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房学造车,老祖宗也不会答应

谭浩俊 2023-04-17 08:03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人表示,住房领域可以从四个方面向汽车产业学习:在设计上像智能汽车一样以科技赋能住宅;在建造上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在使用上像汽车一样建立房屋体检和保险制度;在服务上像汽车4S店一样搞好物业服务。

对此,相关媒体认为,这是一种崭新的思路,可以拓宽未来发展趋势认知。我不知道,这是媒体为了跟风炒作,附和这样的观点,从而为这种观点装扮呢,还是不用脑子想问题,跟风附和,人云亦云。像建房学造车这样观点,是很不切实际的,也是对房地产市场发展非常不利的。真的要是如此,可能连老祖宗也不会答应。

实际上,老百姓对住房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也不希望住房的变化速度那么快。价廉、舒适、安全是老百姓对住房的最基本目标,也是最基本要求。只要这三个方面的目标达到,老百姓对住房的要求也就基本达到了。至于极少数要求较高、标准较高的消费者,他们完全可以依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能够提供的,选择自己想要的住房,而不需要受到别人的影响,也不需要受基本条件的影响。

目前出现的问题,实际与开发企业没有太大关系,更多情况下,是地方为了眼前的利益需要,盲目抬高地价造成的,开发企业只是扮演了推手作用,是借助地方的各种政策,玩起了空手道等。但凡地方行为规范一点,做法稳妥一些,为广大居民考虑得多一点,房价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上涨,围绕住房问题的矛盾也不会那么多。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房价过度上涨造成的,而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则是地价的上涨,地价为什么上涨,自然原因不需要多说,也不需要过多阐述。

面对出现的问题,不是想方设法去解决,去挖掘问题的根源,不是对症下药、斩草除根,而是想在形式上做文章,转移居民视线,显然是方法错误、方式不对。在设计上像智能汽车一样以科技赋能住宅,听起来很有意思,也有新意,不要忘了,房子设计得越智能,房价就会越高,老百姓就越买不起。对老百姓来说,买得起比买智能房更重要,也更紧迫。就像一个人一样,连吃饭都成问题,你让他们去买智能汽车、智能电器、智能家具等,现实吗?有意义吗?能不被骂吗?真的要考虑设计问题,那就多考虑考虑房屋的结构合理、通风良好、采光优良,其他的,可以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居民购买能力逐步改善,而不是急功近利、盲目超前。

在建造上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使房子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这听起来有点在讲笑话,或者说神话,会让老祖宗看了也要骂娘。居民住房又不是厂房,可以标准化设计与建造。就是厂房,也有不同要求的,更别说住宅,一家一户要求能一样吗?尤其是装修,千人一面,走错门还不知道怎么道歉呢。真的想标准化,就把街头的门面房先标准化吧。如果有关方面连门面房都标准化不了,有什么理由提居民住宅建设标准化的要求和建议呢?而目前的建筑队伍,具备了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的条件吗?这种太不接地气、太不符合实际的建议,最好少提。

在使用上像汽车一样建立房屋体检和保险制度,相比于前两种观点,这个观点相对靠谱一些。对房价体检很重要,关键是,谁来体检。目前,体验的主管部门是住建部门,那么,住建部门的整体素质达到了组织力量对房屋进行体验的水平了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住建部负责人提出给住房实行体验的要求,那就得付诸行动,住建部门能做到吗?这个建议不能抛给别人,而应当住建部门自己接下。否则,就没有必要提这样的建议和想法。至于房屋保险,那得看保险机构愿不愿意做了,居民愿不愿意保了。两个方面都有积极性,这件事才能成,否则,很难形成合作。除非主管部门强制推行,并在售房时就将相关保险事项办好。如此,房价又要涨了。

在服务上像汽车4S店一样搞好物业服务,这是很靠谱的一个建议,所有的居民都希望物业能够像4S店一样为居民做好服务。问题是,物业到底听谁的,是业主还是行业主管部门,是由业主来监督还是行业主管部门来监管,这很重要。4S店的服务之所以好,是因为4S店的老板希望企业好,但是,物业的老板是否也一样,就很难说了。对物业来说,只想赚钱,但又不想通过服务来赚钱,不想多干活、多服务,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发力,而不只是业主委员会。那么,监管部门做得怎样,自然只能让居民评判了。所以,建议很好,履职能不能到位呢,也很重要。

任何行业,都有自己先进的地方、优秀的地方,都有可以供其他行业学习。但是,一定只能取长补短,而不是盲目学习、盲目借鉴、盲目参考。建房学造车,看似学先进经验,实际是盲目崇拜,根本不具备多少学习的东西。如果强行推广,一定会被老祖宗骂娘。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