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市场


人才市场简介
  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主编的《2005年中国人才报告——构建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人才开发》(黄皮书)日前已出版发行,该报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人才状况分析报告。记者于10月8日采访了该报告的负责人、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院政策研究室的李建钟博士。李建钟表示,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才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无论是从人才的总量、高级人才的储备以及人才与经济结构发展有效配置等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中国人才发展呈现的特点
  “人才队伍总量持续稳定增长;人才的素质逐步提高;人才向第三产业过度集中;人才地域分布仍呈东强西弱态势,我国人才资源配置正处于历史性转折过程中,这是现在我国内地人才发展最主要的特点。”李建钟介绍。

一、第三产业人才有过度集中的趋势

  报告表明,目前,我国人才产业分布的突出特点是,人才产业结构与国民经济产业布局分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专技术人才数量明显偏低,就业人员的学历状况急需改善。从三个产业的产值看,2002年,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是15.3%、50.4%、34.3%;从就业人员看,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分别是50%、21%、29%,而中专技术人才的比例分别是5%、18%、77%,大专以上的学历人才比例分别是1.2%、15.2%和83.6%,差异太大。这就意味着第三产业在集中大批人才的同时,人才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明显低于其他产业,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发展制造业大国的目标不相适应。

二、非公有制单位将是接收人才的绝对主力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形成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局面,也带来我国人才队伍结构状况的根本性变化。其突出表现是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和人才总量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持续下降。1996年,我国国有单位职工总数(包括公务员)为10949万人,到2001年,仅为7409万人,平均每年减少5%以上;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999年以来减少了130万,下降4%;党政人才减少59万,下降7%;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由1998年的262.5万人,减少到2002年的212.3万人,2003年又有所回升。与此同时,1994年-2003年,非国有单位职工总数和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分别增长了29倍和3.4倍;非国有单位职工总数和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占全国职工总数的比例分别提高了23%和11%,报告预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未来非公有制用人单位将会成为我国人才就业的主要方向。

三、专业技术人才分布很不合理

  这主要表现在:一、不同所有制单位人才分布不合理。目前,占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7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主要分布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二、产业行业分布需要调整。例如第三产业内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金融管理房地产、商贸餐饮以及交通运输等行业的人才比例偏低,这些都需要补充和加强。三、学科或专业分布机构不合理。教育、卫生、经济会计等类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以上,而工程技术专业技术人才仅占总数的18%。在从事研究与发展(R&D)的专业人才中,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现代医药、环保等类专业人才短缺。中国人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报告认为,虽然中国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的进程已展开,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人才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户籍制度的制约

  因为现行的户籍制度,很多毕业的大学生考虑到落实户口,很多人不愿意到私营企业里找自己合适的工作,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落户仍然受到严格限制,这些都严重地制约了人才的跨地域流动,成为影响人才要素市场的重要因素。

二、人事档案制度改革的滞后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之处主要表现在:单一的国有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不适应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并存的新形势;现行的“人档分离,收费管理”的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办法不符合建立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需求;而且传统人事档案的采集利用制度也不符合“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

三、人事制度改革尚未完全到位

  但是由于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辞退、辞职的暂行规定与公务员辞职、辞退的暂行规定的不完善之处,影响了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人员的出口,造成了想出去的人出不去,不胜任的人该走却走不了的局面,这些都导致了人才市场供需主体难以完全到位,人才市场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市场供求、价格、竞争机制对人才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四、人才市场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

  就全国范围而言,很多地方还没有建立起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活动的执法检查制度,未对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活动实行日常即时性的监督管理,人才市场就业歧视、职业安全、权益保护问题突出,影响了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职业介绍所(employment agency)
  为失业人员介绍就业的机构。又称失业介绍所、劳动介绍所。任务是进行就业登记,掌握劳动力资源,介绍、安排劳动力就业,监督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共同遵守劳动合同和协议,对闲散劳动力进行组织管理、业务技术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
  职业介绍所在20世纪初产生。西方职业介绍所有官办和民办两种。最初制定职业介绍办法的是英国的《职业介绍法》。1949年以前,中国也曾设有佣人介绍所,那是官僚资本家以介绍就业为名盘剥失业工人的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为解决以前遗留下来的失业问题,国家各劳动局下设劳动介绍所,
  主要任务:①登记、统计失业职工。②调查公、私营企业需要劳动力情况。③筹划介绍职工就业事宜。④介绍求职人员就业。1958年以后逐步撤销。1963年,在国务院发出《全国大中城市恢复和建立劳动力介绍所的通知》之后,这一机构又得以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间,职业介绍所再次撤销。1978年开始建立劳动服务公司,基本上具有职业介绍所职能。现阶段,在中国劳动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存在大量失业人员的情况下,逐步恢复和发展这一组织机构,对改革劳动制度,合理安排劳动力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其它
  我国人才总量每增长1%,拉动经济增长1.28%
  2010年专业技术人才至少缺1746万
  报告统计分析表明,人才发展与经济发展有着高度的相关性。从年均增长速度方面考察,1978年至2003年,人才总量的增长速度年均为7.34%,实际经济总量?穴GDP?雪的增长速度年均为9.38%,经济增长对人才总量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28,即人才总量每增长1%,拉动经济增长1.28%。
  “十一五”期间
  第二、三产业人才最为短缺
  报告预测,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需缺口为1746万—266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缺口为211.5万—224.3万人,第二产业为1172.8万—1266.6万人,第三产业为3170.7万—3421.7万人,新兴产业为414.6万—440.8万人。从学历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看,与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最低水平(11%左右)相比,差距在2%—3%之间。与“十五”中期(2003)相比,人才总量缺口为2618万—2968万人,第一、二、三产业和新兴产业缺口分别52万—64.8万、352.9万—446.7万、864.5万—1115.5万、86.2万—112.4万?熏学历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差距为5%—6%。
  “十一五”末 全国技能人才8000万
  总体看,“十一五”期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发展存在总量短缺和结构性短缺的问题。从总量上看,预计到“十一五”末期,全国技能人才总量将达到8000万人,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主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重将达到5%,其中高级技师120万人,占1.5%,技师280万人,占3.5%。每年平均新培养高级技能人才24万,5年新增120万,同时培养高级工2000万、中级工3200万、初级工2400万,分别占技能人才的25%、40%和30%。
  从结构上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人才短缺问题更为突出,这与我国产业发展战略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明显增强。

热门词条

应收账款 区域货币 区间估计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资本成本 单向定单 金融危机 认可 外汇通 汇率 资产 外汇佣金 ISO 经济 增量成本 服务 CFO MIT 加工 什一税 租赁期 销售 股价反弹 SME 抽签偿还 REF MG金融集团 技术 空头陷阱 市场 美元 股利收入 中小企业 资本 两会 美国 中国股市 备付金率 价格 吊空 指数 股灾 葡萄牙币 pt 调至市价 清算 电子汇兑 下降三角形 Writer 税粮 FDI width Theta peg MACD 巴塞尔资本协议 冲账 艾略特波段理论的含义 管理 贴现现金流 外汇交易法 银行 短期同业拆借 消费发展战略 拔档 联系汇率制度 延期付款汇票 Exposure 短期国际商业贷款 公司 阴烛 金融中介理论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金融) 标准普尔(S&P) 美国贝勒大学 汇差清算率 正利差 外汇 分期付款汇票 软通货 出口物价指数 选择权买方 集中竞价 百分比回撤 无记名汇票最低报价戴维·凯特标准·普尔 500指数抵押品持平德国工业产值德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成本协同效益 非农就业人口 交易 德国伊弗研究所景气调查 持平 道琼斯公用事业平均指数 指示汇票 金融 产品竞争力 财务指标 盈利能力比率 Quote 外汇实盘交易方式 货币 国际收支差额 外汇实盘交易指令 什么是外汇市场的过分反应 南洋商业银行 货币期货交易 BBC制度 波浪理论与新闻价值性的关系 希腊德拉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