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春耕农资供应为契机,不断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谭浩俊 2023-02-14 08:03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相关负责人近日对媒体表示,自去年冬储以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加大采购、调运和储备力度,去年四季度累计从工厂采购肥料4163.2万吨、农药43.3万吨,预计今年1月至4月还将从工厂采购肥料3500万吨、农药30万吨左右,完成近1000万吨的国家和省级化肥商业储备、1亿元的国家救灾农药储备任务,有效保障春耕农业生产用肥用药

供销社再度活跃在广大农民面前,确实是一件非常受欢迎,也非常好、非常及时的事。它不是计划经济回归,而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广大农民对市场主渠道的新期盼、新期待,也是供销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观念、新姿态。

我们说,在相当一段时间,农村消费品、特别是农资产品的供应,都被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领,供销社完全被挤出了市场。有的地方,供销社也被私营企业和个人承包,完全失去了主渠道作用。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成为农村消费品经营的主渠道,本身没有任何问题,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关键在于,对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监管严重滞后,造成农资等农民种粮、种菜等必须具有的商品,供应不能满足、质量没有保证、安全存在风险,假农药、假化肥、劣质农机器具、存在安全隐患的农资产品,都给广大农民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特别是种粮、种菜大户,一旦购买到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等,将造成极大损失,且很难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也正因为如此,当供销社再度出现在广大农民面前,且活跃度越来越高,自然会受到广大农民的热切期待和欢迎。现在很多地方,农民购买农机器具、农资产品,大多去供销社,而不是个体经营者那边,与前些年形成了完全相反的格局,很多个体经营者也只能放弃经营农机器具和农资产品,从事其他方面的经营。

如果说供销社是因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被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打败的话,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被供销社打败,则源于对产品质量、产品安全的不重视,只考虑眼前利益、个人利益,不尊重消费者利益。因此,出现新的变化,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广大农民的重新选择,也是供销社系统的改革创新。

需要注意的是,面对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支持,供销社系统将如何进一步加强与农民的关系、增进与农民的感情,毫无疑问,应当在产品的质量、品质、安全等方面下功夫,在确保广大农民的需求方面做文章,让广大农民能够对供销社充分信任,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很显然,在春耕春管的重要时刻,供销社系统的服务如何,农资产品等的质量有没有保证,品质有没有保障,安全是否可靠,对广大农民能否充分信任自己十分关键。如果在供应的数量、质量、品质、安全等方面不能充分保证,就会让刚刚建立起来的信任感消失,使刚刚确立的互动关系解除。这也意味着,供销社必须在农资产品的供应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安排,必须保质保量保安全保服务。

不仅如此,供销社还要带领其他经营者一道发展、共同进步。因为,按照目前农村消费品、特别是农资产品的需求状况,供销社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独家经营,而必须与其他经营者一道,构成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其他经营者的问题,主要是产品质量、品质、安全等缺乏保证,而供销社在这方面有优势,那就必须引导、影响其他经营者在质量、品质、安全等方面下功夫,都能够通过正规渠道、正常渠道购买和销售商品,不断地提高农资产品等消费品的质量、提升产品安全度。如果其他经营者也都重视商品的质量、品质和安全,对完善农村商品供应体系,形成更加畅通的消费品供应和销售渠道,将发挥积极作用。

这也意味着,供销社系统的恢复与活跃,不仅可以有效增加农村的销售渠道、供应通道,也能够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引导其他经营者合法经营、有序竞争,有效提升农村商品供应的质量和品质,提高农村消费品安全度,从而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生活品质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确保农资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只是一个方面的要求,改善整个农村的消费环境,才是更为重要的方面。这方面,供销社还是大有可为的,其他经营者也需要加倍努力。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