是非常大。

举例说,今年发了很多ETF,什么光伏、农业、稀土,但是很尴尬的一个现象是,这种单一行业的ETF,因为定位比较窄,只有在市场热点时才好发。

但是热点时候发行,容易建仓在行情的高点,因此一轮波动下来,近期发的很多五花八门的行业ETF都是亏损的。

实际上我一直觉得,新基金发行淡季,给各基金公司提供了难得的休养生息时间,是苦练内功的时候,希望继续提高吧。

免责声明:文章中的行业研究、市场分析和公司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本账号发布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中所提行业或个股,仅是案例所用,不作为买卖的依据,请勿据此操作,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价值判断。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