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纪要|豆粕行情2023全展望:产量、需求与库存(附豆粕企业套保案例)

对冲研投 2023-02-18 07:51

文 | 曹彦辉 编辑 | 潮讯财经 编辑 | 杨兰

审核 | 浦电路交易员

 

作者介绍:曹彦辉 国信期货研究咨询部副总监、农产品组负责人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2003年从业。主要从事油脂油料以及谷物系列产品研究,建有完善的产业链研究体系,对产业链研究、交易均有深刻的认识。对于套利分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曾在《期货日报》、《粮油市场报》、《国际金融报》等媒体上发表文章百余篇,担任新华社特约通讯员。曾作为CCTV2财经频道特邀嘉宾。
文章原标题:《2023豆粕市场分析及企业套保案例分享》

正文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2023 年豆粕市场的行情趋势,以及豆粕套保的案例。

今天主要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从历史上,大宗商品的周期性来推演 2023 年大宗商品的基调。

第二,从全球油料市场的供求结构看豆粕。我们的豆粕大多来自于进口大豆压榨而成。那就需要清楚国际市场是什么样的供求结构?

第三,国内的豆粕市场的供需状况。

最后,企业如何参与到豆粕市场上来。

01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当前大宗商品的走势。

2022 年全球经济出现了大幅下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商品市场长达两年多的牛市已经宣告结束。代表大宗商品的 CRB 指数在 2022 年的 5 月份见顶之后开始一路回落,主要表现是需求大幅下降,代表需求的指标 BDI 船运指数也明显下滑,表明全球的贸易量都在缩减。

一般从熊市上来看,BDI 要比 CRB 提前 4 到 7 个月见顶。BDI 的走势从 2021 年的 10 月份见顶回落,一直持续到 2022 年的 2 月份止跌反弹。这波反弹一直延续到6月底。此后 BDI 又出现了大幅回落的状况。意味着整个 CRB 指数在第一轮下跌之后,有一个小幅的反弹,之后又开启了第二轮的下跌。

基本上大多商品的熊市应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它的整体经济衰退,出现了明显的显现。整个市场情绪是从乐观向悲观转化。多头从高位开始恐慌性膨胀。大宗商品呈现高位回落,需求的疲软已经开始体现。但是供给端表现得并不明显,在第一波下跌中,基本上跌幅在10%,之后就开始进入一个修正的状态。

第二个熊市的阶段,就是大众商品的需求已经见底了并出现一个回升的状况,但是回升的幅度有限。供给端修复是明显加快的,整体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结构,在市场上有所体现。而在第二阶段我们发现,因为供求的扰动因素比较大,所以它的下跌不如第一阶段那么顺畅,所以第二阶段更多的是呈现震荡阴跌的这种走势。

第三个阶段,随着供大于求,导致库存的积累不断在增加,大宗商品的供给压力在增加,整个需求弹性在减弱,供给端减少。市场处于弃库存的状态,商品市场也迎来最后一轮的下跌。我们比较一下,当前整个大宗商品其实已经完成了第一轮下跌。目前对于 2023 年来讲,整个商品市场的需求应该是呈现见底回升的走势,但是回升的幅度大家都能看到,回升的幅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但是供给端是呈现了明显略有修复的这种状态。

可见熊市的第二阶段震荡阴跌的这种行情可能在 2023 年开启。从 2022 年5月开始的这一波熊市,无论是从时间的占比上和回撤的幅度,与历史上来比都是比较小的。因为历史上的周期平均来讲是 20 个月,我们现在只跌了 9 个月。从幅度来讲,正常来说都是在 30% 这样一个上下,目前只跌了 13% 不到的水平。所以大宗商品的熊市是仍将持续的,现在仅仅是走了一个开头而已。

02

我们看完了大宗商品,我们就要看一下豆粕市场。

它的走势和大宗商品是不是一样的,我们回过头来看国际的美豆和国内的豆粕市场,它应该走势跟 CRB 指数是比较相同的。2022 年上半年由于南美的减产和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所以美豆呈现了大幅上行的状况。5 月份伴随着美联储加息,全球经济整体衰退和需求的下滑,美豆是出现了回落的走势。进入 8 月份以后,美豆整体呈现宽幅震荡的行情。一方面是外部的美联储加息的扰动,经济的担忧情绪,另一方面全球大豆市场又进入了北半球的生长季,美豆出现了一个丰产,巴西和阿根廷大豆进入了播种期。那么整体市场是多空因素扰动的。

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的豆粕市场的走势要明显强于外盘,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国内的的进口到港阶段性不足,导致行情跟美豆出现了不一致的状况。从整体来看, 2023 年无论是美豆也好还是国内的豆粕市场,可能会都会进入一个震荡盘跌的走势中,这是 2023 年的整体基调。

我们分析从周期角度出发,基本面的因素会不会跟它的周期有相应。首先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的油料产量在 2023 年度是有所增加的,但是它的库存修复不及去年11 月份写年报时的预期。首先从1月份到 2 月份的美国农业部报告来看,全球的油料作物的产量是明显回升的,它是到了 636. 63 亿吨,比上年同期增加了 2990 万吨的水平。需求也是从 6. 061 吨增加到 6. 291 吨。当年的产需盈余是比较大的,库存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回升。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库消比是略有回落的,库存的回升幅度不如需求的回升幅度,所以整体库消比还是处于回落的状况。但是我们看一下环比,也就是对比上个月来看,整个油料的宽松局面其实是低于预期的,产销库都出现了下滑的状况,比 1 月份的预估要下降了 520 万吨。主要的原因就是来自于大豆、棉籽、葵花籽、花生产量的一个下降。油菜相对来讲,它的产量其实是环比之略有上升的。

从国别上来看,油料作物产量增加最大巴西抵消了产量降幅最大的阿根廷和乌克兰。乌克兰主要产出大豆和葵花籽,阿根廷主要产出大豆。全球油料的产量尽管2023年度同比是略有增加的,但是增加的幅度比此前市场预期缩减,市场的修复的幅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弱一些。

从需求上看来看,全球的油量的压榨是同比增加,但环比也是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主要的原因也是来自于大豆、棉籽和花生的压价量的下降,同时油菜和葵花籽的压榨量其实是略有增加的,使得压榨量的降幅其实还是没有产量的降幅那么大。

从库存上来看,全球油籽的库存是同比增加了 160 万吨,但环比是明显的下降。从曝光上来看,全球的油料的供需格局其实是从宽松向平衡在过渡。库存的修复比我们要此前想象的要慢一些。2023年度对于油料市场来讲,供给最大的焦点是来自于南美和北美大豆产量的修复局面。如果是缓慢修复,全球大豆、全球油料的库存的修复就会比较慢一点。如果是大豆的产量出现全面修复,修复可能会比较快一点。

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大豆市场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首先,它的供求结构其实是跟油料趋同的,产销都是出现一个同增,库存小幅回升,但是库销比是略有下降的。但是从环比上来讲,产量下调幅度明显要超过需求的下调幅度,库存其实是没有增加的,反而环比库存是有回落的这种状况。

从三大主要生产国来看,美国是呈现了产量和库存同比下滑,环比库存略有回升的这种状况。阿根廷整个库存、产量、需求都出现了环比下降的状况。相对而言,巴西是一个产需双增,库存大幅修复的状况。也正因为巴西产量的大幅激增,所以就抵消了美国和阿根廷产量下滑的不足。

从全球来讲,其实全球大豆的供需格局其实是有明显的修复的。但是从主产国来讲,美国和阿根廷供给偏紧的格局是并没有改变的。也就是对于全球来讲,大多的供需格局是已经有所修复。但是从国家来讲,阿根廷和美国的这种供给偏紧短期来讲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这就是目前大多市场的情况。

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南美的状况,应该说今年整个气候就是三重的拉尼娜状况,三重拉尼娜状况给巴西带来的依然是充沛的降雨,我们可以看到巴西的降雨依然是处于五年均值以上的一个水平。但是阿根廷出现了 30 年一遇的旱情,使得它的土壤伤情是处于一个非常低的这种状况。我们看到绿色的条状图,它的降雨量是 2010 年以来最低的水平,处于 20 年降雨量的均值以下,也就说明目前阿根廷它的土壤给当地的大豆产量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巴西来讲,其实它还是丰产的年份。目前整个机构预估巴西的产量大概是在 1. 52 到 1. 54 亿吨的水平。美国农业部预估是 1. 53。阿根廷其实风险还是比较大的,美国能预估是 4100 万吨。但是各家机构对于阿根廷的产量最低的是3400 万吨,也是我们目前看到最低的一个预估。

从整个天气的情况来看,各家机构预估整个拉尼娜可能是在今年的春天就结束了。2 月份以后,拉尼娜的影响可能在减弱。市场可能会进入厄尔尼诺的概率是比较大的。这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2 月份以后阿根廷的降雨可能会增加,对于后波的大豆产量进一步下滑会有所抑制。早播的那些已经形成损害的是没有办法的,也就是它产量继续下滑的概率是在下降的。

第二个,随着厄尔尼诺天气的到来,对于北半球大豆的生长可能会迎来一个比较好的天气。对于目前来讲,因为阿根廷大豆产量下滑,市场已经交易得差不多了,未来市场要交易什么?第一个,目前来讲巴西的收割进度随着本周的降雨量稍微小了一点点,已经开始加快了。我们目前可以看到它的收割进度,最新的2月 10 号主产区马特格罗索已经 是44% 的收割进度,尽管比去年要慢一些,但是已经跟五年均值持平了。

随着巴西的进度加快,4 月份以后,我们国内进口的巴西大豆的进口到港成本可能从现在的 5000 块钱每吨降到 4700 的水平。也就是 4 月份以后,随着巴西到港,我们国内进口大豆的成本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回落。

第二个,我们可以看到整个阿根廷大豆的优良率,随着现在出现零星降雨的增多,它的优良率较前期是略有增加的,最新的是优良率是13%,上周还是12%。天气预报显示,2 月中旬以后,虽然没有特别强的降雨,但阵雨会陆续出现,这样对当地的大豆生长有一定帮助。美国能预估南美四国的产量,同比上年增加 2500 万吨的水平。尽管市场认为美国农业部将巴西大豆的产量高估的可能性。我们按照普遍的 3800 的产量来预估,可能南美四国的产量同比也是增加在 2200 万吨的水平。也就是全球大豆在2023年度供给宽松格局是没有改变的。我们即将迎来巴西丰产所带来的供给的压力可能马上就要到来了。这是第一个影响未来交易的。

第二个大家要关注的是,全球豆粕供给偏紧的格局可能会逐渐地体现。为什么这样讲?因为阿根廷是全球豆粕的主要的贸易国,如果阿根廷减产幅度过大,导致全球豆粕贸易可能会转向美国,欧洲也是豆粕主要的消费地区。因为欧洲大多都在乌克兰进口菜籽,包括当地的菜籽压榨。目前来看,整个欧洲的需求量可能在增加,但是供给端可能会减少。如果阿根廷一旦要减少,可能要重新走到美国市场去采购,对于美豆粕的供给压力可能会增大。所以未来美豆粕高点可能会不断地刷新。

所以未来交易有两个状况,第一个就是巴西的丰产压力可能逐渐地要体现。第二个就是全球豆粕的贸易端可能要涌到美豆粕市场上来,美豆粕可能会有所提振。

下一个我们要看一下美国对市场的影响。第一个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农业部从 2023年开始一月下调了它的产量,单产和种植面积均有下调。同时它也下调了出口,使得库存是出现了一个环比同比都继续下降的状况。2 月份压榨下调,尽管库存略有回升,但依然处于历史偏低的水平。我们看一下连续 4 年的产需盈余都有缺口。对于美豆粕的库存来讲压力是比较大的。

我们看豆粕的供给紧不紧张,其实还有一个指标:拿今年的产量去跟上一年的需求量做对比,如果高于100%,说明整个市场供给是比较宽松的。如果低于100%,就是表示今年供给会比较偏紧。越偏离 100% 的幅度,就说明偏紧的格局越大。从目前来讲,现在是在百分之 95 的这样一个水平。历史最低的时候,是1920年89% 的水平,因为当年是美豆减产。目前来讲,整个美豆供需偏紧的格局,是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严重一点。因为供给端已经在这个年度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炒作的,供给调整可能就不大了。我们就看未来需求会不会有更大的调整。

从压榨上来看,在 2022 年年底之前,整个美豆的压榨是非常好的,但是进入 11 月份以后,压榨就出现了明显不及预期的状况。一方面要来自于美国遭遇了严寒的天气,第二个就是美国与国内的豆粕需求出现了减弱。所以 11 月份以后美国的大豆压榨量是比市场预期要差。11月份和12 月份整体压榨量同比环比都有所下降。截止到 12 月份,2023年度美豆累计的压价量是 1902 万吨,比上年减少10 万吨。但是美国农业部预估本年度比上下年度要增加 112 万吨。也就是要未来后几个月要加大压榨量。

但我们都知道,一般美国的大豆压榨主要集中在 10 月份到第二年的 3 月份。目前来讲应该是压榨最疯狂的时候,但都没有出现大量的话,那么未来激增的概率也不大。但目前来讲,因为美豆粕后期需求可能有增加,所以压价量可能依然会保持高位的状况。但是由于美国豆油和生物柴油的政策不及预期,所以整体带来的利多刺激可能不是特别大。所以我觉得压榨的年度数据可能会略有下调,但是下调的幅度并不大。从出口上来讲可能会略有剩上调。12 月份以后,因为巴西的降雨导致收割延误,使得美豆的出口的窗口被增加,尤其中国的采购是增加的,所以整个十二月份以来,美豆的出口是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增加。截止到二月九号,美豆的累计检验量是在395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71 万吨。也就是美豆的出口压价总量是达到了美豆的出口预测值的73%,而去年同期完成了69%。

我们看一下美国农业部预估的进口出口量其实比上年要减 156 万吨的,但目前来讲已经比去年同期要高了。从阶段性来看,每周的出货检验量开始同比下降了,这也意味着巴西大豆的麦芽开始逐渐体现,美豆出口的销售可能会逐渐进入淡季。尤其是未来几个月,应该是 巴西大量的时间。这样可能就使得美豆的出口调整幅度也不会特别大。

同时压价可能有小幅的下调,出口有小幅的上调。整体的需求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偏高的位置。所以23年度美豆的出口可能还是处于一个偏紧的状况,它的供需格局还是要在之后才能修复。对于整个 23、24 年度的美豆的种植面积,其实市场分歧比较大。预估是美豆的种植面积可能是 8705 万英亩,比上年同期减少 50 万英亩,但是从最新的各家机构预估,大概都是在 8800 万英亩。那么整个产量要达到 44 亿股,比2022年度的 42. 7 亿要增加 1. 24 亿,这样可能期末库存就能增加到 3. 5 亿,对于它的库存修复会有明显的增加。所以我们按照春季和秋季的供给来看,我们如果按照巴西和阿根廷都处于一个 1. 5 和 3800 万吨的产量来算,今年的春天环比的产量供给量要比去年增加 200 多万吨。从秋季来看,如果是 44亿的产量,整个秋季的供给量增加更为明显。

所以23年度美豆供给偏紧的格局依然存在,但是供给格局的转变要在下一个年度来实现。

3月初,随着巴西大豆丰产来临,美豆可能从高位出现阶段性的拐点。随着美豆春播的开始,因种植面积分歧比较大,整个美豆会略有反弹。但是我个人觉得最终的价格回落可能是在 9 月份,迎来年内的低点。美豆的行情的出现拐点可能也是在下半年,年内的低点可能要下到1300,1100-1200也是有可能的。主要看下半年的天气和美豆的种植是什么样的状况。所以上半年对于整个每周市场还是呈现一个震荡小幅回落的一种状况。但是下半年的压力可能会比较明显。

03

现在我们关注一下国内市场。

一号文件中连续两年提到了豆粕市场,要深入实施自用豆粕减量替代的行动,也就意味着中国豆粕的高速发展的时代其实已经过去了。国内的豆粕国家内容信息中心预估2023年度豆粕同比有增加,但是跟 2021 年度最高的峰值有明显的下滑,也就是整体产区略有增加,但是与历史高点还是略有下降的。我们从它的产量和消费量的增速来看,都是没有到 5% 的,这样一个均值都是在 3% 左右的情况。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进口大豆的数量也是从历史均值 9980 万吨降到 9500 万吨。同时美国预估大概也是这样一个水平。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的豆粕需求,尽管从去年的定义中有所回升,但是离高点还是有差距的,豆粕属于缓慢复苏过程中。从饲料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看到预估我国的饲料的产量是 2. 86 亿吨,但是从昨天的工业饲料协会出去的数据是 3 亿吨的这样一个水平,可能目前来看机构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对于2023年度,我国的饲料的产量是回升的,这是大家都有共识的,但是要回升到历史高点还是有难度的。

第一个是从生猪上来看,目前我们国家的农业部给出的数据, 2022 年的3月底的生猪存栏在 4360 万头,已经超过合理的基准水平。可以预估未来十个月的生猪存栏量。去年第四季度生猪的价格高起,压栏也比较严重, 就使得存量的低点往后移了。第一季度国内豆粕的消费量出现比较低的状况,因为你的存量在往后移,豆粕的需求后期缩水。第二个因素就是目前生猪养殖利润出现下滑。养殖端开始在有意识地减少豆粕的。国内的豆粕它的在生猪养殖上的需求在第一季度是比较差的,后期二季度可能会略有回升。

从禽类上来讲。我觉得今年巨大的变数是来自于禽类,因为今年欧洲和美国都出现了严重的禽流感。这就使得我国禽类的养殖今年,尤其在今年下半年,它可能就会出现供给比较偏紧的这种状况,下半年的禽料需求可能会出现回落。所以我们认为今年可能豆粕的需求可能出现一个前高后低的这种状况。从替代上来看,今年应该是过减量替代的第二年,减量替代是有三种模式,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是在逐渐地成熟。

第三个就是优化饲料配方。消费上来看,我们可以看一个数据,豆粕的 2017 年到现在,豆粕消费量是在 596 万吨。其中 2020 年和 2021 年消费量比较高的月均都是在 640 万吨左右,但是在 2022 年的月均消费量就降到了 554 万吨。

从目前的生猪的存量情况来看是低于 2021 年的水平,但是高于 2017- 18 年的水平。我们用一个大数来预估 2023 年豆粕月均消费量在 580 万吨到 600 万吨上下,折算成大豆的压榨需求可能就在 8500 万吨。

看一下基差情况,因为基差每年还是有一定的季节性规律的,一般情况下都是 3、4 月份达到第一个上半年的高点,随后回落, 5、6 月份是呈现年内的低点,随后再呈现上涨的状况。我认为今年随着4 月份以后到港量的增加,基差可能会进一步回落,而且可能是在月末2月初就进行。

豆粕的基差的波动幅度可能要远超过单边的行情,目前基差其实还是比较大的。结构上来看, 2305 合约之前呈现竞强远弱的格局,主要还是因为现货到港量偏低,支撑现货价格。进入 2305 以后的合约,市场还是等待供求结构的转变,2023 年对于国内市场供给和需求是平稳增加,库存可能是呈现缓慢增加。从供给端来讲,4 月份以后到港量增加,进口成本回落。需求随生猪养殖存栏的后移需求,可能是在二季度的初期可能是呈现一个低点,随后是略有增加。到下半年,因为禽类的需求可能不是特别乐观,所以下半年是平稳略增的这种状态,整体豆粕市场在 2023 年更多是追随美豆来走。

2305 合约二三月份可能还是呈现在 3800 到 4000 点的这样一个区间震荡,四月份以后可能会呈现回落的状况。对于豆粕来讲,它的一个偏空合约是在 2309 和 2401 合约上,整个下半年的合约可能是呈现更加偏空的格局。这就是我对整个豆粕的行情认知,因为从市场来讲就是宽幅震荡,价格重心往下移的这种市场。所以在 2023 年豆粕市场在交易上趋势性行情并不是特别多,更多的是一个波段的行情。总的来看,豆粕市场前高后低,先扬后抑的概率是比较大的。需求应该是结构性,也应该是前高后低,存栏的高峰可能是在二季度以后才能出现。

04

最后来给大家讲一下豆粕企业套保案例的分析。

目前的整个国内的饲料行业,集中度并不是特别高,中小企业是居多的,这些企业对抗风险能力是比较弱的,我今天更多的是从一个饲料企业买方的角度来给大家讲一下案例。

目前的豆粕的定价模式是两种,一种是一口价,二是延期定价,三是封顶移库,四是基差定价。前三种更多的是在一口价的基础上延期。我跟你签订了一口价,我在约定的比如八天或者更多的时间内你去封顶,我再给你签订一个封顶的价格,再与目前的现货价比低,以最低价成交。

另一种方式就是基差定价。基差定价是跟一口价完全不一样的模式,买卖双方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不签订具体的成交价格,而是某一个时间对标的合约进行实物交收。

目前整个豆粕的现货价格,我们以山东为例,大概是在四千六百三左右,期货价格是在三千八百八左右的这样一个幅度。如果是二三月份,他可能是报到 600 多,如果是 4 月份以后可能报到 300 多,这也充分说明了整个市场对于未来的供求格局就是基差报价的情况。我们看一下为什么我们国内的豆粕最先开始的基差报价,因为这个是一个舶来品,最先是在国外实行。四大粮商开始实行基差定价。随着我们进口大豆的增加,定价模式也传到了我们国家。2003 年我们开始引进基差定价模式,到 2013 年开始全国实现。

我们看一下基差定价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模式?其实它对于卖方来讲,我直接把基差卖给你,其实我锁定了加工利润,提前把我销售时间都给你,锁定好了,我就直接开工就好了,直接就把利润锁定了,也能稳定我的客户关系。但他的不利,把他的远期的现货的波动直接变成基差风险和价格波动风险了。他的具体操作其实还是需要一定的专业性。

对于买方来讲,其实你采取基差定价,相比于一口价来讲,一口价加上一个期货套保的模式,是因为你在做基差的时候需要保证金,所以你减少了一倍的资金占用成本。而且有两次选择价格的时机,第一个是选基差,第二个就是选期货,所以这样你的在买卖过程中,你的议价的能力其实是比一口价要高很多。

第二个就是操作难度比一口价要相对来说要更专业一些,也是增加经营风险。但是目前来讲,因为基差定价相对来说更灵活,所以目前来讲,整个豆粕的贸易基本上 80% 都是基差定价。如果现采现用,基本上就是用现货的定价模式。

我们来看一下基差到底是什么。现货减去期货为什么要叫基差?基差的基准在哪里?现货是以期货来作为基准,近月期货合约是以交割地的现货为基准,如果从理论上来讲,它就是一个时间的持有成本和运输成本,因为从你的基准交割地到你的当地的一个现货,它的运输的成本它差在了哪里?你的区域的供求结构,物流成本,时间价值。现货的影响因素就是宏观,包括进口成本,包括压价利润。国内的供求状况。期货可能更多的是一个未来的供求状况的影响。基差就是区域性的供求结构的影响。

首先,豆粕企业参与豆粕期货市场,其实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根据期货进行基差定价,也就是发挥期货价格发现的功能。另一个就是怎么来运用期货进行风险管理,也是它套保风险管理这样的功能。

怎么来运用期货进行基差定价?首先我们看它的采购价,价格就是基差的价格,加上一个期货的价格,我们作为买方来讲,你肯定是想买一个最便宜的价格,那我们怎么能来买到最便宜的一个基差,我们怎么能合理地定价定到一个比较低的这样的一个期货价格。根据经验来看,你怎么来降低基差。首先要算一下企业的进口的大豆的成本,当前的豆油的现货的价格。因为近年来可能豆油的价格波动比较大,以前的时候油脂的价格波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的,所以你反推一下,油厂的一个利润,再加上油厂的利润的区间,我们就算出一个基差的水平。

第二个我们要知道未来的油厂的一个定价的情况,这就是区域性的整个供给的一个状况。第三个就是多寻几家价格,货比三家,找到一个最便宜的企业。

我们知道去年南美减产,俄乌冲突爆发,三四月份我们进口量其实又特别不大,你如果需要豆粕,需要的时间其实是 5 月份,要用 3 月份做计划。我们当时认为现货可能会偏紧,建议客户要提前点基差,在 2205 合约上低位赶快买入,到点价的时候,因为整个基差已经涨得比较大了,期货还像现货回归,使得企业的采购成本比同业其实要减少很多,这是整个的第一个情况。如果后期我们预计整个到港量比较低,基差可能上涨,你现货可能涨幅要比期货快,期货可能还没有启动,这样还不如在期货上稍微点一点,到你买现货的时候,点价的时候直接就把期货的多单一平掉,成本会比同业要小很多。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个就是如果在高位点了个价格,你怎么来对你的库存做保值?6 月份的时候,企业点了2万吨的豆粕的基差,但是当时整个豆粕的库存是处于历史的高位,去年 6 月份的时候库存到了 100 万吨以上的一个情况,但是因为国际美豆我们不可以看跌,所以我们认为就短期就做一个空单,不然库存豆粕的价格偏高。所以我们建议在 2209 合约做了一个短空。

7月初的时候,随着豆粕库存的消耗,2209 合约的价格也降到了3900,我们认为再往下的空间不是特别大,就建议平仓离场,所以保证了2万吨的库存。高价的豆粕现货其实是通过期货市场的这样的一个操作,把它的库存的成本略有下降,这个就是豆粕的套保的简单的案例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觉得今年可能整豆粕2023 年突破基差的波动可能会比单边更大,所以大家在做豆粕基差时候,要保持比较好的这样一个保值的思维,就是积极参与到期货市场上来,然后把你的企业的成本给它降低,保证企业的利率.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所有内容,感谢大家!


免责声明 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查阅者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实际投资标的交易的建议。投资者应该根据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来判断是否使用报告之内容,独立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相应风险。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