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的文盲”不只表现在演员身上

谭浩俊 2023-03-08 08:04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近日表示,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素养,“绝望的文盲”受热议,说明观众对演员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美丽的容颜总会老去,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才是演员永葆青春的正道。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流量明星不断换代,昨天还被狂热追捧,今天就被踩上一脚,被其他明星替代了。相反,一些老戏骨却青春焕发,越来越红,大有返老还童之感。更重要的是,老戏骨们留给观众的大多是内涵表达和才华展现,而流量明星们更多的是好帅、好美、好性感;老戏骨的表演让人永远难忘,流量明星的表演随风而去。

很显然,这不单纯是表演能力与水平的体现,而是文化内涵和综合素养的展现。真正有内涵、有素养的演员,无论是老戏骨还是明星,都会留下难以忘怀的瞬间,都会记在观众心里。反之,都是流星,永远留不下美好的回忆。相反,却会时不时地在观众面前暴露出内心空虚、内涵浅薄、素养极低的问题,特别在综艺节目和访谈栏目上,很多流量明星都成为丑态表演,要么说话结结巴巴、吞吞吐吐,不敢就具体问题进行回答,要么假装纯情,用近乎撒娇、卖弄风姿的方式逃避提问、回避问题。实际上,只要不是被其外貌迷失双眼的粉丝,绝大多数观众都能看透他们空虚的内心和浮浅的文化修养。

这决不是观众的挑剔,而是演员的浮躁,是流量明星们过度追求浮华和金钱的结果。但凡注重内涵培养和素质提升者,都不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也不敢轻易走上容易被观众挑三拣四的舞台,而是会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综合素养。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老戏骨会出现“老来红”现象,而不是年轻时就风光无限。因为,他们更注重自身素养的厚植与内涵的培养,自然不会轻易出现在公众面前,而是要在自己觉得内涵可以应对观众的挑剔、素养能够满足观众的需求后才缓缓而出。

“绝望的文盲”一词,能够在网络应运而生,决不是网民对某些演员的讽刺,而是某些演员用行为催动了这个词的诞生。虽然听起来有点刺耳,但是,却非常形象地刻画了某些演员的内在形象,从而使这些演员出现了内外完全不协调的矛盾格局,让人无法判断他们到底算什么类型。即便他们拥有的金钱再多,也可能是“草包”一个,至多是绣花枕头。

需要注意的是,类似现象,也并非只是发生在演员、尤其是流量明星身上,现实生活中,“绝望的文盲”很多很多,特别是官场,“绝望的文盲”也是随处可见,只是被官位、权力所掩盖,甚至还会被抬轿者不断吹捧、虚夸,实在是可笑至极。有些官员,拿着秘书、下属写的稿件,都不能很顺畅地读完,都会读出破句、错字。平时给下属提要求,也是从1月1日讲到12月31日,都是那么几句话,根本讲不出新意。更可怕的是,凡是这样的官员,常常个性极强,根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从而让“绝望的文盲”成色越来越高,对工作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

别看企业工人和种粮农民,从文凭、学历、见识、认知等方面看,他们都没有官员们高和多,但是,他们能够踏踏实实地做产品、种粮食,反倒是能够体现出较为丰富的技术内涵和种植素养,他们不会讲,但会做,他们不会夸夸其谈,却能勤勤恳恳。从这个角度来讲,即便是真正的文盲,却不是“绝望的文盲”,是能够让人内心钦佩的文盲。只是,他们的知识点在于产品生产和粮食种植。

当然,演员们成为“绝望的文盲”聚焦点,是因为他们都是公众人物,受关注度高,容易在观众面前露怯,也容易把自己的弱点和盲点在公众面前暴露得淋漓尽致。而官员们则被权力紧紧包裹着,感觉上要好一点。但是,危害则远大于演员。所以,对官场存在的“绝望的文盲”现象,更要关注、更要重视,也要能够像老师抽查学生那样,或者公务员招考面试一样,来个突然抽查,譬如演讲、脱稿汇报工作、讲解某些具体业务、处理具体矛盾等,把滥竽充数者找出来、赶下台。实在不行,让他们与一线工人、农民去吃住两年,锻炼锻炼工作能力、学习学习务实精神,从而有效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单纯依靠每年个人的总结,没有一个不是最优秀的,实际是,“绝望的文盲”在干部队伍中并不少。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