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亏损或超40%,知名投资大师也被“割韭菜”了?

七禾网 2022-04-13 23:47

当断则断!在浮亏40%后,投资大师查理•芒格最终还是做出了减持阿里巴巴的决定。

芒格砍仓阿里,浮亏或超40%

当地时间4月11日,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截至3月底,Daily Journal 在今年一季度大幅减持阿里巴巴30.206万份ADR,价值约3260万美元。持仓比例由27.65%下降至15.35%,目前持股数量为30万份,相比去年年底的60.2万份减仓一半。

资料显示,阿里巴巴是Daily Journal今年一季度唯一减持的投资标的,从Daily Journal向SEC提交的文件中可以看到,芒格对美国银行、富国银行、美国众合银行等标的的持仓不变。

Image

芒格于去年第一季度首次买入阿里巴巴ADR。截至去年一季度末,Daily Journal持有165320股阿里股票,持仓成本约4000万美元。然而,自从芒格入局以后,阿里的股价就持续走低。起初,面对阿里持续下跌的走势,芒格选择逆势加仓,分别在去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加仓约13.67万股和30万股,并为此各投入2488万美元和4360美元。

彼时,芒格还公开表示,“我觉得阿里巴巴是一个合理的投资,至少目前来看,买入阿里巴巴股票并没有看起来风险那么巨大。”然而,阿里巴巴的股价并没有因为芒格的看好而抬头,反倒陷入了跌跌不休的窘境,并在今年一季度触及73.28美元/股的阶段低位。据统计,2022年至今,阿里巴巴股价已经累计下跌16.03%,较2020年10月的高位暴跌近70%。

Image

阿里巴巴去年至今股价走势

据粗略计算,在两次逢低加仓后,芒格持有阿里的平均成本为181美元/股,截至3月底,阿里股价报108.8美元/股。这意味着,若按极端情况计算,芒格在阿里巴巴上的浮亏或达40%。

芒格:“分散投资”不再万无一失

出于止损考虑,芒格最终还是在今年一季度选择将阿里的仓位减半。不过这并不代表芒格不看好阿里。在一年一度的Daily Journal大会上,芒格还表示他认为阿里巴巴的竞争力很强,即便是在竞争激烈的零售领域也具有极佳的竞争力。“投资阿里巴巴是让我感到舒适的投资决策。”

但纵使如此看好阿里,也仍旧需要作出砍仓的决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前市场的复杂性。确实,在当前波云诡谲的市场环境下,就连芒格也感叹钱很难赚。

芒格表示,现在美国通胀高企,各项生活成本前所未有的高昂,对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将越来越难发财。过去他建议采用“分散投资”,该策略可以跑赢市场约10%,但如今这也不再是万无一失的投资策略。同时他还指出,在投资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现在已经很难有一套万用的投资策略。芒格还提出,刚毕业的年轻人不会有容易入市赚钱的机会。

多重打击下,中概股损失惨重

今年以来,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中概股表现极其悲观,在国内互联网平台强监管和美国中概股政策的双重打击下,几乎所有中概股都在这场危机中损失惨重。

从直观的数据上来看,用于衡量中概股整体表现的纳斯达克中国金龙(HXC)指数,今年又一次成为热门指数,但与去年不同,这一次是因为下跌。2021年2月16日,HXC指数报收20688.32点,创下历史新高。然而,自那以后,该指数便一路下行,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不断刷出新低。据统计,自2021年2月16日至今,HXC指数的跌幅已经达到66.8%。

值得一提的是,HXC指数在今年3月份一度连续3个交易日跌幅超10%,要知道,该指数历史上单日跌幅超过10%也仅仅只有5次,另外两次发生在2008年9月29日与2008年10月15日,均为全球金融危机时期。

Image

数据来源:英为财情

此外,今年3月以来,SEC还一再对中概股公司施压。自3月10日将首批中概股列入“预摘牌名单”至今,短短一个月时间,已经有4批合计23家公司被列入名单中,具体包括:百济神州、百胜中国、再鼎医药、盛美半导体、和黄医药、微博、百度、富途控股、爱奇艺、凯信远达医药、Nocera、Microvast(微宏)、中汽系统、大全新能源、康乃德生物、金融壹账通、绿图生物科技、传奇生物、搜狐、新濠影汇、新濠博亚娱乐、Logiq和诺亚控股。如果上述公司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证明自己不具备被摘牌的条件,则会被列入“确定摘牌名单”。

有传闻称,未来SEC会要求更多的中国企业上交审计底稿。当前,针对中概股退市风险一事,中美已经进了多轮会谈,总体进展顺利,双方的沟通还在继续。在双方妥善解决该问题之前,中概股的调整或仍将继续。

桥水加码中国,业绩一枝独秀

2022年,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中国成为全球主要市场中表现最差的国家之一,中国资产也成了部分资金回避的标的。

不过,在此过程中,也有国际巨头在不断加码中国,比如桥水。据媒体报道,桥水的中国主题基金不仅在全球的规模迅速扩大,在华的私募基金规模也已经跻身百亿之列。据SEC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30日,桥水全天候中国基金的总规模约为61.54亿美元(约394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季度的54.4亿元持续攀升。

从业绩表现来看,桥水基金的表现也是“一枝独秀”。数据显示,桥水基金从去年年底开始建仓,在“哀鸿遍野”的市场行情下,通过股票、债券和商品期货做大类资产配置,回避单边市场风险,抓住轮动行情,收获了近20%的年化收益,大幅跑赢国内对冲基金。

作为桥水的创始人,瑞•达利欧始终对中国市场持积极态度,并多次公开表示全球对中国的投资不足。他本人也确实一直在加码中国资产,从2016年在中国成立公司至今,桥水已经坐稳中国外资私募的头把交椅。2021年12月,桥水中国以百亿规模成为中国首家规模破百亿的外资私募。

投资价值凸显,中概股“闭眼入”?

除了桥水,还有不少机构也对中概股持乐观态度,认为经过这段时间的持续下跌,中概股的投资价值已经凸显。

金瑞基金首席投资官Brendan Ahern称,市场为在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做出了最坏情形下的定价,假设了针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未完、中概股退市、以及中美关系持续恶化等条件。他指出,随着阿里巴巴和腾讯在内的头部企业偏离基本面太多,投资者应该“闭着眼睛买”。

瑞凯集团执行董事刘浩然认为,目前资本市场特别是中概股的定价主要受情绪和短线交易心理影响,会在一段时间内震荡,但做多中概股的长期结构性趋势没有改变。从监管层门看,中国政府释放了保持政策宽松立场的积极信号,是直面情绪与需求的表现。

银河证券在研报中提出,今年以来中概股下跌幅度较大,且下跌速度较快,部分公司估值已接近历史低位。中概股目前估值泡沫已经有所积压,将时间周期放长来看,处于性价比较高位置,价值投资私募的重要性有所抬升。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七禾研究中心综合整理自网络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