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银行数字化蝶变 成熟度高低需有“标准”介入

柒财经 2023-02-21 08:02

数字化技术的落地生根,突破了“实体银行”边界限制,对消费者的服务范围拓展至实体网点之外,甚至呈现出开放式的共生共赢的发展生态。

而这就是金融科技贡献出巨大变革力量。且在国家战略和监管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国内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如今,大型银行已进入数字化转型2.0新阶段,即以积极服务实体经济、着力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为战略方向,运用数字化思维,革新传统业务模式。

相比之下,中小型银行尚处在起步阶段。而作为新兴技术与传统金融服务有机融合的产物,互联网银行凭借天然具备的数字原生属性,自诞生之日起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先锋队。

01 数字引领:价值创新、业务变革的强劲动力

在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中,第一次飞跃是由数字支付引领的。凭借着便利性的优势,该技术便开始迅速的普及,与此同时银行支付业务受到极大的挑战。

不仅如此,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估模式,线上信贷服务取得巨大的成功,特别是于无法被银行满足的长尾客群而言,也被成功纳入到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

可以说,金融科技带来的改变,被传统金融机构视为了“威胁”,同时当成“机会”。特别是当天生偏好科技的年轻人渐渐成为消费主要群体,让商业银行接受并灵活运用这样的改变。

总体来讲,数字化转型可以高效地解决商业银行所显现出的诸多短板,例如决策靠经验;流程割裂,系统竖井;响应慢;以产品为中心,体验差等等。

而数字银行的优点体现在经营管理数字化,价值链全链条的数字化,且还能够非常敏捷地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来响应市场上的相应需求,提供极致的客户体验。

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首先要以价值创新为导向,包括降本增效、产品服务数字化升级、商业模式创新三个方面。

其次,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实现业务变革,要求其进行深化转型,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完成整个转型,而不是单纯从技术出发来完成纯技术的项目。

同时,金融机构要以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以软件或数据平台作为生产资料,以与数字化转型向适应的组织、流程、文化氛围和人才机制作为新的生产关系。

02 衡量数字底座成熟度 需有“标准”介入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加快数字技术在金融行业的落地应用,得到了国家政策上的支持。

2022年,央行和银保监会先后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下称《发展规划》)《关于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指导意见》,为银行数字化建设迈向规范化和体系化指明了方向。

不过,银行实现数字化转型,需要思考其应具备的数字化支撑能力,考量当前自身数字化能力的成熟度。因此,商业银行数字化成熟度评估模型及转型框架有必要被建立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2月9日,百信银行发布《商业银行“Bank Digital Mesh”数字化成熟度评估模型白皮书》(下称《白皮书》)。

据《白皮书》介绍,商业银行数字化成熟度评估模型(Bank Digital Mesh,简称BDM),创新性地提出了数字化价值空间概念,将数字化转型框架分为数字化能力、业务线和价值链三个维度,数字化转型体现为数字化能力对业务线和价值链的赋能。

其中,数字化能力维度共包括数字化战略和组织流程能力、业务连接与在线能力、数据能力、智能能力、云化能力、敏捷能力以及风险防范和安全能力等7项一级能力、29项二级能力以及若干量化指标,并区分从初始到成熟五个成熟度。

进一步来讲,《白皮书》的发布旨在为商业银行开展数字化能力自评估、确定数字化转型发展阶段、成熟度水平、关键差距等方面提供评判标准,从而有效支持银行数字化转型建设工作的整体规划和落地实施,提升商业银行的业务价值。

“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发挥数字要素倍增作用,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思维贯穿于业务运营全链条,强化金融创新的科技武装、数据加持,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步伐,全面提升我国金融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正如《发展规划》所述,无论是金融服务还是业务运营,金融机构应将“数字精神”与前两者更好地融会贯通。

而对于自身的数字化能力高低,商业银行数字化成熟度评估模型“Bank Digital Mesh”正是金融机构需要的法宝。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