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了一个懒,错失一匹黑马

十五的投资笔记 2023-04-01 07:52

《跟着内部人买基金靠谱吗?》得出过一个结论:内部人近水楼台先得月,具有信息优势。这种信息倒不是内募信息,而是基于对人的信任:靠不靠谱、聪不聪明、勤不勤奋。而这恰恰是一个基金好且持久的“基因密码”。处于局外之人,再怎么用SHARPE,用T-M,用其它一些劳什么子模型是“归因”不出来的。可以说,这些信息恰恰是直击本质。

在文末,还挖了一个“坑”,中报出来再做一下。当时离中报出来还有两个月,一来二去忘了,前几天才想着填坑。结果一出来,立马郁闷了,真是“填坑不趁早,徒流两行泪”。这个基金年收益今年以来已经超过20%了,而在去年年底是有可能买进去的。

且看结果。

这里面有不少好东西,但是如果仔细分析第1只基金的话,可能很容易下手。容易下手的好基金才是好基金,否则只会遗憾与错过。

一、      又是一个私奔公

看基金经理翟相栋的简历:2015年6月加入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任TMT研究员;2019年1月加入释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现成都鸿蓉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TMT研究员;2020年6月加入招商基金,任固定收益投资部研究员。2022年4月起任招商优势基金经理。

去的已经从公奔私中找到过两只牛基金,一是建信中小盘,周智硕。后来被人吹捧为“基金经理中的毕达哥拉斯”,一直萎靡到如今,好事者在文下留言“可能是公募中的大师级人物”。

另外一个,就是招商的朱红裕,在去年8月份进入,到春节前超过20%的收益。

为什么做私募或者专户的基金经理往往会有出其不意的表现呢?

我自己瞎琢磨,主要是两点原因:

其一,做专户与私募的人,其实都很猛。因为绝对收益的要求,大部分看不清楚的时候是萎缩发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抓住机会就猛干。对于私募和专户配置的意义只存在基金经理的辩护词里,在客户眼里,就是赚钱,赚钱。不赚钱就是“水”,就不同饭吃。客户的心里就是要做出一个风险和收益不对称的线出来,涨时大涨,跌时少跌。大部分的私募和专户就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了,碰上机会就很亮眼。2021年的广发多因子也是这样,抓住低估值、化工这些猛干。

 

其二,方法上具有阶段性的稀缺性。

为什么从行业出发找不到牛基,从业绩出发找不到牛基,从人出发也找不到牛基呢?找不到就不说了,大部分还搞成了追涨,成了明星基金经理曲线下的冤魂。

原因是从方法上,从一年维度来看,稀缺性很重要。就拿最简单的两种生存策略,趋势与基本面来看,2017-2019是基本面方法的,看现金流,看终局,持有不要动,拿着最好; 2020-2021就是要搞趋势,搞景气度的,越涨越买;今年又回到基本面低估值,主题行情并行,不只一个基金经理搞行业景气度栽了跟头。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1952年,日本京都大学的一位教授带着几名学生对短尾猴进行了观察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在沙土里种植了一些红薯,走的时候就把这些红薯留下了。后来,猴子发现了红薯,就开始作为食物来吃。由于是在沙土里生长的,红薯上经常粘着一些沙子,比较磕牙。后来,有一个聪明的猴子发现,把红薯放到水里洗一下,然后再吃,就不会磕牙了,于是他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身边的小猴子,这些猴子也开始用水洗红薯吃,再后来,这些猴子又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其他的猴子,甚至告诉了其他岛上的猴子。于是,一天,一个令人震撼的场景出现了,在皎洁的月光下,100多只猴子排着队在水里洗红薯。

这说明,在获利面前,猴子都有学习效应。故事不知真假,但人有学习效应是确定无疑的。当一个策略获利且持续一段时间,大家就会学了。张坤等不就是白酒嘛,咱也满上,葛兰不是医药嘛,咱也弄进来,周智硕难度高一点,不就是能源主题,新老都配嘛,咱也两手抓……如此之般。

但是,当一个新的方式出现的时候,或者老的方式比较稀缺的时候,那么就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所以,发现牛基要趁早。如果身边三个同事都在推荐的时候,就应该“风大,扯呼”。

 

 

二、      曾经是一个牛散啊

在软件中搜索前十大持有人“翟相栋”,发现其位于中微公司2019年3季度的第8大股东。

 


因为公募基金经理不能持有股票,那么是在2020年6月之前卖掉,毛估估这收益短时间就有近3倍了。

 

 

三、      如何赚钱的呢?

1、主要投资科技成长,致力于寻找预期差。像今年业绩这么好,从四季报里可以看到,还是存局了半导体。基金经理认为半导体是一个大周期底部。

2、概念、预期、业绩和泡沫,股价变动的四因素。有业绩兑现刚为预期,否则为概念。基金经理不炒作概念,主要挖掘预期。

3、预期阶段涨幅最大,是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预期往往炒过头,兑现业绩时会杀估值。重点配置市场业绩好但基金经理认为会超预期的品种,部分配置市场预期差,但基金经理认为不差的品种。

4、泡沫阶段是享受泡沫,不依靠泡沫博收益,也不拒绝泡沫,会逐步降低风险暴露。

5、成长才能最张贡献超额收益。判断一家公司增长潜力看重三点:行业是否增长;市占能否提升;外延机会如何。三个都有,则重仓。

6、万物皆周期,成长行业也不例外。成长性是方向,周期性提供买点。如何看周期呢?看终端产品价格,看大厂指引,看主流公司毛利率,行业普遍亏钱,大概率是一轮周期的底部,也是另一轮周期的起点。

 

四、      关于风险想说的几句话

1、 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最好在下跌过程中买未来有潜力的机会,而不是在上涨中追涨认为是机会的机会。股票、基金一样。不追涨就少了80%的风险。即使是好基金也需要等待,最好抱着“宁可错过,不要套牢”的心理。

2、 好基金不等于好收益。除了上面提到的时间,还有对买入理由的确信程度。谁没有买过好基金呢?最后亏损,无外乎波动大扛不住。波动的感知是一个主观的指标,像我这样20%的波动就吓得不行的人,肯定不指望业绩有多“乘风破浪”了。

3、 填坑要趁早。纠错有成本。最好的纠错时间是犯下的那一刻,其次是现在。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