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定投,真的是个好的方式吗?

巴蜀养基场 2021-03-18 23:45

一、说好的定投不择时,为何推荐定投的时间却是选择的呢?

每当市场快速下跌,市场情绪低落,大盘点位在3400、3300。。。2000多点时,有关一种投资方式的推荐就开始持续刷屏。这种投资方式就是“定投”。


在《投资需要的是应对,而不是预测》中,我们分享了有关定投的流传盛广的五句话:

(1) 开始点位不重要,重要的是开始(不择时);

(2) 回撤不可怕,可怕的是撤回(不要断供,止盈不止损);

(3) 结束不重要,结束的点位很重要(止盈的策略选择);

(4) 及时兑现利润,但别真正离场(结束一份定投也是一份新定投的开始);

(5) 定投不错,优选标的更佳!(策略好,标的选择锦上添花)。


第一句就说了,“定投不择时”的概念,即开始定投的时点不重要,不管是3400点,还是4000点,5000点,甚至6000点,都是可以做定投的。既然说好的“定投不择时”,那为什么推荐定投的时间却是选择的呢?

“因为这个时候不推定投,推荐一次性买入客户更不愿意接受啊。而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大家都一次性买入了,谁还推荐定投呢?”嗯,你知道这叫什么吗?在选择主动管理型基金时,我们最害怕的就是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漂移,持续追热点,没有自己的投资逻辑。而在财富管理端,这也叫理财经理或基金大V们的风格漂移。

定投也只是我们的一种“销售”策略罢了,而不是投资方式啊。

但,我也见过不管牛熊交替,十年如一日,踏踏实实,本本分分,认认真真的推荐定投的从业者。之前,我们巴蜀养基场出过一本书《基金定投的非传统营销》,里面有一篇文章是民生加银的任春龙任总写的,我记得他在里面写了很多在服务银行渠道的过程中,一些银行人自己坚持做定投并且收获时间的玫瑰的故事,而他本人所倡导和践行的“读书、跑步、定投”,也让我看到了如同电影《冈仁波齐》中的信念的力量。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叹,投资者不够理性,情绪波动,不听“招呼”。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我们平时在提定投也好,资产配置也罢,不是以定投/资产配置之名行销售之实,而是以销售之名行定投/资产配置之实,路遥知马力,时间长了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二、现在定投,真的是个好的方式吗?

回到题目中的那个问题,现在定投,真的是个好的方式吗?

我觉得是,又也不是。

1、现在定投,是个好方式;

为什么现在定投是个好的方式呢?

因为现在定投给了普通投资者左侧交易参与市场的机会。


所谓的左侧交易,是指在市场趋势尚未形成或即将形成的前期就介入,提前布局,此时市场还处于下跌的态势当中,在下跌和亏损面前人们容易恐慌和焦虑,从而很难真正说服自己去手动买入,而定投在这个时候的优点就展露出来了,“自动扣款”,“简易量化模型”,自动扣款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人性弱点,“简易量化模型”则是它做到了“跌的越深,买入的基金份额越多;涨的越多,买入的基金份额越少”,从而一改之前的“追涨杀跌”为“追跌杀涨”。


但是,但是,从市场下跌,大家刷屏的推荐定投应该已经有感觉了。这个时候推荐投资者做定投,投资者真的愿意行动吗?有多少投资者是现在听了推荐从而开启了一份定投的呢?还是那句话,“销售的功夫在诗外”(不要风格漂移),把功夫花在日常工作的每分每秒,才能让定投在该发挥功效的时候真正的发挥价值。

2、现在定投,又不是个好方式;

为什么现在定投,又不是一种好的方式呢?因为现在用定投的方式来做权益类产品的投资,哪怕是用大额定投或智能定投的方式来进行,也是一种对投资机会的大大的“浪费”。特别是对于有大量的空闲资金可以加仓或再投资的人来说,现在推荐投资者做定投,其实还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对投资者情绪的迎合,而不是引导。

我们习惯在市场4000点,4500点,5000点的时候一笔买入权益类产品,而在市场3000点以下的时候选择定投,这其实依然是一种“倒三角式”的投资方式(市场低点时买的少,高点时买的多)。这是不对的,真正的能够提升投资者赚钱体验的投资方式应该是“正三角式”的方式,3000点多点的时候大比例买入(定投的同时再进行手动的单笔或多笔有纪律的分批购买),而等到市场4000点,4500点,5000点的时候,以定投的方式进行参与。

所以,我更愿意将定投看作是一种常态化的工具,它绝不是我们在市场情绪低迷之时才祭出的一颗灵丹妙药。

而关于定投另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既然定投不择时,随时可开始,那不同的开始对应的定投的结束时点要不要选择,要不要不一样呢?

三、现在定投,何时终止?

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达成的共识是,定投一定不是一种可以一直投下去的策略,如果一直投下去,定投也就失去了其平滑风险的作用(后期每一份定投在总定投金额的投资占比越来越低),所以在开启一份定投的同时就要想清楚,什么时候退出更合适。


基金定投退出策略一般有三种,分别是目标止盈法,时间退出法和市场退出法

目标止盈法是根据设定的具体定投目标,达到就赎回。比如1210策略,指的是定投12个月以上,年化收益率达到10%就止盈。

时间退出法,是完全将一笔定投当成强制储蓄,用以安排计划好的旅游经费、小孩培训费、学费等等。比如年初定投,年尾赎回;现在定投,两年后赎回等等(很多机构为客户回撤了旗下拳头产品年初定投,年尾赎回的年化收益率,用以佐证这种方法也是不错的)。

市场退出法,是不轻易设止盈线,一直定投到市场单边上涨,有明显的牛市信号,并且在牛市的某个阶段进行退出。

那以上三种止盈方法,现在定投,更适用哪一种呢?

我在前面说的很清楚,现在定投的最大的好处就是给了普通投资者左侧参与市场的机会。即在市场上涨趋势尚未形成之时,通过定投的方式积累便宜的筹码。此时如果用目标止盈法,比如使用1210策略,定投一年以上,年化达到10%就止盈,可能的“弊端”是积累的筹码还不够多,整体绝对收益也不够高,无法摆脱定投在客户心目中永远只是一个小工具的印象。

时间退出法,显然并不是主流的退出策略,在客户多份定投中,可能有些定投可以根据用途这样设定,但是大多数定投的退出还是要遵循“定投不择时,止盈不止跌”。

所以,我所推崇的,在目前时点的定投,更(最)好的退出策略是第三种,等到牛市到来的市场退出法如果大家认同周期,明白牛熊自有交替,就会知道这种方法唯一不确定的就是时间,换言之就是这种策略可能会让定投的时间很长,而这恰恰是这种市场退出法的优点,因为这样才会让我们积累的筹码更多,而“现在定投,牛市退出”形成的“对号”式的曲线也才能让我们的定投收益率更高,从而能让我们通过定投赚取更多的钱。

但是,如何判断牛市信号和在牛市的哪个阶段来结束这份定投才更具有可操作性呢?

判断小牛市是很难的,但是大牛市的情绪指标还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当市场一个月就要上涨30%-40%,且形成趋势性上涨;周边参与的投资者,客户越来越多;从来不炒股、不买基金的亲戚、朋友也大量的开始联系想让我们为其推荐股票或基金;市场点位也已离这轮底部至少是翻倍的整体涨势等等,我们都可以判断出这是一波大牛市已经到来了。

但是,在牛市的哪个阶段结束一份定投呢?结束的早了,白白浪费了机会,结束的晚了,行情来的越快去的也快,又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关于这点,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在“牛市末尾”做为你此次定投结束的标志。

而如何判断牛市末尾呢?这里要用到技术性熊市的指标,技术性熊市是指股指从最近的高点下跌超过20%,从技术上确立熊市成立。技术性熊市是市场在持续上涨之后出现的一个回潮。即我们是无法预判市场何时见顶的,但市场从最高点往下回落的过程我们是可以感知的,所以终结一份定投的时点可以是技术性熊市出现的时候,即市场从最高点下跌20%时,果断结束。这样做虽然不能结束在牛市最高点,但已经是我们能够吃到的甘蔗最甜的那一节,最终的绝对收益和收益率都会是异常惊人的。


这个收益率会有多高呢?举个例子,以我首次开始定投的时间2012年3月12日(彼时上证综指为2434.86点)做为这个例子的起点,以最近的2015年牛市到技术性熊市即从最高点5178点下跌20%到4143点为结束定投的时点,也就是2015年6月26日,以我们日常定投最习惯使用的指数之一中证500指数做为投资标的,选择鹏华中证500指数基金160616做为跟踪,每月定投1万元,每月定投一次,最终共投资40个月,共计投入本金40万元,期末资产变成109.45万,总体绝对收益率173.62%,相较于一次性投资的期初投入40万,利用定投的方式相当于等期等额支付,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如果用内部收益率(IRR)来计算定投的“真实收益率”,其几近是翻倍的。

总结一下,如果现在定投,“左侧起步,牛市终结”是定投更好的一种开始与结束方式。

最后,再简单说下结束了之后怎么办。在牛市右侧结束一份定投之后,接下来怎么办呢?正确的做法是,再重新开启一份新的定投,此时的定投没有存量,只有增量;没有负担,只有未来。而在牛市右侧开始的定投的结束方式就不再是市场结束法,而要采取目标止盈法(比如1210策略)了,这样我们的整体获利体验才会最佳

相关证券:
  • 上证指数(000001)
  • 创业板(395004)
  • 深证成指(399001)
  • 易方达中小盘混合(110011)
  • 诺安成长混合(320007)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