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大吉!2023,现在还能买股票型基金吗?

巴蜀养基场 2023-01-30 07:56

现在还能买房吗?现在还能买股票型基金吗?

其实这两个问题最终通向了一个完全一致的答案,这个答案就是知道的和实际做的完全不一样

当然,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其实还是有差异。


现在还能买房吗?知道的和做到的不一致,并不是知道却做不到,而是在理性决策之外还有更多的现实考量,是个取舍后的结果。


而现在还能买股票型基金吗?却更多是知行很难合一的人性中的恐惧与贪婪的弱点导致。


之所以思考这个问题,源于最近发生的两个事情。


一个是在2022年,我和我的朋友都在成都各添置了一份房产,按照纯理性的说法,现在一是房住不炒,二是房产税行在路上,三是我们本身对资本市场就更加熟悉,趋势和逻辑也都更加清晰,此时花那么大的资金去买房貌似并不可取,但实际上就是我们,这种整天浸润在咨询环境中的被很多人称作老师的人还是买了。

为什么呢?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微观个体和宏大叙事之间,天然就存在着不一致,微观个体的决策机制并不是纯理性的,而这种并不是纯理性的决策恰恰可能为TA们带来幸福值更高的结果,所以反而这种决策是更加合理的。是的,这种所谓的非理性的决策可能恰恰是“理性”的,即TA们追求的可能既不是主流经济学所说的效用最大化,也不是行为经济学所说的行为偏差,TA们可能不是种偏差,而是基于幸福感或其他个人感知更重要的指标所做出的合理决策。


还是以房子为例,为什么我们会这么选呢?首先说我,因为我有两个孩子,慢慢地孩子渐渐长大,确实需要更大的房子,同时我老婆对这一需求非常强烈,我也非常尊重她的想法和意见,加之孩子目前所上的学校我们也比较喜欢,所以最终就决定了买改善型住房并且在现有房子附近购买成为了我们的一个非常清晰且家庭决策中权重很重且靠前的想法,哪怕可能会面临一些机会成本,也会做出这些决策。

同样的,说回我的朋友,他也是,之所以他要买房,非常核心的原因还是因为孩子上学,新买的学区房可以给他爱人非常强的安全感,而孩子的教育是她们家庭特别是他爱人极其看重的问题,而如果能在解决学区问题的同时再改善居住体验,就更好了。所以,看到这样的机会时,他也就下手了。

他和我在做出这一决策时,都很快,基本都是一两个星期就成交了,确实,没有什么决策是完美的,都是取舍后的结果。


而我在香帅的新书《钱从哪里来4》中,看到了非常有共鸣的一段描述,今年她的书,又重新回归了第一本《钱从哪里来》的水平和真诚,写得很接地气,推荐阅读,其中写房产的章节,写下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就是她家照顾阿姨,攒了50万块钱,去年要请假回家,香帅问她回家干什么,她说她要回家买房,香帅专业的劲顿时上来了,一顿输出,告诉她现在在她们老家县城买房,大概率并不能很好的达成“以房养老”的目的,而且还可能会阴跌,于是她家阿姨问她,那她该怎么办呢?


她该怎么办呢?香帅该给出她什么样的针对性建议呢?中间过程就此略过(见下图),结论是,她最终还是给出了,还是回去买房吧!只是在地段上做些选择。

所以,你看到了,所有的宏大叙事落脚到微观个体时,答案可能并没有那么一致和直接。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换位思考。虽然不完全理性,但却合情合理。


第一个关于房子的事情讲完了,聊聊第二个事情。

这个事情是我的发小一直在日本发展,他是上海外国语学日语的,毕业后进入了如今国内非常知名的一家做集装箱运输的上市公司,进入公司没多久就被排到日本分部,因为他本身是总部的人,外派到分部相当于出长差,所以实际上,他既可以拿到总部的工资,又可以拿到各种补贴,同时日本当地的福利和一些待遇也可以享受,相当于可以拿双份工资,所以日子过得非常不错。

自己的爱人随他一起到了日本。也非常努力,期间也考上了早稻田大学,随后进入了日本一家著名车企,他们在日本东京也买了房,最近刚刚有了宝宝,结果现在面临一个新的选择。

公司决定要做政策调整,所有外派人员要么转为本地员工,要么转派其他地方,要么回到总部(上海)。

几个选择相较于现在,都是帕累托后退。因为几个选择都面临着工资待遇的下降,当然还有其他附带的各种问题,比如回总部也就意味着回国,他已经出去十多年了,再过来其实对国内环境并不熟悉,也意味着一切要重新开始,转派其他地方,只能到东南亚其他国家,从东京到那些地方,吸引力不大。剩下的,就是留在东京,转为本地员工,用他的话说,本地员工和总部员工的待遇还是有巨大差异的,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可能他们真的要过比较普通的日本工薪阶层的生活了。

他该如何选择呢?开启这个话题的问题,是他问我,未来5-10年国内的发展趋势会怎么样?


我们聊了很久,最后决定走向的关键问题出现了,随后我也认识到,原来本身发小其实早就有了答案,他只是想得到更多的信息来让支撑这个答案罢了。


这个关键问题就是,怎么想的?


后来,我才想到在这次对话之前的一个月,其实发小已经找我们聊过对未来国内发展的看法,而我也直接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可能那个时候,他们公司已经在吹风了,他也在做决策,只是还没有给我们说这些前因后果……

你看,看似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考虑的是很多宏大的叙事,其实不管这些宏大叙事是好还是坏,具体如何走向,我们微观个体的选择往往和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啊!

可能只是因为,“你媳妇是怎么想的?”


明白了这些,感性的结论还是这句话,“这些貌似不理性的决策其实才是更合理的选择。”

理性的启发则是,你觉得房子还能买吗?你还会只考虑那些宏大的叙事吗?

#港美股“兔”然大涨,A股稳了#

#“牛市旗手”大反转来了?#

#兔年A股大概率开门红?#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