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基金再启新秀沈佳执掌同一只基金,“回马枪”却遭业绩滑铁卢

壹财信 2023-09-19 07:46

来源:壹财信

作者:苏向前

近年来,由于公募基金经理新人批量涌现,因此常常出现一位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后,公司提拔一位新人继续管理的场景,其中有的人可能抓住机会脱颖而出,但也有不在少数的新人没能做出成绩。

但《壹财信》近期却发现了一例不同寻常的操作,长信创新驱动股票的现任基金经理沈佳是第二次管理该产品,然而目前这位面庞英俊的白面书生担任基金经理大约两年半,仍然属于新人的范畴领域,为何长信会选择再次信赖这位新锐呢?遗憾的是,该基金今年到目前净值下跌已经超过了30%,这也让信赖沈佳的长信陷入了尴尬。

长信创新驱动或因押注AI付出代价

截至今年6月30日,长信创新驱动的最新规模仅仅约为0.25亿元,在基金二季报中,沈佳也表示存在连续六十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的情形,出现该情况的时间范围为2023年1月9日至2023年6月30日,也意味着该基金拉响了清盘警报。

为何这只2016年成立的老基金衰败如此呢?

从综合反映一只产品长跑实力的年化收益指标来看,长信创新驱动股票截至9月15日仅仅为1.07%,这一数值在同类的186只基金中仅排在第169位,处于相当靠后的位置。再从今年的情况看,到同一天为止该基金的年内最新净值增长率约为-30.34%,在同类基金中排入了倒数后十位。

分析基金表现愈发不佳的原因,可以对比来看基金一季报和二季报的十大重仓股找出症结。3月31日时,沈佳还是在十大重仓中配置了多只来自于新能源产业链上的股票,具体包括了阳光电源、海力风电、德业股份和宁德时代等,它们基本上是延续了去年的重仓思路,当时也增加了一些人工智能领域的标的公司,但是这些公司并不是主流。

不过到了6月30日时,沈佳在当时愈演愈烈的AI大潮中彻底放手一搏,几乎将全部的十只重仓股更换到人工智能上,尤其是芯片和传媒应用端更被受青睐,例如前三大重仓分别是芯源微、北方华创、恺英网络。虽然绝大部分重仓股年内走势不错,但近几个月出现大幅度的回调,特别是盛天网络和三七互娱回调超过了40%,或许因此导致了组合表现低迷。

在最近的该只基金中报中,沈佳的表述可能说明他在三季度延续了这一风格。“从国内证券市场来看,科技板块的机会依然值得期待。尽管上半年人工智能板块演绎较为充分,大模型、算力、应用等均有表现。但6月中下旬以来,整体的调整也较为剧烈。我们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带动的产业趋势已经成为共识,后续相关应用层面的创新有望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发展。此外,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是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和芯片设计的复苏、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和部分新能源新技术。”

长信基金二次启用沈佳存有疑问

从这只基金的历任基金经理来看,虽然成立迄今仅出现过四个人的名字,但是其中祝昱丰和沈佳的名字却出现过两次。先看较早出现的祝昱丰,他第一次管理该产品是从2017年10月到2019年的12月,他管理产品取得的任职总回报为7.65%。但是第二次是从2021年2月到去年的5月13日,这次的任职总回报为-26.75%。目前,他仍然担任着长信双利混合的基金经理。

对比祝昱丰担任基金经理将近六年,同样是两次管理该基金的沈佳,某种程度上还算是基金经理队伍中的新兵。第一次管理的时间段是从2019年底到2021年的2月下旬,他取得的任职总回报是60.11%,对于此前零管理经验的他来说,用一战成名来形容实际上也不为过。

但是第一次的成功并不意味着第二次会更为辉煌,从去年5月13日任职到现在,不仅是总的任职回报达到了狼狈的-27.96%,同时产品的规模也是岌岌可危。从他的简历来看,沈佳是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具有基金从业资格。曾任职于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市分行,2014年11月加入长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历任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现任职于研究发展部。

从这样的过往经历来看,沈佳其实也并无突出的亮点,何以长信基金会不止一次出现用“回锅肉”基金经理的情况呢?一方面或许说明公司领导比较恋旧,但另一方面更为值得担心,或许说明长信权益基金经理人才建设断层,出现实在无人可用的尴尬场景。毕竟,这家规模超过1500亿的中型公司,重心还是更侧重固收债券一端。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