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元李宁鞋炒到48889!为什么总有人热衷于各种“炒”?

侃见财经 2021-04-06 19:51

从炒股到炒房再到炒鞋,炒的对象不断在变,不变的永远是一个“炒”字。

最近,李宁、安踏等国潮品牌被爆炒的新闻登上了各大媒体的热搜。“原价1500元的李宁鞋,炒到了48889,暴涨31倍!”、“靠倒卖国产鞋,一周赚了一辆车的钱”等新闻标题冲击着大家的眼球,此事还惊动了官媒,其严厉发声“这种歪风邪气必须被遏制”!

炒鞋其实也不是今天才有,早在两年前炒鞋就已经开始“流行”。

80年代的排队炒股,到2000年的组团炒房,再到2010年的炒茅台,以及最近的炒鞋、炒盲盒等等,可以说,时代在变,炒的对象可能也在变,但永远不变的都是那一个“炒”字。

为什么国人总是那么喜欢“炒”?“炒”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遏制住“炒”的风气呢?

从炒茅台到炒鞋

最近,安踏、李宁等国产品牌被爆炒的新闻登上了热搜。

根据媒体报道,由于耐克、阿迪等西方品牌“玩火自焚”,国内消费者纷纷抵制外货并转头支持国产品牌,供需的突然失衡致使国产球鞋价格“突飞猛进”。

在潮鞋交易平台“得物App”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国产品牌球鞋价格已经过万,最夸张的就是李宁旗下的一款名为“韦德之道4全明星银白款”的球鞋,售价居然高达48889元,而其参考发售价仅为1499元,价格涨幅高达31倍!

国产球鞋价格的疯涨还引来了央媒的关注,人民网在“人民财评”栏目中对外发声:“消费爱国心炒鞋,邪气必须狠刹”!

不过,虽然“炒鞋”引发了社会的热议,但事实上,这种“炒”的行为,在国内早已是见怪不怪。对于任何看似有收藏价值的物品,只要一火,国人总要“炒上一炒”,被誉为“国酒”的贵州茅台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19世纪80年代时,贵州茅台不过是一款普通的白酒,彼时其最低的出厂价仅为7元/瓶;而到了2000年,贵州茅台被加上了各种名头之后,价格开始暴涨,再加上经销商的囤货、国人“炒酒”的行为,如今的贵州茅台出厂价已经飙涨到了1700元,流通价格甚至接近3000元。

从贵州茅台到李宁、安踏鞋,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是相似的:都有品牌保证、有热度、能代表着某种文化且能保持很长的时间。炒作的对象可能一直在变,但核心“炒”字却从没发生变化。

“炒”字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从炒房到炒茅台再到炒球鞋,“炒”字背后到底是什么?

其实不过是大资金的逐利以及大批散户渴望一夜暴富的心。

无论是哪一种“炒”,背后总有大资金坐庄,从货源上低价收揽大批的资源。

以炒鞋为例,央视新闻就提到过炒鞋的操盘路径图:球鞋发售后,有大资金入局,也会有散户收货;大批量收购、囤货后再去平台抬价到足够收益的价钱出货。

不难看出,即便小散户们能够抢到一两双球鞋,但他们赚到的也不过是“蚊子肉”,背后挣大钱的,还是那批囤了大量球鞋的大资金。

再看那些疯狂“抢鞋”的散户,他们有的是一开始就喜爱收藏球鞋的球鞋迷,在看到球鞋价格疯涨后,更加卖力地去“抢鞋”,更多的则是什么都不懂的普通消费者,在看到球鞋价格大涨后就冲进球鞋市场,企图通过倒卖球鞋一夜暴富。而正是这些散户,推高了球鞋的价格,大资金则是坐收“坐收渔翁之利”。

而且,散户们的结局往往都是以悲剧收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散户最终大部分会沦为接盘侠,而大资金则是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大逃亡”。

如何遏制“炒”的风气?

从“房住不炒”到“鞋穿不炒”,近年来,官媒对于警示“炒”的声音并不少。

即便今天不炒鞋了,明天还能炒背包,后天也可以炒衣服,大后天甚至还能炒袜子......

所以,只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炒”的出现。

那么,到底该怎么样做呢?只有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入手。

对于供给方面,无论是厂家还是经销商,都不应该大量供货给单一的客户,如果大资金无法从源头上大批量收购产品,那么“炒”的利润将大大减少;除此以外,厂家随即大量增加供应,让市场供过于求,也是打击“炒客”最好的做法。

对于需求方面,每一个消费者都应该抵制这样的炒作行为,对于价格虚高、明显脱离了价值的物品,即便再喜欢也应该抵制。消费者往往是最后的一环,只要消费者不买账,“炒客”就无法脱手,最终炒作的风气也能被镇住。

无论是炒房还是炒鞋,“炒”的思想都不可取,因为每一次“爆炒”的泡沫破灭之后,留下的往往都是“一地鸡毛”。

相关证券:
  • 李宁(02331)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