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腾或提前一年扭亏 将与吉利共谋东盟车市

财联社 2019-04-28 14:18

财联社(北京,记者寇建东)讯, 在被吉利收购49.9%股份近两年后,宝腾这一马来西亚“国车”品牌,有望在今年走出亏损的泥沼。与此同时,随着吉利新车型的不断注入,宝腾也将其2027年的销量目标由40万辆悄然提升至50万辆。而对吉利来说,宝腾的复苏不仅可以给自己带来直接的投资收益,更可凭借马来西亚的区位优势,与宝腾共同拓展东盟市场。

今年一季度实现盈利

2017年6月23日,酝酿3年之久的吉利并购宝腾案终于落幕——吉利以7.3亿人民币收购宝腾49.9%股权,其中现金为2.73亿元,博越车型作价4.5亿元。然而,并非所有分析师都相信这笔交易将标志着宝腾从此走上复兴之路。

彼时,有新加坡银行业分析师认为,收购后,吉利汽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让宝腾转亏为盈。“宝腾遭受了持续的亏损,去年(2016年)政府援助了15亿令吉(约合24亿人民币),但前提条件是其需寻求外国合作伙伴、扭亏为盈。”

对吉利来说,彼时的宝腾的确是个不小的包袱。2015年,宝腾在马来西亚的市场份额为15.3%,2016年下滑至12.5%,这一年销量只有7.2万辆。受其影响,宝腾母公司DRB全年亏损10亿令吉(约合16亿元人民币),是上一年度的3倍。

“按照两年前(2017年)董事会的要求,宝腾在2020年必须扭亏为盈。”宝腾CEO李春荣正是在宝腾的至暗时刻接下“军令状”的。

“(宝腾的)具体业绩我们没法宣布,但是我们可以讲,(宝腾)今年第一季度已经实现了盈利。”吉利集团副总裁、CFO 李东辉表示。

吉利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基于吉利博越打造的宝腾首款SUV X70在去年12月上市后,已累计收获订单2.5万辆,交付超过1.1万辆。

“今年一季度,宝腾销量同比增长了43.5%,(一季度)平均市占率12.7%,较2018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在李春荣看来,新品的导入和对宝腾原有产品的改进,以及吉利经营管理的输出,是宝腾在短时期内实现扭亏的主要原因,“我们向董事会报告争取今年扭亏为盈。从1-3月份的情况来看,应该说进展不错。”

按照计划,吉利将向宝腾陆续导入包括A级轿车、MPV等在内的多款车型,而据吉利内部人士透露,宝腾从吉利引入的下一款车型将是吉利另一款SUV,吉利宾越。

宝腾“向右”,吉利“向左

得益于企业运营的迅速改善,和新产品的持续导入,宝腾已将此前定下的2027年40万辆的销量目标调整至50万辆。在这其中,来自东盟市场的贡献,将是增量部分的重要组成。

4月26日,宝腾与巴基斯坦阿吉哈汽车集团在北京举行了生产技术许可协议交换仪式;同时,宝腾还与中国建设银行签署协议,将获得建行总额18.88亿马币(约合31亿人民币)的贷款,用于研发技改和工厂扩建投资。

今年3月,巴基斯坦方面宣布将与宝腾合作,在巴基斯坦开设工厂组装宝腾汽车,项目总投资3500万美元,计划将于今年6月投产。

“巴基斯坦虽不属东盟,且汽车市场不大,但都为‘右舵车’,这有利于宝腾迅速进入巴基斯坦市场。”李春荣表示。

他补充道,目前除马来西亚本土市场外,宝腾主要聚焦于右舵车市场,而右舵车里最大的市场又在东盟。

宝腾提供的资料表明,右舵车市场约占全球汽车销量的8%-10%;以去年全球8600万辆销量计算,右舵车约700万辆左右。“整个东盟国家市场中,5个是左舵车,5个是右舵车。”李春荣介绍称,宝腾的重点是印尼、泰国这样的右舵车的战略市场。有数据显示,印尼汽车市场年销量约为110万辆,泰国市场为85万辆左右,而整个东盟市场汽车年销量为35万辆。

“要进入(印尼、泰国)这些国家,就必须要实现宝腾从吉利引入的车型的地产化。”据李春荣透露,目前宝腾已与22家来自中国的吉利供应商签约,以合资等方式落户马来西亚,为宝腾配套,“很快就会到30家。”

虽然都觊觎着东盟市场,但宝腾与股东吉利汽车却有着“明确分工”。按照两年前吉利收购宝腾时的约定,吉利不会进入包括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在内的五个右舵车市场的东盟国家,而是主攻另外五个东盟左舵车市场。

“吉利不会和宝腾产生直接的竞争关系。”一位吉利高层明确表示。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