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醒、谢治宇的基金,今年是怎么了?

天天基金网 2022-08-14 07:5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设为星标,获取推送更及时哦

最近,不少朋友留言让我们写写谢治宇、朱少醒两位明星基金经理,原因是他们俩近期的收益率似乎有些平庸。

于是我赶紧翻了一下数据,截至昨天:

朱少醒的富国天惠成长(161005)今年以来的收益率是-15.78%,谢治宇的兴全合润混合(163406)今年以来的收益率是-18.98%。

与此同期,沪深300指数的跌幅为-15.17%,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跌幅为-11.70%,均略好于两位基金经理的代表作。

Image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银河证券,统计截至2022/8/13,不作投资推荐)

从走势图上看,富国天惠和兴全合润两只基金的净值高点都是在2021年的2月10日,也就是去年春节假期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约1年半的时间。

这样看来,两位基金经理近一段时间的表现确实不够亮眼。

我们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

老牌基金经理

大家之所以特别关注朱少醒、谢治宇两位基金经理,大概率是因为他们的从业经验和历史业绩。

截至今天,朱少醒管理代表作富国天惠成长16年274天,任职回报1726.33%,任职年化回报18.93%。

谢治宇管理代表作兴全合润9年198天,任职回报580.25%,任职年化回报22.16%。

在数据之外,两位基金经理也有着令人称道的口碑。

朱少醒在2005年从业,有着“活化石”般的经历和出众的业绩,但在长达16年的从业时间里仅管理富国天惠一只基金。

即使是在行情火热的牛市里,老朱也从没因追求规模而新发过产品。

谢治宇曾在2020年底、2021年初两次调整限购额度。

2020年11月18日,兴全合润发布公告,为了保证基金的平稳运作,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暂停接受一万元以上申购、转换转入申请。

仅2个月后,2021年1月15日,兴全合润再次将限购额度下调至3000元。

对应到净值上,恰好是那个“山顶”附近。

从投资风格上来说,两位基金经理也都是偏稳健的分散、均衡类型,不去押宝单一赛道。

Image

(数据来源:2022年基金二季报,截至2022/6/30,不作投资推荐)

根据2022年基金二季报的数据,富国天惠前十大重仓占比38.01%,分散在白酒、新能源半导体等多个行业。

兴全合润前十大重仓占比38.88%,布局范围从新能源、半导体一直到家电、酒店,跨度很大。

或许是因为规模

正因为如此,两位基金经理收获了大量的拥趸。

根据2021年基金年报的数据,富国天惠的规模为374.75亿元,持有人为249万户;兴全合润的规模为334.06亿元,持有人为256万户。

两只基金目前都算是“巨无霸”级别的规模。

对基金运作来说,规模大并不是好事儿。基金圈儿有句话:规模是业绩的杀手。

华安证券做过如下统计:

Image

(图片来源:华安证券研究所,《公募权益基金的舒适管理规模是多少?》,不作投资推荐)

他们的结论是:一般而言,当基金达到 2 亿以上,收益率普遍随着基金规模的上升而下降,规模达到 50 亿以上的基金收益普遍明显下滑。

一方面,随着规模的扩大,可选股票的数量在减少。一些中小盘股票可能无法再进入基金经理的法眼。

因为即使非常看好某家小公司,但盘子就这大,并不能买很多,一点点仓位对整体净值的影响并不明显。

对专攻中小盘的基金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你看最近特别火的金元顺安元启,就把限购额度控制在了每天最多50元,以控制规模。

另一方面,调仓的难度也在加大。如果是一条小鱼,在水池里可以想怎么游就怎么游,不受拘束。但如果是鲸鱼,只是翻个身都会激起千层浪。

资金量小的时候,想清掉一只股票,或许只需要一键。但如果资金量太大,交易就会影响到股价。可能才刚卖到一半,股票就给砸跌停了,剩下的一半既卖不出去,留着也影响净值。

还有一点,打新收益会被摊薄。随着注册制的推行,这两年上市的股票很多,打新自然是增强收益的一块大肥肉。

目前,持有沪市市值 6000 万以上股票可参与科创板打新,持有深市市值 6000 万以上股票可参与创业板打新。

如果基金规模小,打新的收益摊到净值上会比较可观,但如果是二三百亿的体量,那点小钱摊下来可能就是洒洒水了。

或许是因为风格

再来看这张表格。表中记录了谢治宇、朱少醒两位基金经理从业以来每个完整年度的收益率。

Image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银河证券,统计截至2022/8/13,不作投资推荐)

我们发现,即使是两位老牌基金经理,也不是每一年都能跑赢指数。

因为每一年的市场刮着不一样的风。

比如2016、2017年,大家刚从股灾里回过神来,选择拥抱“老实憨厚”的大蓝筹,市场刮的是白酒家电银行地产的风。

2018年就不说了,整个一大逆风。2019年先是普涨,后面是消费、医疗、科技轮番登台唱戏,2020年行情演绎到极致。

到了2021年又是新能源的天下了。

近6个完整年度,每年都跑赢了沪深300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基金目前只有以下7只(至少一位基金经理完整从业),难度可想而知。

Image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银河证券,统计截至2022/8/13,不作投资推荐)

一般来说,每个基金经理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都有自己的“主客场”。遇上适合发挥的主场,投资事半功倍。

但每过几年,难免会有一次施展不开的“客场作战”。

由于朱少醒和谢治宇目前管理的基金规模都比较大了,所以持仓会往大盘风格倾斜。

但近1年半左右,大盘股被小盘股远远甩在了后面。小盘股代表中证1000指数相对大盘股代表沪深300指数跑出了明显的超额收益。

显然是不适合他们发挥的“逆风时间”。

Image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2022/8/13,不作投资推荐)

另外,其实在普跌的行情里,富国天惠的表现一直比较平淡。你看上表中的2011、2016、2018这几年,是不是都跟今年很像。

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各异,对回撤控制的看法自然也有所不同。

对于后市,大盘股的表现对这两只基金很重要。好消息是单从估值上来看并不悲观。

Image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APP,截至2022年8月12日,不作投资推荐)

沪深300指数目前的市盈率百分位是26.80%,处于偏低的位置。

Image

(数据来源:10年期国债收益率数据来自中证指数公司、沪深300点位及市盈率数据来自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2022/8/12,不作投资推荐)

沪深300指数的股债利差是5.48%。说明相对债券,沪深300的性价比处于偏高的位置。

不了解股债利差指标的小伙伴可以翻阅之前的文章:时隔两年,这个抄底信号终于出现了?

一些想法

如果说规模和风格是影响收益率的因素,那么挑选基金的时候规模多少为佳?又怎么应对多变的市场风向呢?

关于规模,华安证券在研报《公募权益基金的舒适管理规模是多少?》中有如下结论: 基金业绩与规模呈现抛物线型关系,基金规模太大或者太小都会影响基金业绩。基金规模过小,基金面临固定费用侵蚀、大额申赎干扰、投研资源不足、基金保壳压力、打新不够门槛、基金风格漂移、基金经理易更换等问题;基金规模过大又可能面临中小盘股难配置、调仓成本过高、赎回流动性风险、较难获取交易层面收益等问题,我们认为公募权益基金的“舒适管理规模”大概在 30~40亿元。

30-40亿这个范围或许有点小,实际投资未必要如此精准。但对于较大(比如100亿以上)和较小(例如10亿以下)的产品要留个心。

关于风格,答案或许并不唯一。因为没有任何一种风格能够“通吃”市场,偶尔的落后非常正常。

就连股神巴菲特,每过一段时间都会被大家拎出来数落一阵:老巴老了,是不是不行了?

但过段时间大家又说:还得是股神啊。

一个优秀长跑运动员,并不意味着在每个阶段都要比别人快,而是十几圈下来跑在前面的还是他。

或许投资也需要一点钝感力哦~

(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定投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戳阅读原文,立即开通“天天基金账户”

分享、点赞、在看 顺手三连越来越有钱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