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人口负增长,如何做好加减法

谭浩俊 2023-01-22 08:02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去年,全国出生人口956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比上年减少85万人。这也意味着,中国去年全年出生人口不仅跌破了1000万,而且人口自然增长率也由正转负。这也是61年来,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

结果没有出人意料,结果变化之快令人意外。要知道,人口增长速度放缓,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也是无法扭转的现象。但是,这么快年新增人口就跌破1000万,且出现负增长,确实让人感到意外。客观上讲,疫情的冲击和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很多年轻人原本有结婚生育的打算,可是,面对疫情对经济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就业和收入增长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只能打消了结婚念头,取消了生育计划。于是,也就造成了2022年人口的由增转减。

更重要的是,疫情对婚育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对2022年人口增长的影响,更有可能改变了很多人对于结婚生育的观念。特别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年轻人,会对相关问题思考更多,顾虑也随之增多。因为,他们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如果草率婚育,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会让自己过得不开心、不幸福。因而,会更多考虑如何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从而会进一步拖延婚育时间,这就要看,各级政府如何通过一定手段消除年轻人的顾虑,把他们拉到正常的婚育观念轨道。

就眼下来说,笔者认为,应当一手做加法、一手做减法,把加减法共同做好,切实为年轻人婚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从加法来讲,重心是政策、资源、资金的供给。因为,无论是婚还是育,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财物。结婚要房子,而能够买得起房的,只有极少数,多数人需要通过当“房奴”才能买得起房。如此一来,就会影响到今后的生活,影响到生育的动力。如何减轻年轻人在购房方面的压力,能否进一步加大保障房建设,让年轻人不买房就有比较好的住房条件,对年轻人婚育十分重要。只要住房问题解决了,就能对婚育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房子是大头,解决了房子问题,再向年轻人提供一些物质方面的奖励,给予年轻人在培养孩子过程中提供公平、平等的医疗、教育机会,那么,很多年轻人还是愿意结婚生娃的。近日,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李婷1月1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据我们团队对大学生群体开展的调研来看,80%的大学生理想状态是生育两个孩子,极少数人希望生三个,一个都不想生的‘丁克’群体占比只有4%。”也就是说,在校大学生对婚育还是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充满期待的。关键就看,进入社会后,这份信心还能不能保持。如果能够保持,那么,婚育就不会出现问题,就能稳定人口增长。自然,政策赋能、物质赋力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方面。深圳市推出的奖励政策,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的。只是,其他地方没有深圳的实力和能力,只能量力而行,而不能为奖励而奖励,给政府背上沉重包袱。

除了做好加法之外,做好减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只做加法,而不做减法,加法的作用与效率也会大大降低。因此,在研究加法问题的同时,一定要认真研究如何做好减法。特别是女性方面,需要做的减法更多。譬如婚育后的就业问题,就是女性最担心的。特别是具有一份相对较好工作的女性,大多不愿过早生育,担心丢掉眼前的工作。自然,就需要在制度和政策上维护女性婚育后的权利。一旦有单位因为女性婚育就辞退或边缘化,司法需要为其撑腰,维护女性的合法权利,倒逼单位不要做出损害女性权利的行为。

又如各种负担,也要通过深入调查,将该减的负彻底减掉,如教育、医疗等方面,都存在各种各样的负担。而生育的费用能否有效降低,政府能否投入足够资金为年轻人生育创造条件。又如在孩子培养过程中,围绕孩子的各种费用能否有效减少。特别是教育资源配置能否公平,不要让年轻人再为了学区房而拼命,不要让年轻人掏空全家口袋买学区房,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加法要做,减法更要做,只有做好加减法,生育问题的障碍才能消除,人口增长才能步入稳定有序状态。否则,确实比较难。一旦人口增长持续出现问题,社会保障、养老、劳动力、老龄化等方面的矛盾都会越来越尖锐。

上一篇 & 下一篇