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产品和量化基金,是否会诱发股灾?

风口调研 2022-01-31 00:02

以下内容的“观点”部分均引述自群里的小伙伴,仅供参考

1、雪球产品 雪球产品对冲原理

为保持风险中性,券商目前一般选择股指期货多头作为对冲工具。若合约标的是中证500指数,当指数下跌时,对冲就需要补充更多的股指期货;反过来,指数上涨时,需要卖出一些股指期货。在Delta值上的对冲操作,变成了“高抛低吸”。

听着有些复杂,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例如下图,产品期初,券商为Delta对冲,完成合约名义本金约5成的期货多头建仓;之后标的价格上涨,减仓至2成;随后价格持续下跌至敲入价格,加仓至满仓;然后标的价格触底反弹一路上涨至敲出价格,不断减仓;在敲出观察日突破敲出价格点位,产品敲出,券商将对冲该产品对应的股指期货持仓清空。

Image

小伙伴的观点: 现在市场存量2000-3000亿,敲入价位在5700附近,雪球不用担心风险的,越跌越买,行成铁底支撑,铁底跌破,全变满仓大空头。不过要看具体的产品结构设计,有的产品到期才发生实际敲入。

2、量化基金 短短三年,这个行业发生了什么? 1、量化行业整体规模从2019年初的不足千亿,扩张到现在的近万亿; 2、过百亿量化私募涌现,千亿私募城头变幻大王旗。现在不上个百亿,都好像低人一级;

3、个人投资者从之前的质疑量化,到现在神话量化。认为量化能够或者说“应该”无所不能;

4、中国钱多资产少,海量从实业和房地产挤出来的钱,涌入资本市场,追逐量化的稀缺性资产;

5、以券商为代表的代销机构,是量化成为头牌的首要推手。罔顾策略适应性,十年不变的销售套路,谁短期业绩好,就卖谁。卖垮了几家新星,也卖跨了行业。因为量化的高交易量能够带来高收入和高市场份额,券商天然偏好,业务才是第一,业绩只是其次,历史上不乏有券商联合个别量化,高佣金收割客户的案例。

现在遇到的问题: 1、量化规模太大了,已经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力量。市场上其他的博弈者,也会制定应对量化的策略。 2、股票数越来越多,散户一类的非理易者越来越少,阿尔法越来越薄越来越分散;

3、前三年股市的量价齐升,量化行业的戴维斯双击。现在交易量很难再突破,股市短期也很难说有很大的估值提升空间。黄老湿很早的一篇文章说过:“没有,就没有”,这个定律,越来越有效;

4、监管的关注,量化高频交易的自由度受限,规模越大,压力越大。

小伙伴的观点: 目前除了幻方被赎回的只剩650亿规模了,其他家还好,整体没有遇到大面积赎回的问题。

现在就看这2019-2022这三年迅速涌入的资金,是否会瞬间失去信仰,大面积赎回,我觉得短期内不会。现在各家在行业、风格敞口的暴露各有不同,总会有能跑出超额的。毕竟十年不变的销售套路,谁短期业绩好,就卖谁。

春节快乐,安心过年。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