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着急的钱,做不着急的投资

天天基金网 2021-03-25 20:00

权益类基金在过去一两年的优异表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对于个人理财、资产配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也有许许多多缺乏投资经验的新手希望参与其中。   不过,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权益类资产,具有显著的价格波动属性,产品净值也因此会上下浮动,很多时候可能会增加我们的财务焦虑。   为了获得良好的长期投资盈利体验,我们或许可以提醒自己:

假若准备入市,需要用不着急的钱;

假若已经入市,则要做不着急的操作。  

1、不着急的钱

什么是“不着急的钱”呢?通俗来讲指不是用来过日子的钱,不是日常生活中固定开支的钱,不是短期之内可能会用到的钱,而是即便丢了也不会影响正常生活的钱。   彼得林奇提醒投资者在投资权益类资产之前首先要重新检查一下自己及家庭的财政预算情况。    如果这笔打算投进股市或者权益类基金的钱,在两三年之内要拿出来用于孩子上学或者房屋装修之类的,那么就不应该把这笔钱用来投资。如果没有极端情况的话,股票市场未来10-20年的趋势相对来说是可预见的,比如美国200年间的股票回报年化在8%左右,中国的主要基金指数过去十几年的年化回报最高在13%左右。   但是,未来两三年这样中长期的时间段内市场是涨还是跌,对于这个问题预测的准确概率都可能和掷硬币猜正反面的概率差不多,更不要说去讨论明天是震荡还是反弹了。

因此,如果是凭借对市场进行短期预测,而投入一段时间内有刚需的资金(比如购房首付、学费等),那么就无异于搏一把的赌博心理,这与投资的本意已经背道而驰了。   因此我们还是应该在评估了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了解了投资标的之后,把不着急用的钱投入市场,长期来看的赚钱概率或许更高。   彼得林奇给了我们一个非常简单的公式,那就是: 在股票市场的投资资金只能限于你能承受得起的损失数量,即使这笔损失真的发生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不会对你的日常生活产生任何影响。  

2、不着急的投资

我们常常听到人们说投资中需要有“钝感力”,这里说的“钝感”,是指一种能够排除干扰、勇往直前的态度,而非“迟钝”。

“钝感力”就像一个保护罩,在发生一些无关紧要(事实上绝大部分的新闻对于长期投资来说可能都是如此),但又可能引发困惑和怀疑时,把我们和这些短期干扰相隔绝开。   当市场稍有风吹草动的时候,就容易改弦易张,抛弃自己原先的投资目标,这样对于市场的过度反应,很容易让自己乱了阵脚,在匆忙中失去阵地,甚至可能会被市场趋势强化,像旋涡一样被牵着走。帮助我们脱离这样旋涡的,就是我们的“钝感力”。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认为未雨绸缪、富有耐心、严格律己和不偏不倚是最基本的投资指导原则。不管周围的人怎么想,不管自己的情绪有什么波动,他都不会轻易背离这些原则,尽管许多人都认为“做人要懂得随机应变”,但显然芒格认为在投资中并不一定如此。   这些原则若是得到坚定不移的遵守,便能产生最著名的芒格特征之一:不要非常频繁地进行买卖。和巴菲特相同,芒格也认为:只要几次决定便能造就成功的投资生涯。   巴菲特曾用考勤卡来帮助我们理解投资决策,他说“考勤卡片上有20格,所以只能有20次打卡的机会——这代表一生中所能拥有的投资次数。

当你把卡打完之后,你就再也不能进行投资操作了。在这样的规则之下,你将会真正慎重考虑你做的事情,你将不得不花大笔资金在你真正想投资的项目上。这样你的表现将会好得多。”   什么样的性格会影响投资呢?总是按捺不住,或者总是忧心忡忡。但是如果有如下的性格特点:非常有耐心,又能够在知道该采取行动时主动出击,那么就能通过实践和学习逐渐了解投资这一事物。   如果我们现在还做不到这样的话,是不是又要开始焦虑了呢?其实大可不必,芒格也说:“我还没发现谁能够很快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也不用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想要做成任何事情都需要时间的积累,有了明确的方向并付诸实践才更有效。   正如杰西利弗莫尔说过的:“赚大钱的诀窍不在于买进卖出……而在于等待”。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睿远FUND,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关注天天基金网公众号,在对话框中首次发送“我要领奖”立即领取88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爱奇艺会员、猫眼电影券等多重好礼!马上转发,叫上好友一起来领吧~

戳阅读原文,立即开通“天天基金账户”

分享、点赞、在看 顺手三连越来越有钱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