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十家”渐行渐远,长盛基金清盘苦果知多少

天下财道 2023-04-27 07:50

文|储燕 出品|天下财道


几天前,长盛基金公司(下称”长盛“)再发基金清盘公告,这已不是今年第一次。

拉长时间线来看,作为“老十家”之一的长盛,不仅规模上与其他九家基金公司有巨大差距,而且自身的净利润甚至不如十年前。

大浪淘沙之下,董事长再次发生变更的长盛未来路在何方?


基金清盘苦果知多少


4月18日,长盛官网发布了一则公告,长盛沪港深混合(002732)自2023年3月18日进入了清算程序。

这只基金成立于2016年7月,也曾有过表现较佳的时期。

天天基金网显示,长盛沪港深混合2017年取得了超20%的年度涨幅,大幅跑赢同类平均的10%,和沪深300涨幅接近,排名172 | 1524。

(来源:天天基金网)


然而,好景不长,自2018年开始,这颗新星就开始呈现颓势,其后表现总体一般。

从期末总份额来看,长盛沪港深混合可谓是“出道即颠峰”。

天天基金网显示,2016年7月5日,长盛沪港深混合成立之时,总份额达到3.23亿份,直到最后清盘,再未突破这个数值。

基金成立当年的2016年,是一个震荡市行情,长盛沪港深混合似乎尚处于懵懂状态。

天天基金网显示,2016年三季度末,也就是长盛沪港深混合成立不到三个月内,就有2.28亿份额被赎回。

(来源:天天基金网)

2019年三季度,长盛沪港深混合规模虽然反抽了一把,但总体看于事无补。

天天基金网显示,2019年二季度末到三季度末,长盛沪港深混合净资产变动率达到729.25%,净资产份额也从0.16亿份暴增至到1.31亿份。

(来源:天天基金网)

2022年低迷的资本市场,似乎成为压垮长盛沪港深混合的“最后一根稻草”。

又过了没多久,长盛沪港深混合最终走向清盘。

长盛沪港深混合的基金经理是老将吴达,此人值得说的表现,是管理长盛环球行业混合(QDII)(080006)逾11年,取得近65%回报。

但从吴达现任管理的基金业绩来看,属实让持有人捏了一把汗。

(来源:天天基金网)

值得注意的是,长盛沪港深混合并不是长盛旗下今年唯一清盘的基金。

长盛曾于4月4日发布公告称,长盛精选行业轮动混合(A类:015112/ C类:015113)也于3月11日进入了清算程序。

该基金刚运行7个月左右,就惨淡收场。2022年9月成立,到当年第四季度,仅仅3个多月后,该基金就亏损9%,而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3%。

(来源:天天基金网)

基金经理将上述不佳表现的原因归结为“由于处在建仓期,基金整体仓位较低,同时偏成长的投资风格短期受市场资金博弈的影响较大”。

市场是残酷的,打铁还需自身硬。但对长盛来说,清盘的阴影挥之不去。

从长盛官网的记录可以看出,2018-2022年,仅5年时间内,长盛分别清盘了17只、3只、1只、5只、6只(共计32只)基金。

其中,长盛在2018年9月7日、2018年9月22日一天分别发布了4只、6只基金清盘公告。


与其他“老十家”渐行渐远


实际上,从整个公募行业来看,长盛本来属于赢在“起跑线”的。

长盛成立于1999年3月,是业内知名的“老十家”(即国内最早成立的十家基金公司)之一。

但先行一步,不一定跑得快。遗憾的是,长盛规模多年未见明显增长。

天天基金网显示,长盛的资产规模在2016年底达到峰值,有将近730亿元。而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仍然只有近630亿元。

反观其他“老十家”,早已抓住发展机遇,成为时代的宠儿。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除长盛之外,“老十家”中资产规模最小的大成基金也已经达到2200亿元,南方、华夏的资产规模甚至已经突破万亿元。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长盛与其他九家基金公司相比,几乎连望其项背都有很大难度。

管理规模决定了公司的营收和净利状况,长盛在这方面也是十年“原地踏步”,这从该公司大股东国元证券的年报中可以看的清清楚楚。

(长盛近十年经营业绩)

数据显示,长盛2022年营业收入与2012年一模一样,皆为4.56亿元,而净利润却比2012年减少一倍。


股东变来变去是喜是忧


股东与高层频繁变化,也是长盛的特征之一。

长盛成立之时,共有4位股东,分别为中信证券、湖北证券(长江证券前身,下称“长江证券”)、天津信投和安徽信投,持股比例皆为25%。

2001年,国元证券承继了安徽信投的全部持股。

更大的股东调整,发生在2004年。

此年9月,长江证券、中信证券、天津信投将其合计所持长盛75%的股权转让给国元证券、安徽创投和安徽投资。

从具体比例看,国元证券、安徽创投、安徽投资分别持有长盛49%、26%、25%股权。

2007年4月,新加坡星展资产管理公司(下称“星展资管”)加入长盛股东行列。

长盛股东变为国元证券、星展资管、安徽创投、安徽投资,分别持股41%、33%、13%、13%。

2011年8月,星展资管又将其持有的长盛全部股权转让给新加坡星展银行有限公司。

股东不断变换,长盛的领军者也如流水般变化。直到近期,似乎仍未停息。

今年3月15日,长盛发布了高级管理人变更公告,原董事长高民和因工作变动原因调整、原总经理周兵因个人原因辞任,胡甲接任长盛董事长,并代行总经理职务。

资料显示,胡甲来自长盛大股东国元证券,曾担任过国元证券总裁助理、董事会秘书等职务。

而就在一年半之前,也就是2021年7月,同样来自国元证券的高民和刚出任长盛新一届董事长。

更早一些 ,2021年6月,原长盛总经理林培富因工作变动原因离职,原长盛董事长周兵接任总经理职务。

长盛的首任董事长为王其华,来自股东天津信投,此后,长盛董事长则大部分来自国元证券。

凤良志、陈平、凤良志、高新、周兵分别于2004年、2007年、2010年、2014年、2017年担任长盛董事长。

长盛高层频繁变更,既给公司带来某种新机遇,也对公司业务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如何趋利避害,如何抓住市场机会,缩小与其他“老十家”的巨大差距,这是摆在以胡甲为代表的长盛新高层面前的考卷。

- END -

免责声明:文章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