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富投顾:重申、科创新一轮周期!

鲁召辉论财富 2023-03-30 08:03

重申、科创新一轮周期!


今天指数在箱体下沿会如期反弹,我们核心策略就是箱体中不追涨杀跌,低吸,等待突破。


今年核心观点就是科创戴维斯双击,消费价值医药龙头估值修复。


科创核心就三个方面:软件、半导体、元器件。


行业方面上:数字经济软件短期交易拥堵,1季度业绩有待考验,短期震荡,主升浪还没有到来,4月附近迎来主升浪拐点。


半导体刚好跨过库存周期临界点,行业周期进入上行周期,成为当下市场核心。


元器件行业在筑底,由于股价先于周期1-2个季度。


半导体进入拉升,软件中期高位震荡,元器件底部启动。


科创进入新一轮周期



半导体进入行业临界点



元器件进入筑底反转阶段



医药消费:估值相对较低,特别是医药估值已经历史最低位置,2023年进入困境反转之中,由于医药消费价值股比较慢,就是2016-2017年翻版。



新能源:估值分位历史最低附近,利空出尽,进入中期拐点。(拐点不是下就会反转,需要来回消化)



我真心希望大家认真看一下2季度策略,对大家有一定帮助!


启富2季度策略:


震荡再出发,蓄力突破中


核心观点


01、震荡上行、蓄力突破。


02、科创周期、戴维斯双击。


03、价值修复、央企改革。


04、全面降价、加速见底。


01、震荡上行、蓄力突破


市场:在政策托底(宽信贷)与经济修复(5%)大背景下,PMI与社融数据大增,在新一届政府领导下,中国经济进入万物复苏阶段


预期2023年是一个震荡上行格局,2900点以来,一直秉承一个观点,今年走势好比2016-2017年的翻版、震荡上行格局


逻辑一:按照市场运行周期来说,当下进入四个阶段修复阶段。


逻辑二:估值经过2年下跌,中证全指估值分位5年为40.9%,而科创板估值为5年的17.9%。同时中证1000.创业版都是严重低估。


逻辑三:稳货币、宽货币(保持经济在5%增长,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


经济要复苏,货币是不能收紧,但是从2020年后,我们货币与财政都是相对宽松,大幅度释放流通性是不可能。


爆发式上涨是不太现实螺旋式上涨将是今年主基调,由于硅谷行业影响,美联储拐点有望到来,随着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成长价值有望共振,市场有望在2季度迎来向上突破。


结论:震荡上行,一波三折走势,蓄力突破中。


上证指数日线图



中短:在3200-3300这个区间震荡,震荡方式是不可判断,不要预测何时突破或者在箱体中追涨杀跌,调整就是机会。


上证指数日线图



外围上看,银行流通性冲击也叫告一段落,叠加后期降准后指数表现与权重价值到了前期核心支撑位置、宁德时代预期见底,市场有望共振。


2季度有望突破3300附近压力。


上涨指数日线图



02、科创戴维斯双击


1、3年左右估值消化。


2、机构底部大量增仓。


3、中国式现代化—工程师红利——科技自主现代化、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


4、微观:数字经济拐点在10月份,半导体拐点在2季度元器件预期拐点在3季度。


5、按照34个月一轮周期,数字经济已经进入上行周期,半导体进入拐点,元器件筑底。


6、行业划分:数字经济(算力、软件、IT设备、云服务、云游戏等)、半导体(设备、设计、封测、第三代半导体等)、元器件(消费电子、汽车芯片等)


7、行业轮动:通信——数字经济(软件)——半导体——元器件(大概先行于半年左右1-2个季度)


8、当下:数字经济还行延续,但是涨幅过大,有震荡。


半导体——已经启动


元器件——来回筑底。


9、以国产替代为投资重点,聚焦软件、硬件、芯片三个方向。


总结:科创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


(1)库存周期:人工智能叠加数字经济的发展,刺激消费电子放量,2023年下半年将开启被动去库存阶段


(2)创新周期:以“碳中和+无人驾驶+AIGC”作为主导因素,目前我们已站在下一轮超级创新周期的起点


(3)国产替代:国产化进入5.0阶段,形成软件、硬件、芯片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打造中国科技生态系统



科创50走势图



策略:继续持有数字经济,把握半导体,中期布局元器件。


03、价值修复、央企改革


01、一是估值体系重塑中字头(前期已经分享PB在0.8但是短期来到1附近,可能需要震荡后再次上行,1.5是风险区间)


02、从业绩增长与估值分位角度下,医药、大金融(保险、银行)、白酒才价值修复核心。


沪深300走势图



04、加速去库存新能源


如果十年前是消费升级时代,那么当下就是新能源时代,但是价格战打响,市场将聚焦龙头,龙头进入击球阶段。


我们可以把新能源比喻2016年与2018年底的消费股,由于行业渗透率上升,价格战打响,不管是硅料、汽车、磷酸铁锂价格大幅度下滑,进入加速去库存,行业进入成熟阶段,行业集中度高,这个时候就是等待这些优质公司二次腾飞时候。


作为长期赛道,一旦行业进入成熟阶段,他们调整40-50%以后又将是腾飞时候。


因为价格战迟早要来,而每一轮价格战都是一次行业格局的大洗牌。


龙头公司更大的优势。


对于新能源来说,当下行业周期才刚进入成熟阶段,行业周期还没有结束,价格战意味着又临近了一轮周期的底部,不管是宁德时代、还是隆基他们修复都进入45%附近,短期可能继续震荡,转折即将带来。


修复机会比较确定,中期是反转还是反弹、我判断不出,还需要结合后期装机量进行判断,这里借鉴一下券商观点:


1、是反转不是反弹,新能源仍是星辰大海。


拉长时间维度看,特别是下半年切换明年,需求增速媲美新能源的不多,供需问题不仅在新能源,同样存在很多传统行业,往明年看新能源量的增速仍无敌。


2、反转优先配置的方向:大储、逆变器、锂电与零部件。同时看好二阶段向上的海风出海、低渗透率加速的换电重卡、充电桩、PET等、低估值的组件一体化。


05、投资建议


01、今年是修复大年,震荡上行格局,由于注册制完善,市场又不能全面释放流通性,聚集核心是根本。


02、以科创为核心、以估值修复为防守。


03、新能源价格战下中期加速见底。


04、科技创新作为一个未来2年标配,忽略中期波动,这次新一轮创新周期戴维斯双击机会。


05、中字头央企改革,说白了就是国家政策驱动下硬拔估值,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以波段为主。


价值修复应该以低估医药为重点,2023年是医药业绩困境反转之年,2024年是业绩回到稳定增长之年,股票是预测差,医药有望在2023年有望迎来筑底反转起点。


06、行业机会(附股票池)


一、科技创新领域:


科技创新领域(一)半导体:


国内细分赛道龙头持续崛起,赛道空间广,行业格局优。


国内晶圆厂仍有望录得优于全球的资本开支增速,叠加本土晶圆厂对国产半导体设备支持力度继续提升,2023年有望成为半导体设备投资优质布局时点。


政策与市场共振,半导体设备作为国产替代焦点大有可为。


政策端对于半导体设备自主化的支持力度有望持续提升,需求端看,国内晶圆厂扩产带来的需求有望支持国内半导体设备企业持续快速成长。


股票池:北方华创、芯源微、中微公司、江丰电子、盛美上海、长川科技、长电科技等。


科技创新(二)数字经济之软件、AIGC和数据等


随着财报季展开,预计计算机将走向分化,重点关注ChatGPT& AIGC、数据要素、数据安全等细分领域的机会。


1、ChatGPT引领AIGC产业快速发展


2、数据安全是数据要素市场和数字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3、在数据产业链相关的政策的推动下,数据要素正式开启产业化大时代。


股票池:科大讯飞、易华录、深桑达A、金山办公等。


二、估值修复机遇:


估值修复(一)医药:新周期的机会


疫情后复苏、政策周期、企业经营周期共振向上,看好医药新周期主线,包括疫后主线(防疫产品/药店/医疗服务/疫苗)、创新药械及配套产业链等。


疫情后复苏:防控措施持续优化带来诊疗量恢复;政策周期:控费政策持续优化带来合理量价预期;产品周期:创新药械产品持续迭代满足未及需求的量。


股票池:爱尔眼科、济川药业、恒润医药、迈瑞医药等


估值修复(二)优质龙头公司,重点在大金融与白酒。


股票池:五粮液、中国平安、美的集团等。


估值重塑(三):中字头


1、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是传统板块的核心主线,关注盈利改善和政策催化下的纵深演绎机会。


2、质地角度,新考核体系下,央企质地有望进一步优化。


股票池: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电建等。


三、新能源加速去库存新机遇,业绩成为新能源行业走出悲观预期的最核心要素


1、选取新能源单位盈利上行的板块和方向,如光伏组件(TOPCon)、逆变器、锂电池等,目前其PE(TTM)来到历史9%、9%和0%分位。


而作为未来3年、5年维度全市场增速最快的行业之一(如锂电20%以上),当前乃至未来量利确定性较优的龙头或错杀,估值亟待修复。


2、2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约18.7GWh,同比增长73%;


乘联会崔东树:2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7.9万辆,全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预计高增长。


相关股票池:宁德时代、盛弘股份、京山轻机等。


四、其它(黄金与创新药)


联储拐点:硅谷银行等事件凸显金融稳定性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美联储政策拐点渐行渐近。


大类资产中,除了全球股市外,黄金与创新药也直观受益。


相关股票池:赤峰黄金、山东黄金、泰格医药、药明康德。


投资顾问:鲁鹏

执业证书编号:A1130620080001

时间:2023年3月29日


风险提示:本公众号内容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文章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读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文章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本公司及雇员对读者使用文章及其内容而产生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及经济之责任。“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