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用中证转债指数不买可转债基金?

持有封基88 2022-01-30 23:51

做股票或者基金的投资者,都很关注沪深300指数等市值加权的指数,那么做可转债的个人投资者,为什么很少像做股票的投资者那样去看加权的中证转债指数呢而更多的去看等权指数呢?

我们首先要知道,中证转债指数是如何编制的?按照中证指数公司的说明,中证转债指数是按照市值加权来计算的,也就是说,可转债市值越大的权重越大。大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最新发行的兴业转债,剩余规模高达500亿元,这个月大涨20%的湖广转债,只有4.152亿,相差了120多倍。

所以市值加权的中证转债指数,代表的是整个可转债市场的整体涨跌情况。有人会问,为什么个人投资不看这个指数呢?我们个人投资可转债,确实看这个指数的不多,更多的看的是可转债的等权指数。

为什么个人投资不看加权指数而看等权指数呢?我们投资可转债采用策略最多的是摊大饼策略,也就是各种可转债都买一点。如果做到极限,370多只可转债都买而且等金额的买,那么获得的收益就是等权指数的涨幅了。

从2018年熊市开始的可转债等权指数涨了100.75%,年化18.61%。和加权指数年化10.55%相比高出了8.06%一年,4年相差了整整一倍,这个差异还是非常大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提倡个人直接投资可转债而不是买可转债基金的重要原因。个人投资可以用摊大饼的策略,获取4年接近翻番的收益,但不管是可转债指数还算机构投资的可转债基金,因为体量原因,基本上都是市值加权或者说基金只能多配置大体量的可转债。在可转债上,加权明显跑不赢等权。

除了加权、等权外,还有一个是中位数平均。也就是把所有的收益率排序,取一个中间的数字。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算术平均和中位数的区别,假定我们9999个普通人的收入一年都是10万,有个富豪一年收入10亿,那么我们1万人的总收入接近20亿,算术平均接近20万一年,但我们9999个人的实际收入都是10万,这个20万就是被这个富豪“平均”了,如果计算中位数,把这10000人的收入排序,取中间的那位,显然中位数还是10万。

我们再回过头来仔细看一下本文开头的那张表,显然可转债表现最好的是等权,其次是加权,最差是中位数。这个数据在我们可转债实战中有着非常强的指导意义:

如果我们选择摊大饼策略,那么得到结果最接近等权指数;如果我们买可转债基金或者看可转债加权指数,那么我们得到的收益接近中证转债指数。如果我们去赌一个可转债,除非你有着超越常人的技巧,否则大概率得到的是中位数收益。

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其实大部分可转债的表现并不好,但因为有部分涨的非常好的可转债,所以等权的算术平均把收益拉高了。所以对我们普通智商的投资者来说,尽可能分散投资,或者用多因子等策略提高收益。其次是看着中证转债指数买可转债基金,最不济的是赌一个两个可转债。

这就是可转债的加权平均、等权平均、中位数平均的不同以及给我们实战的指导意义。也是在可转债上有那么多投资者长期坚持摊大饼策略的根本原因。

不管什么事情,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用数据分析而不是权威或者想象,更不要人云亦云。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