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5%务实、可靠、理性

谭浩俊 2023-03-08 08:04

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增长目标是5%左右。

5%,低于去年经济增长目标0.5个百分点,在疫情防控政策已经作出重大调整,经济快速恢复的情况下,是否偏保守,是否应当调高经济增长预期,至少要与去年持平。显然,这不是玩数字游戏,而必须依据经济发展实际,依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统筹考虑,综合分析,理性对待。如果因为今年疫情防控政策放开了,就认为应当往高确定经济增长目标,那是不理性的,也是不理智的。而从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的实际来看,把经济增长目标放在5%左右,是合理的,也是可靠的、理性的,更是务实的。

从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来看,经济增长目标无疑可以更高一些。毕竟,实行“乙类乙管”常态化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也将逐步减少,经济将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而不断恢复。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航空、旅游、餐饮、住宿、文化等领域,恢复速度很快,恢复态势也很明显。如今年春运及春节旅游、出境游等,都显示出强大的复苏动力,有的甚至比2019年更加火爆。自然,对经济恢复的推动作用也会很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很强,可以对2023年的经济增长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同时,企业和居民信心也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经济恢复、市场回暖而不断提升,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对经济前景的预期也在有效恢复,消费欲望有所提高。因此,对经济增长也能起到非常大的提振作用、促进任务、拉升作用,对经济增长预期产生良好的推动效应。给予2023年经济增长更高期待和希望,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是比较理性的。

那么,为什么政府工作报告没有设定更高的经济增长目标,而是5%呢?很显然,这是客观分析、理性思考、战略谋划的结果,是站在全球高度、立足全球视野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务实、可靠、理性,不盲目,不保守,不冲动,是充分考虑国际环境变化、体现中国经济特点、符合中国经济实际、满足中国居民就业需要后确定的。

要知道,当下的全球经济形势并不好,国际经济环境极其复杂,贸易保护、技术封锁、恶性竞争、恶意打压等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针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打压,已经进入到疯狂状态,与中国“脱钩”的叫嚣声也越来越猖狂。也就是说,国内环境大幅改善的同时,国际环境则在进一步恶化,如果不充分考虑国际环境的变化,就容易让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可靠性不强。更何况,国际环境恶化带来的供应链体系被破坏,也会对国内经济、国内供应链等带来比较大的影响,需要用时间换空间,用速度换效率,加快国内供应链、价值链体系建设,补齐某些方面的供应链短板、价值链弱项。也正因为如此,把经济增长目标确定在5%左右,是务实之举,可靠之举,理性之举,也是可信之举。

首先,5%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经济增长指标。虽然2023年经济增长速度只有3%,与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差距较大。但是,这是在疫情反复出现,4、5月份发生较大范围疫情,二季度经济下滑较大的情况下实现的,已经相当不容易。更重要的,就是这样的速度,与主要经济体国家相比,仍然是比较高的。因此,将2023年的经济增长目标确定在5%左右,是合理的、务实的,也是符合目前中国经济恢复实际的。

其二,5%是一个必须完成的目标。不盲目、不保守,是确定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需要把握好的两条底线。要知道,没有这样的经济增长目标,就业就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尤其是2023年,就业的任务更重,1200万的就业人数,对经济增长的要求是很高的,对企业运行要求也是很高的。因此,5%左右是最理性的目标,也是必须完成的目标。只要完成这个目标,实现全年1200万的就业目标也就有比较好的保证。

再者,5%是一个可以增强信心的目标。目标定得过高,达不到,会失去信心。目标定得太低,不费力就能实现,会骄傲自满。如何才能通过目标的实现让企业和居民增强信心,5%是一个可以增强信心的目标,如果能够在这一目标的基础上跳得更高一些,完成得更好一些,对于提升企业和居民信心是非常有效的。同时,对地方来说,5%也是灵活性更强的目标,是不会裹住脚和跑断腿的目标。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