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持有期——当下市场一个最不坏的选择!

老揭看基金 2023-05-11 07:47

这个“五一劳动节”,哪里都是人山人海,所以老揭哪里也没去,老老实实在家待着。

待着待着,老揭做了个有意思的统计,发现,原来同一个基金经理可以有“两幅面孔”。

不是说他们两面三刀,而是说,即使是同一个基金经理管理着持有期产品和开放式基金产品,在两种产品的运作上的收益表现差别挺明显的。

先说结论:购买持有期产品,特别是三年期产品,即便不是最优的选择,也绝对是一个最不坏的选择,因为持有期产品在投资胜率上的超额表现很明显,投资者值得注意这一点。

起底11位基金经理“两幅面孔”

老揭假期中的“数学题”,先给自己出了个精准的题干:考察2022年的全年业绩,同一基金经理管理持有期产品和普通开放式产品,前者需要在2022年处于暂停赎回的阶段。

在持有期产品的选择上,现在行业中有半年的、一年的、一年半的、两年的、三年的等等,在这次的数学题里,选择了三年持有期产品作为观察的重点,同时其它持有期产品,也是关注对象。

设定了这些条件,老揭框了一下,基本就囊括了11位基金经理进来,然后这道数学题,就进入到计算和解题的步骤了。

最终计算出来的结论,可以说,既意外又不意外。

请看计算结果的表格:

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持有期产品和普通开放产品的2022年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对比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

可以看到,11位纳入计算的基金经理中,有7位基金经理出现了持有期产品相对普通开放式,业绩更占优的情况。

再看仔细一点就能看到,尽管在2022年整体市场不好,赚钱效应比较差的情况下,三年持有期产品也很难获得超市场表现,但是,在少亏一点这件事情上,持有期产品特别是三年持有期产品在2022年相对普通开放式基金少亏6、7个点的情况比比皆是。而且计算时用的是“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这已经是很接近基民的“真实回报”了。

需要注意的是,结果之外还有过程,2022年偏股混合基金整体收益率先跌后涨,且波动明显,投资者持有普通开放式基金很可能在亏损时退出(大部分产品都出现了份额净流出),而持有期无法赎回这一设置能较好地避免这一问题。

在2022年这样的市场中能少亏,然后在市场好的时候能多赚,这样的结局,真的就是很不错的结局了,三年持有期的产品,多数出现了这样比较好的情况。

另外,还有数据显示,任意时间点配置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并持有3年,正收益概率为79.87%,平均收益率为68.46%。而2015年以来,三年持有期偏股基金的滚动胜率高达88%左右。

这样的数据,已经很有说服力了。

可能是最不坏的选择

事实上,对于持有期产品的优势,还有一些统计,也具有指导意义。

截至4月中旬的数据显示,统计全市场所有成立满3年的三年期偏股混合型基金产品,持有3年正收益概率95.83%,平均收益率为60.48%,平均年化回报为17.08%。

如果将成立满3年期的偏股混合型基金按照收益率进行排名来看,排名前1/3分位的产品平均收益率高达135.99%,平均年化回报达33.14%;中间1/3分位的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7.20%,平均年化回报达13.75%;后1/3分位的平均收益率也达到13.56%,平均年化回报也有4.33%。

全市场所有三年期偏股混合型基金持有满3年收益情况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3年4月14日

三年持有期的产品的优势,一目了然。

那么,三年持有期产品,为什么这么能?

对这一现象的解释,行业中的讨论其实是比较充分了。

一是,持有期的设计可以帮助投资者淡化短期市场波动和主动择时带来的影响,从而避免追涨杀跌的频繁操作。持有期产品的期间净值增长率就等于客户的收益率,通过产品机制让投资者拉长持有时间,从而以相对高的概率获得合理收益。

二是,基金经理能有一个收益的锚。管理组合时以锚为底线,在组合管理中会布局一些长期业绩有确定性的标的,力争保证3年后产品的绝对收益。在此基础上再参与一些高成长性的行业与公司的投资,寻求更高的收益,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赚钱的概率。

三是,管理人视角更长期——基金经理能更长远地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做出判断并完成验证。众所周知,投资面对企业经营周期、股市周期、政策周期,因此投资决策的反馈需要时间。

四是,对基金经理的考核更长期,短期压力小,投资更从容。基金经理集中注意力在赚业绩增长的钱,对短期炒作谨慎参与。

当然,三年期产品在什么时候买,还是大有讲究,真要是在市场高点的时候买,那估计持有期也很难拯救基金业绩。

如果在现在这种时点买,那还是有优势的。

具体来看,

首先是,除了AI和中特估等板块的局部外,当前市场的整体估值不算贵;

其次是基本面,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企业的基本面向好趋势板上钉钉;

第三是市场情绪,有统计数据显示,A股再现震荡市,年内基金发行总规模创近5年新低,截至5月9日收盘,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场基金发行份额为3622亿份,尚不及2021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别人恐慌我贪婪”;

最后是落地在三年期产品的发行上,现在新基金发行困难,能出来发行三年期产品的基金公司,一定是拿出了最好的资源来保护这块“招牌”。


讲到这里,有投资者可能还想,除了第四条,前三条的利好,买一个普通开放式基金就可以啊,为什么要三年持有期?

要想清楚这个问题,需要明白封闭不是目的,而是匹配基金经理投资策略,并且获取长期收益的一种方式。基金涨幅也遵循二八定律,80%的收益往往来自于20%的时间。三年期的制度可以有效保证投资者“不错过”和“在场”。

说得文艺一点:耐得住寂寞,才能在未来繁花似锦

三年持有通过产品设计,给了投资者一个能带来正向反馈的硬约束。三年期的目的不在于拿到区间内的最高收益,而在于拿到一个还不错的收益。也就是说,买基金要先赚钱再考虑赚大钱,而三年持有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胜率,将投资的收益转化为投资者获得的绝对收益。

从这种种来看,现在买三年期产品,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有投资者也会说,上面这些数据都是历史数据的总结,用历史数据线性外推未来的收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么说,大而化之也没错,但是,资本市场是一个相信规律的地方,而且市场大部分时间是理性的、有效的。

所以,换种说法吧,起码现在买三年期产品,是“一个最不坏的选择”。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